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底层叙事与民族认同:1930-1937年间的左翼小说

底层叙事与民族认同:1930-1937年间的左翼小说

         

摘要

与晚清以来的革命小说相比,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在思想主题、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叙述视角与情节建构等方面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突破了以往革命小说主要叙写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理路,注重书写底层民众阶级意识的觉醒;用深沉的反帝爱国思想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层透视替代了原来显明的斗争意图或政治说教,用严肃的使命意识和悲壮的献身精神替换了以往的浪漫情调和简单呐喊;仍然采用习见的压迫/反抗的叙事模式,但增加了人物的心理描写成分,并意识到了政治斗争背后的经济因素和社会性质问题;通过叙述妇女的悲惨遭际和命运,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左翼小说的兴盛本身就是一股“激愤”思潮推动的结果,它传递了中华民族屈辱史背后沉重而急切的抗日情绪和民族意识.左翼作家们对天灾人祸尤其是日帝之害的厚重书写逐渐演变为一种结构左翼小说情节的叙述策略,并彰显了左翼小说的多元性和深邃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