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循证医学进展研讨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循证医学进展研讨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循证医学进展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0-11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0年循证医学进展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对会阳穴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穴位特异性进行临床评价,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1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会阳组、环跳组,采用有效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等尿动力学评价指标,对针刺治疗尿道综合征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rn 结果:统计发现,针刺3次后,会阳穴可使有效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明显改善(P<0.05),环跳穴则无此效应。rn 结论:会阳穴对尿道综合征有效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有改善效应,其效果优于环跳穴,会阳穴对尿道综合征有特异性调节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S的相关机制。rn 方法: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目测类比法(VAS法)、Bath强直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脊柱炎整体指数(BAS-G)、症状分级评分等评分。2.将60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采用XFC,对照组2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观察2组的主要症状体征、焦虑、抑郁情绪、急性时相反应物(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的变化及疗效评价。rn 结果:临床疗效采用ASAS20、BASFI50比较,XFC组分别为75%、70%,SASP组分别为20%、10%,XFC临床疗效明显优于SASP(P<0.01或P<0.05);两组组治疗后SAS、SDS积分分别为42.03±8.40、53.80±9.64和41.38±9.16、52.70±6.88,XFC明显优于SASP(P<0.01或P<0.05);其在疼痛评估VAS、症状体征、急性时相反应物、BASDAI、BASFI、BAS-G和BASMI在治疗前后及与SASP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或P<0.05)。rn 结论:XFC临床疗效优于SASP,其显著降低SAS、SDS积分;可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
  •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s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SRA)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rn 方法:随机抽定40例RA患者(老年组占14例,中青年组26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并测定RA患者及健康者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蛋白质各指标变化与临床症状、活动性指标、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表(DAS-28)等的相关性。rn 结果:1.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老年RA患者PA、TP、ALB、HDL、APO-Al、APO-B、Treg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中青年RA患者相比,老年RA患者PA、TP、GLO、HDL、APO-Al、Treg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2.PA、TP与RBC、HB、Fe、CD4’T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TP与ESR呈明显负相关(P<0.05):GLO与WBC、C3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A/G与IgA、C3、ESR呈明显负相关(P<0.01或P<0.05):LDL、APO-Al与CD4'T呈明显正相关(P<0.01)。3.PA与DAS-28、SAS呈明显负相关(P<0.05);GLO与15米步行时间、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呈明显负相关(P<0.01或P<0.05);A/G与15米步行时间、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HDL与食后腹胀呈明显负相关(P<0.01);LDL与皮下结节呈明显负相关(P<0.05);APO-Al与晨僵时间、关节重着、中医证候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APO-B与皮下结节、SAS、SDS呈明显负相关(P<0.01或P<0.05);APOAl/B与大便稀溏、关节重着呈明显负相关(P<0.05)。rn 结论:与健康对照者及中青年RA患者相比,老年RA患者存在蛋白质代谢的异常,主要表现为PA、TP、ALB、HDL、APO-Al、APO-B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其变化与RA炎症活动、贫血状况及生理功能等密切相关,亦与Treg有一定的关联。
  •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并受雌、孕激素影响而生长、浸润,导致异位内膜病灶出血,引起疼痛、不孕及结节包块等表现为特点的一种疾病。育龄妇女发病率约1O%-15%,且有逐渐上升趋势。EMT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②有明显的激素依赖性;③病灶分布广泛,病理表现多样,异位内膜可出现在全身各个器官,并随发病部位不同表现各异;④呈慢性病变过程,保守或姑息治疗后常面临复发问题:⑤良性疾病,恶性生物学行为;⑥同样的疾病,不同个体,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与预后可完全不同。rn 所以,在相对规范的治疗方案中,根据个体特征,结合中西医学特点,制定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方案,对EMT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rn 方法:1.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WHOQOL-BREF表)、疼痛目测类比法(VAS法)、Bath强直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脊柱炎整体指数(BAS-G)、症状分级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2.6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治疗组40例采用XFC,对照组2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观察2组的主要症状体征、急性时相反应物(血沉,ESR;C-反应蛋自,CRP)及生活质量等的变化。rn 结果:临床疗效采用ASAS20、BASFI50比较,治疗组分别为75%、70%,对照组分别为20%、1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平均分分别为71.84±10.40、57.08±7.2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在疼痛评估VAS、症状体征、急性时相反应物、BASDAI、BASFI、BAS-G和BASMI在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或P<0.05)。rn 结论:XFC临床疗效优于SASP,XFC可提高AS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
  • 摘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类属中医“脱疽”,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一直是同道重视的问题。在此,就我们临床体会作一汇报,供同仁参酌斧正。
  • 摘要:目的:了解特应性皮炎儿童患者行为情况,观察培土清心方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者行为的变化。rn 方法:选择6-11岁中重度AD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中药培土清心方内服,辅以润肤剂外用治疗,以SCORAD积分进行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记录SCORAD积分及主观症状的变化。对行为学的影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由父母填写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并与中国城市常模进行比较,并将治疗前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得分与SCORAD积分及主观症状积分(瘙痒与睡眠积分之和)进行相关分析。rn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6例符合标准的AD患者,采用中药培土清心方内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SCORAD积分及主观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前AD患者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积分项目中,男女儿童患者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均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男女AD儿童的多动指数与患者主观症状存在中度正相关(男:r=0.610,P<0.05;女:r=0.533,P<0.05);多动指数与SCORAD积分无相关性。4、治疗后,男女儿童患者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均较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男女儿童患者冲动-多动、多动指数仍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1、中药培土清心方内服治疗AD,治疗后患者SCORAD积分及主观症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验证了培土清心法治疗AD疗效的可靠性。2、AD患者存在多动行为,其中多动指数与主观症状严重程度有关。3、培土清心方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AD患者的多动行为。
  • 摘要:本文从目前临床路径评价的现况出发,结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特点,从临床路径的研发、实施及结果测量三个环节,探讨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评价的要素及策略,将能有助于充分显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效果,从而推动中医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
  • 摘要:本文探讨了量效关系的相关概念和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中约复方量效关系临床研究的背景、方向和作用,介绍了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临床研究当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合适的复方量效关系临床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疾病预防”与“疾病预防研究”的基本概念;提出选择疾病研究命题的儿个基本原则:着重讨论疾病研究过程循证方法的儿个关键环节: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的目标人群、干预措施与结局评测,研究设计方案的选择,统计方法的应用,结果的推导、解释与评价。本文认为“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与现代医学的“疾病预防”具有同义与等价性。本文同时就当前“亚健康”和“体质”的“治未病”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探讨。
  • 摘要:复杂干预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存在,中医药在复杂干预方面具有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优势,开展复杂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复杂干预的形成、优化及其评价、确证,对方法学提山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广义角度对复杂干预相关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概括,同时对中医复杂干预的难点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COPD稳定期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效果,并对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rn 方法:检索清华同方CNKI、万方和维普文献数据库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COPD稳定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双人独立提取有效研究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结局指标的选择进行分析。rn 结果:合并文献后共检出258篇文献,筛选35个RCT进行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较低,未见剑完全符合CONSORT声明的研究报道;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Jadad评分为高质量的仅3篇。未见到祛痰药、疫苗和外科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报道,COPD指南推荐的其他治疗措施都具有临床疗效。研究结局指标涉及急性加重情况、肺功能、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MRC呼吸困难评分、BODE指数、不良反应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等。rn 结论:教育与管理、药物、氧疗、康复治疗等治疗COPD稳定期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卫生经济学无法评价。由于文献研究质量较低,所的结论有待于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证据。COPD稳定期研究结局指标的选抒和使用尚不规范,应突出终点结局指标,合理使用替代结局指标,规范症状积分标准,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卫生经济学评价,进行综合指标评价是其重点。
  • 摘要:@@2006年HYPERTENSION杂志发表了针灸治疗高血压研究计划(SHARP研究)的结果,认为针刺不能有效降压。针刺到底能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为什么世界各地同类研究出现了不同的结论?为回答上述问题,笔者于2008年曾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通过搜索1979-2007年12月前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共检索到临床试验报告106篇。其中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报告61篇,最终纳入的包含可用降压数据的研究共22个。
  • 摘要:@@临床研究是指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
  • 摘要:中医约领域开展了许多系统评价研究,本文采用引文分析的方法来对其影响和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以《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整合版)》、《中国引文数据库(CCD)》为检索源,以“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为检索词进行引文检索,生成引文报告,得到了中医药领域系统评价的发文量、引文量趋势,中医药领域文献中系统评价与非系统评价引用频次对比等结果,显示了中医药领域系统评价文献的重要作用。
  • 摘要:基于病证结合模式下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现状结合研究实践,总结了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框架与内容;提出了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即临床治疗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是前提,评价指标的筛选是核心,临床试验是关键,多学科专家的组织和咨询是保障,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支撑等,并对如何开展证候疗效评价、突出中医优势疗效指标的评价进行了讨论。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功能变化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rn 方法:将66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YMRA)、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RA)两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RA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RA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SAS)和抑郁(SDS)、社会支持评定(SSRS)量表、健康指数(HAQ)、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及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rn 结果:1.在66例RA患者中,YMRA占71.2%,ERA占28.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可知,RA患者肺功能异常率最高的为FEF75(66.7%),其次为FEF50、MVV、FEF25;ERA组FEF75差异率达74.4%,PEF、MVV异常率分别为73.4%、57.9%。2.与NC组比较,YMRA组、ERA组VC、FEV1、FVC、MVV、FEF25、FEF50、FEF75、PEF明显降低(p<0.01)。与YMRA组相比,ERA组SSRS、双手握力数、ASO、CD4+CD25+CD127-Treg降低(p<0.05);生理功能积分、社会功能积分、心理功能积分、健康认识积分、生活质量总积分、SAS、SDS、HAQ、关节肿胀、关节压痛、中医症候总积分、血清铁、x胸片分级显著升高(p<0.05或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A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与晨僵呈正相关,FEF25与关节压痛呈正相关(p<0.05);VC、FVC与15m步行时间呈负相关,FEV1、PEF与关节压痛呈负相关,MVV与DAS-28呈负相关,FEF50与关节压痛、15m步行时间呈负相关,FEF75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或p<0.01)。rn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肺功能水平显著下降,表现为小气道功能的严重损伤,并伴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随着肺功能水平的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定期动态观察RA患者特别是老年RA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对早期肺功能损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探讨A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机制。rn 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WHOQOL-BREF表)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nt/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表达频率,观察57例AS患者并进行并做相关分析。rn 结果:1.57例AS患者中,SAS标准分为46.02±7.36,最高分为63分:SDS标准分为48.12±9.20,最高分为71分;生活质量平均积分为61.34±8.48,症状平均总积分50.00±20.00,CD4+CD25nt/hiCD127lo凋节性T细胞表达频率为3.46±1.06%。2.AS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SAS标准分≥50者)19例,占33.3%,有抑郁症状(SDS标准分≥50者)24例,占42.1%,两者均高于正常人组;生活质量中有45.6%的患者积分低于60分;SDS标准分在2.1-4年组和6年以上组有明显差异(P<0.05); SAS标准分利SDS标准分与总体评分、生活质量(P<0.01)、活动性指标呈负相关:与症状总积分(P<0.05或P<0.01)呈正相关;SAS标准分与病程呈负相关,SDS标准分与病程正相关。3.AS患者SAS、SDS标准分与CD4+CD25nt/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呈负相关。rn 结论:A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与生活质量相关:AS患者的CD4+CD25nt/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低于健康人组,与SAS、SDS标准分相关;其发生机制与生活质量下降及自身的免疫异常有关;提示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工作中应从多方面干预调节AS患者情绪。
  • 摘要:@@在中医学发展的两千多年历程中,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是中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辨证论治是医师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病人四诊信息资料,从整体出发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工作,进而做出对当前疾病某一阶段综合反映的认识。由于传统辨证缺乏客观、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给中医诊断、疗效评定、中药新约开发、防治效果评价,以及行业标准制定、国际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造成诸多困难。
  •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描述分析,提出了将循证医学引进中医药领域,完善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实现病证统一;同时完善中医约治疗措施的标准化和稳定性,从有效性、安全性、卫生经济学等方面构建切实可行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类疾病谱多冈素致病模式渐趋稳定的同时,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单因素致病性疾病仍不断挑战着人类。中医传染病学足称为中医疫病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古老的临床学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与传染病斗争中的经验总结,事实证明这份宝贵遗产在当今传染病的防治中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古代医家治疗疫病尚属于专家经验级别,日前循证医学的提出为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中医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循证医学方法的运用的情况及前景做提出自己的浅见。
  • 摘要:目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定植的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面简称金葡菌)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药敏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和思考AD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n 方法:鉴定AD皮损表面细菌菌种定植情况,对检测出的金葡菌计算菌落密度,分析其与皮损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进行药敏分析。rn 结果:是否检出金葡菌与皮损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AD皮损中的金葡菌定植密度与皮损类型相关,金葡菌药敏提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高。rn 结论:金葡菌的定植与AD发病、皮损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AD的抗感染治疗首选外用,其中夫西地酸为100%敏感,系统用药可选择敏感率相对较高且较为安全的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为75%-90.6%)。
  • 摘要: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诱发因素。rn 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195例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发病诱发因素的调查。rn 结果:各种诱发因素的例数及所占的比例为:季节182例、精神因素115例、感染106例、饮食94例、吸烟65例、饮酒54例、受潮34例、接触特殊物质26例。rn 结论:本研究中常见的发病诱发因素从高到低分别为季节、精神因素、感染、饮食、吸烟、饮酒、受潮、接触特殊物质。积极控制各种诱发因素对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循证评价我国医疗质量多维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医疗质量的监管提供参考。rn 方法:计算机检索CBM数据库(1978-2009)、维普全文数据库(1989-2009)、CNKI数据库(1990-2009)、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1990-2009)及相关官方网站,收集我国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文献。语种限制中文。rn 结果:共纳入文献216篇,其中观察性研究184篇,传统综述29篇,专家意见3篇。216篇文献中,共使用了21种综合评价方法,总引用频次超过30次的方法分别是秩和比法、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总引用频率依次为19.72%、 19.03%、12.80%,三种方法的累计引用百分比为51.56%。184篇观察性研究文献中,使用1种综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89.13%(164/184),使用2种综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9.78%(18/184),使用3种综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1.09%(2/184)。rn 结论:(1)2种或2种以上的综合评价方法的联用较少,主要以单一综合评价方法为土,集中于秩和比法、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这3种方法;(2)综合评价方法的叫法多样,不统一,有的甚至不规范;(3)大多数文献未对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值进行校正:(4)主要以历年数据进行回顾性综合评价。
  • 摘要:@@2009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决议,督促成员国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把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体系,促进合理、安全和有效地使用传统医学,增强卫生体系提供基本医疗保健的能力。传统医学作为医疗健康服务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被接受。中医药已传播剑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相当多国家的认可。中医药在医疗保健服务中对疾病的诊断有其特有的病名系统。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对疾病的诊断西医长期以来沿用的是国际上共同使用的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医从1995年起实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与国际疾病分类ICD-1O双重诊断标准。由此,对于我国具有中、两医并存的卫生服务体系特点,中医和西医诊断的病名关联问题成为思考和值得研究的命题。
  • 摘要:@@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1992年由Guyatt领导的加拿人McMaser人学临床流行病教学组首次在JAMA提出循证医学概念随后由被称为“循证医学之父”的Sackett等出版专著陈述循证医学含义及方法。循证医学的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活的个人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结合制订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医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思辨模式和诊疗方法,是具有独立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医学体系。中医注重临床疗效,对众多的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病的诊疗具有特色和优势,但缺乏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美国替代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Medicine,NCCAM)在1995年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传统医学疗法的“有效性评价是一个关键和核心的问题。中医学与现代两方医学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诊断以及治疗措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rn 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方面对循证医学与中医疔效评价的关系作一陈述。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透穴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主要症状的影响,验证和评价针刺治疗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1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及生活质量评估(QoL)评分进行比较观察。rn 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和口服弥可保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生活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47%,显效率为23.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显效率为3.03%,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rn 结论:针刺透穴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口服弥可保。
  •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乳腺癌围化疗期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探索中医辩证规范化研究的新途径。rn 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全国知名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家,关于围化疗期证候分布及各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两轮的咨询调查,根据专家对咨询主题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的统计分析,综合对问卷信度评价结果,制定乳腺癌围化疗期各证候诊断标准。rn 结果:围化疗期可分为脾胃不和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脾肾两虚证以及各证候诊断参考标准。rn 结论:改良德尔菲法是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的实用工具之一。
  • 摘要:目的:评价中草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rn 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AMED、CBM、CNKI、TCMLARS、VIP、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10年7月。纳入以空白、安慰剂或西药为对照,以中草药为干预措施,以高胆固醇血症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胆固醇等血脂指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的并发症发生率等。计量资料用均差(MD)和95%CI描述,计数资料用RR和95%CI描述。纳入研究的质量根据Cochrane偏倚评价标准评价。两名评价者独立检索、选择、提取和分析资料,资料采用revman 4.0软件进行分析。rn 结果:纳入2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含2130名受试对象)。纳入试验均朱报告高胆固醇血症的并发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局。血脂康降低胆固醇疗效优于烟酸肌醇酯,MD -0.90,95%CI(-1.13,-0.68)。血脂康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成本效果高于普伐他汀(点估计)。大明胶囊降低胆固醇的疗效低于普伐他汀,MD 0.57,95%CI(0.07,1.07)。中药与其他对照,如安慰剂、辛伐他汀和多烯康在降低胆固醇方面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纳入试验均未发现或报告严重不良反应。rn 结论:部分中草药对高胆固醇血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进一步研究证据需要采用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并观察长期的降脂效果和副作用。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CBM、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7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篇为半随机设计,其余12篇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所有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未实施盲法。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①在降低ALT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HBsAg阴转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HBeAg阴转率方面,疗程为3个月时肝苏+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在HBVDNA阴转率方面,肝苏与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肝苏+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研究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现有研究显示,肝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ALT、病毒学指标、病毒学应答、肝纤维化的改善可能有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且用药时间不同,无法进行总体效应合并分析,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支持。
  • 摘要:目的:系统评析我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构建我国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rn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相关官方网站系统收集我国临床路径管理评价指标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29日,语种限制中文。rn 结果:共纳入文献1175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19篇。1156篇国内发表的文献中,在护理学类期刊发表的文献916篇(79.2%),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135篇(10.6%)。135篇核心期刊发表文献中,无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三级证据文献129篇(96%),五级证据文献6篇(4%)。129篇三级证据文献中,JADAD量表得分最高的仅为3分。rn 结论:目前国内对临床路径的评价研究以评价经济结果为主,研究临床路径评价指标的较少。可以且需要在系统评析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套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全面地评价临床路径。
  • 摘要: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中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有效性。rn 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生长抑素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1950~2009.9)、PubMed数据库(1996~2009.9);中文科技期全文数据库(VIP,1989~2009)、万方数据库(1998~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年~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9年)。文献检索英语和中文。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rn 结果:共纳入8个RCTs,436例患者,所有纳入试验在治疗末均未进行随访。生长抑素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比较:5个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联合中药治疗组的死亡率(13/188,6.9%)明显低于对照组(24/174,13.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o OR 0.46,95%CI(0.22,0.94),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其差异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WMD-7.01,95%CI(-7·89,-6.13),P<0·00001]。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WMD-0.77,95%CI(-0.82,-0.72),P<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七天APACHE Ⅱ评分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6/91,28.6%)较对照组(35/88,39.8%)有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o OR0.61,95%CI(0.32,1.13),P=0.12]。rn 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中药治疗在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 APACHE Ⅱ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但本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且尚无评价远期疗效的试验,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
  • 摘要:@@中医诊断主要是以症状的采集为基础,并依据辨证理论进行病机的分析,因此,症状是中医辨证的基本元素,也是临床诊疗的基础。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症状规范化的基础上,使医者临症时,对病患症状采集判定的操作过程能有一致的标准,以提高辨病与辨证的精确度,加强中医教学研究的信效度,并提升中医诊疗研究的可重复性。本研究将以气虚证为例,试行建构其诊断作业标准,探讨中医证候之循证医学。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