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流

反流

反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41441篇;相关期刊210种,包括全科护理、护理学报、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等;反流的相关文献由2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进文、钟金标、郑英男等。

反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5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1441 占比:99.78%

总计:141747篇

反流—发文趋势图

反流

-研究学者

  • 周进文
  • 钟金标
  • 郑英男
  • 胡人友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徐志云
  • 朱生樑
  • 李娜
  • 陈志
  • 刘小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艺芳
    • 摘要: 心脏超声检查报告中经常出现“二尖瓣少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之类的诊断,很多人经常询问: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得了心脏病?用不用治疗?如何治疗?下面就简单回答一下这些问题。1.什么是“二尖瓣”“三尖瓣”?我们的心脏就是一个泵,推动着血液在全身流动,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并回收血液.
    • 史子鹏; 杨永强; 吕顺进; 王飞; 李程
    • 摘要: 用于某液体火箭发动启动动系统的气驱预压涡轮泵在起动初期出现了气体反流,导致预压泵呈夹气状态,对发动启动动过程控制不利。根据驱动试验系统原理,在MWorks平台中对驱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对预压泵采用了Suter全特性表达式,对涡轮管路及排放路分别建立了描述排空与两相流动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导致反流的原因为涡轮入口及出口管路存在液相积存条件下,氦气驱动排空过程中导致气液两相流动状态下压降升高,使氦气通过结构间隙大量进入泵端。可通过调整结构间隙、减小排放路流阻等措施来降低反流对启动过程的影响。
    • 朱仕涛; 李雯静; 刘川; 黄敬烨; 张宝珠; 蒋振杰; 王诗雅; 卿琪; 孙庆文; 杨淳; 徐远达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前后胃内压的变化。方法 回顾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行胃内压监测的重度ARDS患者,每次采用俯卧位通气前后自身对照,记录吸气相胃内压与呼气相胃内压。根据俯卧位通气期间肠内营养是否减速分为减速组与非减速组。结果 16例患者共监测46例次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数据,俯卧位后吸气相和呼气相的胃内压较俯卧位前显著升高(均P0.05);RASS评分比较,非减速组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减速组,两组俯卧位后胃内压较俯卧位前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俯卧位通气会显著增加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胃内压;在俯卧位通气期间应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对肠内营养进行减速,以确保患者安全。
    • 王超; 李泳怡; 黄逸敏; 陈振华; 胡思光; 蔡兴建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超声在遵循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下监测高龄患者胃排空情况及预防反流误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2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及开平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拟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于术前晚22∶00后要求患者一直保持禁饮禁食,试验组于术前2 h给予患者400 ml碳水化合物口服。两组患者进入麻醉准备间后,予超声监测患者胃排空情况和评估反流误吸风险。比较两组的右侧卧位的胃容量、胃窦横截面积、胃容积体重比、反流误吸风险。结果两组患者的胃容量、胃窦横截面积、胃容积体重比、反流误吸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遵循ERAS策略可利用超声监测胃排空情况及预防反流误吸。
    • 任羽雯; 顾娇娇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管饲时床头抬高角度与管饲并发症反流与误吸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更好地进行管饲时的体位管理提供证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 Complete护理学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收集不同体位对胃肠内营养支持误吸及反流发生率影响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30日。文献导入EndNote去重后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使用Revman进行纳入文献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29篇,2788例患者。与床头抬高<30°相比,≥30°能够明显降低反流、误吸及其他管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床头抬高角度≥30°能够预防管饲时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呕吐、呛咳等管饲的发生;左侧卧位能够预防管饲时误吸的发生。
    • 张汉标; 袁汝亮; 林琳; 陈求赞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观察组)和41例下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了腔内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和反流程度,并分析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对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效能。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诊断大隐静脉曲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5、0.999、0.953,灵敏度分别为91.50%、97.60%、93.90%,特异度分别为97.60%、100%、85.40%。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治愈率为98.78%,手术时间为(36.52±4.58)min,住院时间为(3.23±1.05)d。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1周,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隐静脉曲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手术治疗和术后随访提供客观依据。
    • 李进让; 王嘉森; 吴慕坤; 赵晶; 郭红光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明确非酸反流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 月至2020年1 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可疑存在咽喉反流的349例住院或门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03 例,女性46例;年龄25~81 岁,平均年龄56.03 岁.所有患者均行24 h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测,监测前行喉镜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评分和反流体征评分(reflux findings score,RFS),统计咽喉部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次数,每一患者按酸反流事件与所有反流事件之比大于50%定义为酸反流为主类型,如果非酸反流事件占比大于50%则定义为非酸反流为主类型.比较不同反流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多个独立样本进行组间比较,定量资料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组间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49例患者行24 hMII-pH检查,结果显示无反流事件组90例,酸反流为主类型组51 例,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198例,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相等者10例.统计发现无反流事件组的RSI[(10.72±4.40)分]、RFS[(7.70±2.73)分]和反流事件平均次数(0次)均低于酸反流为主类型组[RSI 为(13.16±6.62)分,RFS 为(10.08±3.03)分,反流事件平均次数为(5.33±3.15)次,P值均<0.05]和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RSI为(13.25±5.54)分,RFS为(8.81±2.54)分,反流事件平均次数为(7.93±5.26)次,P值均<0.05].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和酸反流为主类型组间的R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的RFS低于酸反流为主类型组(P<0.05).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的反流事件平均次数高于酸反流为主类型组(P<0.05).结论 咽喉反流中存在酸反流和非酸反流.非酸反流为主类型较酸反流为主类型的RFS低,RSI得分无差异,反流事件平均次数高.非酸反流事件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起一定作用,但是酸反流事件的影响更大.
    • 张华; 张宇; 张申伟; 王明杰; 夏开; 厉菁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0例.根据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的二尖瓣反流情况将其分为两组:IMR组(108例)和非IMR组(2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心肌梗死相关指标、血检结果、治疗及院内死亡情况.结果 3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IMR共108例,IMR发生率为30%.1MR组患者年龄为(65.37±10.42)岁,大于非IMR组的(56.35±10.2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MR组比较,IMR组Killip分级≥3级、三支病变、梗死位置在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9.26%比1.98%,39.81%比21.03%,45.37%比25.00%),但行血运重建患者比例较低(60.19%比8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MR组比较,IMR组左房内径(LA)、左室舒末内径(LVDD)、室壁运动计分(WMSI评分)、心率、二尖瓣反流程度(中-重度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分别为(42.01±5.43)mm比(36.54 ± 3.54)mm,(58.01±5.34)mm比(51.03±4.02)mm,(2.62±0.42)分比(2.13 ±0.35)分,(75.60± 11.24)次/min比(69.30±10.23)次/min,9.26%比1.98%,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B型尿钠肽(BNP)峰值、血红蛋白(HB)最低值分别为(1077.42±103.52)pg/ml比(358.48±57.32)pg/ml,(115.23±12.44)g/L比(123.01±13.51)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院内死亡所占比例分别为27.78%比57.14%,78.70%比88.10%,63.89%比75.00%,4.63%比1.1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梗死位置在前壁、LVDD增大、心率增高、未行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梗死位置、LVDD、心率、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相关因素,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相关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和救治,以期减少重要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李枝锦; 吴平财
    • 摘要: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系统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胃气上逆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胃气上逆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予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系统生活方式干预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胃镜疗效及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咳嗽评分、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ROQ)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3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80.0%(40/5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4.0%(42/50),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16.0%(8/50),对照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72.0%(36/5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4.0%(37/50),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30.0%(15/50),治疗组胃镜疗效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咳嗽评分及RDQ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LCQ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联合系统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胃气上逆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症状,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促进食管黏膜修复,提高生活质量,且远期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 黎佳; 孙凯; 严敏
    • 摘要: 胃内容物的反流与误吸是围麻醉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床旁超声技术对特殊人群胃容量的预测已被证明具有确切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床旁超声评估特殊人群(包括急诊、孕妇、儿童等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禁饮禁食指南的患者)胃容量的研究进展,以推动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