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0微创外科论坛
2010微创外科论坛

2010微创外科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0-05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会议文集:2010微创外科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和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和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rn 方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胆总管腔内留置输尿管导管行胆管引流。rn 结果:发病1~7d内急诊或早期手术治疗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53例,乳头切开取石39例,乳头切开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5例,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7例,中转为其他术式2例。术后胆管无残留结石,轻型胰腺炎无加重。无胃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于术并发症,无死亡。术后其他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rn 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例,于发病1~7d内急诊或早期行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LEST)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施行LEST 185例,乳头切开取石162例,乳头切开排石17例,中转为其他术式6例。术后轻症胰腺炎9例,残留结石4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LEST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治疗经验。方法:从1992年6月至2010年1月,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的手术方式,对968例病人进行治疗。结果:968例病人中有889例(91.8%)治疗获成功。5例胆总管残石经内镜取石治愈,4例肝内胆管残石未予处理。37例胆漏经腹腔引流管、腹腔镜、内镜或开腹引流治愈。2例术后术野出血,再次腹腔镜下手术止血治愈。1例胰腺癌术后15d死亡。术后胆管造影发现即时缝合区胆管狭窄2例,未予处理。术后乳头狭窄致梗阻性黄疸12例、术后轻症胰腺炎1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均经内镜或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术后发生的其他多种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出院。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即时缝合术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狭窄切开术(LEST)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和胆管镜探查取石术,经胆总管切口捅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结果:施行LEST87例,82例乳头狭窄切开成功,5例中转为其他术式。术后轻症胰腺炎2例。无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LEST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术中采用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切开胆总管末端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首先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胆管镜法:斑马导丝引导下的胆管逐级扩张导管或球囊导管对乳头狭窄施行扩张后,针式刀经胆管镜钳道在胆管逐级扩张导管指引下施行胆总管末端狭窄切开术(LCPT)。十二指肠镜法:经胆总管切口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经十二指肠镜钳道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施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LEPT)。结果:施行LCPT87例,66例胆总管末端狭窄切开成功,21例中转为其他术式,胆漏2例。施行LEPT 87例,8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切开成功,5例中转为其他术式,术后轻症胰腺炎2例。两组均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LEPT和LEPT均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术巾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经验。rn 方法:首先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和液电碎石取净结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行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术。十二指肠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rn 结果:对287例胆总管内径≤0.8cm的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治疗。胆管镜组:治疗141例,术中胆管镜下取净结石141例;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经输尿管导管胆管造影有2例呈现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狭窄影像。十二指肠镜组:治疗146例,乳头切开取石129例,乳头切开排石14例,中转为其他术式3例。术后轻症胰腺炎9例,胆管残留结石3例。两组均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rn 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均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处理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粘连严重手术困难中转开腹。结论: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是安全可靠的。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临床用于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后,切开胆总管,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手术时平均0.95h,2例短期出现胆汁样引流液,全组病例均痊愈,7天内出院,随访0.5-1年,未见胆道狭窄及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脾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技术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09年1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的有12例。12例微创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T管术后14~19天拔管,平均住院时间10天,并发胆漏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无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且创伤小,恢复较快。
  •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于术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经手术治疗并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2例均术中、术后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术后有不同程度结石剩余16例,经胆道镜治疗后最终残石率9.4%(3/32)。结论: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中,同时配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的使用有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中间入路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高位前手术中的操作技巧、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情况。rn 方法:对术中使用中间入路作为显露和操作的26例肿瘤下缘在肛门口以上超过10cm的直肠上段癌和乙状结肠下段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rn 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整体平均手术时间为(110.3±4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1.7±88.8)ml,无重大术中并发症发生。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7.8%。并发症发生率为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0例,吻合口出血0例。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3.53±9.23)d。切除淋巴结术(13±34)枚。经石蜡标本病理检查证实,除1例为绒毛管状腺瘤、1例为类癌、余24例均为腺癌。其中,按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1例,Ⅲ期7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15月。有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的病例。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rn 结论: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高位前切除手术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但采用该手术径路是否能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 摘要: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国内已陆续有报道,主要应用在胆囊、阑尾等手术。而比较复杂的诸如胃、肠、肝等手术鲜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胃间质瘤患者行E-NOTES,涉及胃、横结肠和胰体尾等多个器官的切除。
  • 摘要:目的:重新认识腹股沟区腹膜前解剖特点,探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要点。方法:2005年3月对5具新鲜尸体进行腹股沟区解剖研究。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腹腔镜下无钉合全腹膜疝修补术共240例次,进行术中解剖观察,手术录象的回顾分析及术后随访。结果:在腹股沟区肌耻骨孔区域缺乏骨骼肌纤维的保护,是腹内压直接作用的位置,腹股沟区存在两层腹横筋膜,TEP所使用的腹膜前间隙是在两层服横筋膜之间,平均手术书记时间57分,并发症发生率6.7%,无复发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问2.8d。结论:从腹股沟区腹膜解剖学特点来看在肌耻骨孔内侧用足够大的补片覆盖修补符合压力学原理,无钉合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具有合理性,符合微创的观点
  • 摘要:目的:探讨钩除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可行性。方法:对2007-03~2009-02因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主干抽剥、分支钩除术13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无术后并发症、无复发、疗效确切。结论:钩除术创口小、手术易操作、时问短、出血少、主干抽剥完整、扩张的浅静脉钩除完整、无需缝线、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为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提供一种新疗法。
  • 摘要:目的:研究现代微创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方法:在术前初步筛选的保胆适应症的基础上,将迷尔腹腔镜、WOLF硬镜、OLYMPUSP 纤维胆道镜三镜联合,优势互补,确保术中取尽结石提供医疗器械保证。结果:本组术前初选127例,有或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保胆成功96例,75.6%。中转LC 30例,OC 1例中转率24.4%。术后1年以上的9例来院复查,尚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三镜联合用于保胆的意义是在术前筛选病例的基础上,在取石过程中综合利用现代医疗设备进行优势互补,确保取尽结石为术者提供了完善的医疗设备,对于现代微创保胆取石新技术、新理念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视觉外科(intuitive surgery)的定义,分析了视觉效果在微创外科中起的先导和基础的作用,探讨了各种临床医疗辅助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 摘要:腹腔镜手术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由于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己被广泛地应用于腹部外科疾病的治疗,腹腔镜肝切除术最早在1991年由美国妇科医生Reich H报道,最初,手术方式以肝脏浅表小肿瘤的局部切除术为主,90年代后期逐步出现了肝段切除、左肝外叶切除等相对较复杂的腹腔镜肝切除术。一直以来,国内外都把解决术中出血这一矛盾的重点放在提高手术器械的止血能力上,但作者认为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作者使用了自创的腹肘镜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刮吸解剖切肝技术、肝静脉阻断技术,大大提高术了中出血的控制能力。
  • 摘要:传统的乳腺癌手术可能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①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Conventionally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CALND)可能引起诸如上肢功能障碍、水肿等难以纠正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缺少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②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腋窝处留有的切口疤痕不仅影响美观,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肩关节正常的活动;③常规乳腺癌手术程序是先切除乳房或肿瘤,然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乳房手术时常难以避免对肿瘤挤压、牵扯,而此时肿瘤引流的血管、淋巴管仍然开放,己有研究证实可能增加肿瘤细胞经血液、淋巴转移的机会。鉴于目前在哨兵淋巴结显示方法、注射部位以及检测手段等很多方面尚存在巨大差异,各抒己见,严重影响其在临床应用的确切价值。由于检查方式尚不能统一,也就不可能达成一致性的诊断标准。因此,SLNB要真正指导临床,还须规范方法、统一标准。何况SLNB (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一旦阳性,还需ALND,而且只能用于早期。此外,SLNB通常不推荐应用于新辅助化疗后,但目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己经日益广泛。这些因素使得SLNB受到了很多限制。近10余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段仍未改变,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Mastoscopic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MALND)的手术有可能会使乳腺癌的治疗发生深刻的变革。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合并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病的治疗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收治胆囊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结果:65例均通过普通腹腔镜器械经3孔法及4孔法取得成功。结论:胆囊炎及结石性胆囊病合并糖尿病行腹腔镜切除术安全可行,但3孔操作较为困难,术后腹壁瘢痕不明显,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术式推广。
  • 摘要:目的: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10年1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1689例病人进行治疗的经验及效果。结果:即时缝合的968例中889例(91.8%)及T管引流的721例中65797例(91.2%)治疗获得成功。中转开腹21例,胆漏59例,术后残余结石内镜未能取净12例,死亡5例,其他并发症46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可行、自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采用一孔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治疗34例,乳头切开取石27例,乳头切开排石5例,中转为其他术式2例。术后轻症胰腺炎1例,胆管无残留结石。无肠穿孔、胆管穿孔、胆漏、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一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胆石症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7月-2006年2月间收治的42例小儿胆石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儿均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39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3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olnmonbile duct exploration with fibro-cholangioscopy andT-tube drainage)。术后九胆漏、胆道损伤及死亡病例发生。全组随访6个月以上未发现异常。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胆石症是安全可行、微创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与传统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探讨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及微创性。方法:分析38例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与40例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及2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体能恢复时间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00±13.62)min比(139.00±43.56)min、18.45 h比12.36 h](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腹腔镜组术后病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举宫器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及安全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22例原发病灶位于左半肝的病人行完全腹腔镜规则左半肝切除术。结果:1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50·±50)min,术中出血(200±150>ml,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6.3±1.2)d。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
  •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1993-2010年4月1日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病例,对围手术期原发病及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肺、脑等疾患在术前采取防治措施和术后临床观察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54例,围手术期因心肺脑疾患停止手术6例,术后心脏猝死1例,心衰7例,ARDS2例,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要常规进行术前心肺功能及全身情况评估,必要的药物控制和纠正。术后严密的观察和及时处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各项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LC 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ERCP+EST+ESR+球囊取石术联合LC方式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获得的经验。结果:手术成功率:97.5%(39/4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5.1%(2/39)。乳头出血10%,ERCP术后胰腺炎5%(2/4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手术总时间60±45分钟,平均住院日10±3天。结论:ERCP+EST+ESR+球囊取石术联合LC是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摘要:最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完成两例腹腔镜联合TEM器械做结肠次全切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腹部无切口手术,手术采取两种方法不完全相同,检索文献,国内外未发现相同报道,具体方法进行介绍。
  • 摘要:以腹腔锐为代表的微创技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目前几乎涵盖普外科所有的疾病治疗。本文使用普通腹腔镜及其器械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两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内镜联合的胆总管结石手术,单脐孔LCBDE是一个难度较高,涉及技术和器械比较复杂的手术。应该选择合适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来完成。相信和其它的疾病采用单孔技术一样,会给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带来更符合理想的医疗效果。
  •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经脐单孔的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与作者本人经验40余例常规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比较,在操作上难点是三枚穿刺套管及器械和腹腔镜相距甚近,且平行配置,有时妨碍视野,互相碰撞。仅两个操作孔道允许器械使用,尤其在分离、显露胃这种多层复杂结构关系的脏器时,时感费力和困难。但如果通过体位调节,缝线体外牵拉等加以辅助仍能够较顺利完成手术。60mm腔镜下切割闭合器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断胃操作步骤。作者以超声刀作为游离和淋巴结清扫的主要器械,不但减少创面出血,使术野始终保持清晰,而且,达到动作精细,减少损伤。术中肝脏并未对手术形成妨碍。所以对早期胃癌、体重指数适当、粘连较轻的病例,经脐单孔微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由于病例数少,时间短等因素,尚需进一步扩充手术数量和长期随访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总结为60例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的经验,巨大肝囊肿行部分囊壁切除术,3%碘酊,酒精处理残面囊壁,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本组手术均用腹腔镜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40min,平均住院天数4.5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3年,囊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肝囊肿可达到开腹手术看不到的部位,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患者痛苦少,康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电影“阿凡达”在全世界掀起视觉革命的热潮,其实“阿凡达”只是一个梦想,一个情节不算复杂的3D梦;但今日外科医生确实已经进入色彩缤纷的3D时代,比“阿凡达”更精彩!这是自从1987年首次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始的,那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像来实施评估和引导手术操作。
  •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相对理想的腹腔镜下肝实质离断方法一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rn 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本研究采用上述肝实质离断方法共完成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liver:resection,LLR)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7.3±14.9岁 (25-80岁);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术前诊断良性占位20例,恶性占位13例,包括复发性肝癌1例;病灶平均大小6.1±3.5cm(2.0-11.0 cm),位于肝左叶24例,其中20例于肝左外叶,右叶9例。rn 结果:全组33例手术无一例中转,共行规则性LLR 21例,非规则性LLR 12例。平均手术时间116.4±63.4 min(45.220 min),术中出血97.3±140.4 ml(20-700 ml),术后胃肠恢复时间1.1±0.6 d(1-3d),腹腔引流时间3.4±1.8d(2.8 d),术后住院时间4.9±2.1d(3-10 d),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腹水2例,肺部感染1例,少量胆瘘1例(腹腔引流8 d后自愈),所有并发症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rn 结论:本研究发现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在腹腔镜下肝实质离断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互补各自的缺点,该方法断肝速度快,出血少,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推荐在当前LLR中常规应用。
  • 摘要:NOTES虽然还不是一项现实可行的技术,但是作为微创外科新的理念,将进一步推动外科手术技术在现有微创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向创伤更小,体表切口更小史少甚至无切口,更美观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两镜联合与单孔腹腔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实可行的技术,已经是对传统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适应微创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外科医生应当主动掌握软镜技术。
  • 摘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我国进入了相对成熟和逐步普及推广的阶段。由于国内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和腹腔镜发展水平不同,对腹腔镜技术的认识与应用也有差异,随着腹腔镜手术开展的深入和普及,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探讨这些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这对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外科减重是目前治疗病态性肥胖症最有效的途径。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是近年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减重-术式,笔者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报道该术式。 LSG术后胃肠道基本结构和功能没有改变,具有减重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术后不需要改变饮食类型的优点。LSG主要靠减少胃容量来限制食物摄入而减重,减重效果一般不及LRYGBP,但优于LAGBo LSG术后Ghrelin等激素和饥饿感显著下降,故目前认为LSG并非单纯性的限制型减肥手术。LRYGBP、LAGB和LSG三者分别可减去多余体重的61.6%、47.5%、55.4%。有报道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行LSG、70%以上的患者糖尿病得到改善或治愈。除了2型糖尿病外,其他肥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LSG术后也可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就LSG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等作一综述。
  • 摘要:全球原发性肝癌(HCC) 50%以上发生在中国,是癌症中的第二号杀手。近年来肝癌治疗总体水平有了提高,除了早期诊断率、外科手术方法技术的提高外,新的治疗技术应用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发展迅速,治疗小肝序的疗效己被广泛接受。美国2008年版NCCN有关HCC临床实践指南,已确定RFA与手术同样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我国肝癌患者就诊时以中晚期癌为多,肿瘤大,临床上常见的非手术适应证患者行RFA治疗同样难度大、风险高。尤对较大肿瘤、邻近周围脏器肿瘤及富血供肿瘤三大难题,需建立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并重视影像指导下治疗。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