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内蒙古海拉尔
  • 出版时间: 2010-07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王有奎主任个人学术特点鲜明,从事呼吸病临床医疗及研究四十余载,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突出治病求本的中医学之优势,重视补气调气,恢复并协调脏腑功能,善于祛痰利痰,实施标本同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经验,强调该病是以肺脾肾虚为主,并兼气滞痰阻的一种虚实错杂的疾患,采取补虚泻实,标本同治的方法,时时以顾护元气为念,兼顾对原发病的治疗,五分型施治,在益气、补肾纳气、调理气机恢复脏腑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可提高病人生存的质量.
  • 摘要:笔者于2004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自拟参茸沉香胶囊加益脾补肾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30例,并单用益脾补肾化痰汤设对照组30例。结果表明,治疗组30例中,痊愈6例,占20.0%,显效12例,占40.0%,有效9例,占30.0%,无效3例,占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中,痊愈1例,占3.3%,显效6例,占20.0%,有效9例,占30.0%,无效14例,占46.6%.总有效率5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参茸沉香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明显的临床作用且没有毒副作用,患者服用方便,有利于长期使用,值得临床扩大使用。
  • 摘要:目的:评价百蕊片治疗婴幼儿支气管炎的作用。方法;将107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百蕊片治疗组及对照组,百蕊片组59例,对照组48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百蕊片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二组疗效比较,秩和检验Z=-3.99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蕊片对支气管炎具有良好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摘要:目的:科学的评价补肾渗湿法防治哮喘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证明:防哮灵胶囊能有效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或减轻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可减少感冒及就医(门诊、住院)次数;能提高哮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可有效地减轻哮喘患者对刺激原及气候变化的反应;能够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阻塞程度;可调节免疫、纠正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状态.动物实验证明:防哮灵胶囊能有效缓解哮喘模型大鼠发病症状,减轻气道炎症及气道重构,其作用机制在于:能纠正哮喘大鼠体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通过提高Fas表达及降低bcl-2表达水平,促进EOS凋亡,减少血中EOS含量及减轻肺内EOS浸润,同时降低TGF-β1表达,抑制Ⅲ型胶原的沉积,减轻和缓解气道重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即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其疗效也随之加强;在提前干预的情况下,防哮灵胶囊的防治作用更为显著.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了防哮灵胶囊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结论:防哮灵胶囊可从细胞因子水平控制哮喘患者的炎症反应,其防治哮喘是多层面、多靶点、高效的.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冬病夏治疗法对于哮喘患者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探索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对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常规哮喘治疗药物加北京中医医院自制具有温阳化痰作用的咳喘贴,对照组仅使用常规哮喘治疗药物.止咳贴选择在夏至节气,疗程40天.测评治疗前后哮喘严重程度,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及年发作次数.结果:使用穴位贴敷的患者40天治疗完成后病情严重程度等级比较明显的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功能治疗前后的改善、两组间的对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无统计学意义,年发作频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采用温阳化痰咳喘贴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或慢性持续期有一定疗效.
  • 摘要:许建中教授在50余年的临证过程中,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经验主要体现在对缓解期激素依赖型哮喘注重滋肺阴、养肾阳;痰索互结为哮喘宿根,缓解期注重清除宿根;注重益气固表三个方面。
  • 摘要:目的:通过对1150例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及发病因素的临床调查和对8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与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唾液、鼻腔分泌物和痰液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血液中CD4+、CD8+淋巴细胞的测定,揭示哮喘、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的存在的联系,寻找两种病发病时黏膜免疫作用的共同的联系物质,为哮喘“肺病治鼻”、“肺鼻同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哮喘患者1150例进行问卷调查,记录患者主诉、首次发作原因、经常发病诱因、肺功能等明确其诊断、分级等内容.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耳鼻喉科门诊收集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82例,其中单纯哮喘患者44例,哮喘合并鼻炎患者3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采集其唾液、痰液、鼻腔分泌物各2ml,用ELISA法测定SIgA的变化.采静脉血各2ml,用流式细胞仪测CD4+、CD8+淋巴细胞.结果:痰液中SIgA,哮喘组、哮喘合并鼻炎组、鼻炎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较正常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唾液SIgA,哮喘组,合并组较正常组降低,但无差异(P>0.05).鼻腔分泌物中SIgA各组比较,哮喘组、合并组高于正常组(P<0.05),鼻炎组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与哮喘组、合并组有差异(P<0.05).血液中CD4+,哮喘组、合并组、鼻炎组较正常组均增高,哮喘组、合并组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CD8+,各组无统计学意义.CD4+/CD8+,哮喘组、合并组、鼻炎组均较正常组增高,哮喘组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较鼻炎组增高(P<0.05).结论:肺、鼻在黏膜免疫中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SIgA、CD4+、CD8+等免疫介质可能是“肺、鼻相关性”理论的物质基础之一,这为阐明“肺开窍于鼻”理论的科学内涵打下一定基础,为“肺病治鼻、肺鼻同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疏风解痉、宣肺化痰、活血化瘀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痰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口服咳喘胶囊,4粒/次,3次/日,对照组吸入舒利迭50/250μg,2次/日,试验周期为六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证候积分为(14.06±4.25),治疗后症状积分(8.69±4.19▲★)(P<0.01)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为(8.13±6.86▲),与治疗前症状积分(15.63±3.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表明咳喘胶囊与舒利迭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对症候的改善上疗效相当.治疗组总体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9.47%,无明显差异.但在控制咽痒、鼻塞流涕方面有较好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痰、瘀阻络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机关键,以疏风解痉、宣肺化痰、活血化瘀立法的咳喘胶囊可有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风痰阻肺证.
  • 摘要:止哮平喘汤是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将原治他病的经方组合化裁,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274例,结果表明,止哮平喘汤能通过直接松弛气管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降低全血和BALF中白细胞及EOS数量;降低血清IgE,IL-5,IL-13含量;促进肺组织FasmRNA表达、抑制Bcl-2mRNA表达,促进肺组织EOS凋亡,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减轻气道炎症,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发挥平喘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麻杏定喘汤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分三个阶段1治标阶段;轻中度哮喘首服如意定喘丸,同时服用自拟麻杏定喘汤.两药均需连续服用7天.2标本兼治:哮喘病人通过服用治标的药物后,哮喘和咳嗽等症状完全控制达3天以上,即可进入标本兼治阶段.本阶段治疗用药约1~2个月.同时根据病人本虚的情况,分别选用固本药,即如属肺肾阴虚者选服百合固金丸,连服1~2个月;如属肿脾肾阳虚者则选用蛤蚧定喘丸,如属阴阳两虚,则两种固本药交替使用.在本阶段治疗中若哮喘复发则须立即停服固本药,改服如意定喘丸,待症状控制达3天以上,再改服固本药.但麻杏定喘汤必须始终坚持服用.3固本阶段当哮喘病人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治疗后,咳嗽哮喘完全控制,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精神饮食接近正常,并可恢复日常工作即进入固本阶段,本阶段治疗用药约3~4个月.在本阶段治疗过程中,如哮喘症状复发则须立即中止固本治疗,马上改用治标方法,待哮喘症状完全控制达3天以上,方可恢复固本治疗,固本药物须根据病人阴阳偏虚的情况正确选用.结果:临床治愈35例,显效45例,有效15,无效5例,治愈率为35%,总有效率95%.结论:中药麻杏定喘汤治疗哮喘不仅与现代医学防治哮喘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且极少出现西药所致的一系列副反应.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和运用.
  • 摘要:肺脾肾三脏与咳嗽的辨治关系极为密切,常按咳嗽病程的不同,分为治肺、治脾、治肾三个阶段.名中医邵长荣教授根据患者病程长短、病情轻重,以及从肺、脾、肾三脏亏损所具有的特有表现着手调治,创立了三焦分治法。
  • 摘要:国医大师方和谦教授行医60余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对其治疗咳嗽一证的经验进行总结.一、调和肺气为法:方老治疗咳嗽,无论内外寒热虚实,若以咳嗽症状为主证者,多以调和肺气为法.强调肺气宜宣宜降.宣肺、肃肺是针对两种不同病机而运用,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宣能促降,降能助宣,宣肃相济,则上通下达,肺气得畅.故方老灵活运用宣肃二法谓之调和肺气.二、辛开苦降调和肺气:方老用药顺肺气宣降之性,而采用辛开苦降之品,首选苏(叶、子、梗)、杏仁、前胡、桔梗四药为治咳主药.苏、杏、前、桔同为辛苦之品,苏桔相配,偏于宣开;杏前相伍,重于下气.亦宣亦降,使气道通利,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根据以上的认识,方老选用“止嗽散”加减为调和肺气法的代表方剂,本方一组为“敛”:药用炙紫苑、白前、百部.一组为“宣”:药用陈皮、荆芥、桔梗.宣肃配合,治疗“诸般咳嗽”。方中有宣有敛,宣敛结合,表里兼顾,方老临证灵活加减应用治诸般咳嗽.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特点,探讨其证型分布。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2月期间呼吸科门诊316例慢性咳嗽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咳嗽病位在肺,与脾肝关系最为密切.病理因素以风、痰、火为主,肺气虚、肺阴虚也占较大比例.主证出现频数依次为:风邪犯肺证(36.4%),肺气亏虚证(28.2%),痰湿阻肺证(26.3%),肺阴亏虚证(22.5%),肝火犯肺证(15.2%).兼夹证以中焦湿热证、脾气亏虚证、肝郁气滞证、心火亢盛证、瘀血阻滞证出现较多,总比例为52.5%.结论:初步揭示了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规范辨证、遣方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摘要:临证中常见有感冒患者,经治疗大部分症状消失后,而咳嗽却迁延不愈,属慢性咳嗽,笔者临证中将其分为风客肺金、痰湿闭阻气道、正虚邪恋三型辨证施治,治疗风客肺金型咳嗽,治须顺应肺金特性,因势利导,忌峻烈之药继伤肺金.痰湿闭阻气道当化痰祛湿,温阳散寒蠲饮.正虚邪恋治当扶正同本,补肺益肾,清肺化痰.忌发散攻伐.配合自制咳喘膏外敷收效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防感颗粒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口服防感颗粒,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中药治疗组能缩短退热时间,减少咳嗽病程,头痛鼻塞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缓解时间也明显减少.结论:防感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轻症治疗有良好效果,可以作为浙江省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
  • 摘要:目的:评价清肺消炎丸对小鼠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观察清肺消炎丸对感染小鼠治疗和死亡干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动态检测体内病毒含量.结果:1、感染后给予清肺消炎丸4天后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感染小鼠肺指数;大剂量组可降低FM1株和PR8株感染小鼠死亡数、中剂量组可降低FM1株感染小鼠死亡数并延长平均存活天数.2、感染前预防性给予清肺消炎丸4天,大、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FM1感染小鼠的肺指数;中剂量可明显降低FM1株和PR8株感染动物的死亡数并延长平均存活天数.3、清肺消炎丸大、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感染FM1流感病毒小鼠肺组织中病毒载量.结论:清肺消炎丸有较好的体内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可以减少死亡率,延长存活时间.
  • 摘要:目的:了解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至8月,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共接收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男性109名(74.7%),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人(P<0.01),其它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无差异.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病人(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本院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为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它流感相似,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本病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150例住院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咽痛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首发症状,中高热多见,血象符合病毒感染规律,中医辨证符合温热病风热病邪特点,中药是治疗儿童甲流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流感病例中无原则应用抗生素对治疗无益.
  • 摘要:目的:研究冬季甲型流感的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入选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的14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采用离心培养法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型病毒分离培养阳性72份,总阳性率为49.0%,其中甲型H1N1流感53份,季节性甲流19份.从时间分布看,2009年12月及2010年1月,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至2010年2月,以季节性甲流为主.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恶寒症状发生率高于乙型流感感染病例(P<0.05),其它临床症状与体征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与季节性甲型流感在同一时期流行.2010年2月,甲型H1N1流感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以季节性甲流为主.甲型H1N1流感轻症与季节性流感症状、体征基本相似.甲型流感作为一种病毒性疾病,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流感诊断提供参考,但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 摘要:百蕊颗粒主要药味为百蕊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热邪毒袭肺,热毒内盛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为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2005年4月~2006年4月期间上海曙光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佛山中医院等三家单位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考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发现,其治疗肺胃湿热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1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百蕊颗粒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86%治疗3天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一般服用3-5天能达到退热消肿抗炎等作用。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经过药物实验与临床实验证明,百蕊颗粒具有清肺胃蕴热、解毒消肿、利咽退热,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此药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可以作为治疗肺胃湿热型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
  • 摘要:笔者应用滁州制药厂生产的百蕊草片,治疗了18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一律不加西药及抗菌素.以每日3次,每次4片,7d为一个疗程,结果为显效6例,占33.3%;有效11例,占5.6%;总有效率大94.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摘要:本文总结了名老中医晁恩祥教授抓住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点,通过对肺间质纤维化临证观察思考和研究探索,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肺间质纤维化进行了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的诊疗思路;分析了临床常见的几种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情况,并通过典型案例介绍了晁恩祥教授个体化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证经验,以及中医药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 摘要: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本文提出了肺络痹阻、宗气亏虚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关键病机,提出了痛痹活血、升补宗气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 摘要:目的:评价肺炎患者疗效满意度测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和反应度。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6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四家三甲医院收治的肺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Cronbach,α系数观察信度;以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评价量表效度;以应答率测量可行性;以患者治疗前后问卷得分差值的变化来考查问卷的反应度.结果:各领域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日常工作/生活能力领域0.876;症状领域0.867;治疗效果领域0.822;治疗方便领域0.783.量表各领域与其所包含的条目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606~0.894之间.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按特征值大于1得到了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8.394%.患者治疗前后各条目及各领域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反应度,内容效度较好,但结构效度尚需完善.
  • 摘要:依据肺炎患病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笔者指出根据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即文献研究是证候研究的基础,临床调研是构建证候标准研究的关键环节,专家问卷调查提高证候标准的指导性,症状/体征最化是证候标准建立的关键,计算智能方法的介入将为证候诊断研究提供技术平台,开展CAP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与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对照,探讨老年肺部感染肺阴伤证的发生概率、病程分布特点、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观察老年肺部感染患者102例,观察中青年肺部感染患者60例,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收集流行病学资料,根据王琦的七分法进行体质分型,记录其临床特征及舌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专业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肺部感染肺阴伤证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贯穿于老年肺部感染发病全程,多发生在病程的中晚期,观察结果显示肺阴伤证的发生多有相关因素存在,如: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COPD、肺纤维化、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肺阴伤的发生率偏高,阴虚体质之人发生肺阴伤证几率较高,应用激素及解表药治疗时发生肺阴伤证的几率也较高.
  • 摘要:目的:观察肺部感染患者血瘀兼证的发生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观察165例肺部感染确诊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肺部感染血瘀兼证的发生及证候学特点.结果:肺部感染患者中有60.6%存在血瘀兼证,胸闷、唇色黑或紫绀、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脉弦或涩是其主要证侯特点,兼见胸痛、肌肤甲错、皮肤瘀斑等.结论:肺部感染血瘀证发生率较高.另外,肺部感染患者中伴有血瘀兼证患者与不伴血瘀兼证患者在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肺部感染患者常见到血瘀证的表现,发生率较高,但其产生及变化似与低氧血症无明显相关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