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胎

双胎

双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1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57篇;相关期刊322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中国铁道学会全国铁路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等;双胎的相关文献由2010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双胎妊娠专业委员会、刘彩霞、方群等。

双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7 占比:80.4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57 占比:19.22%

总计:817篇

双胎—发文趋势图

双胎

-研究学者

  •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双胎妊娠专业委员会
  • 刘彩霞
  • 方群
  • 赵扬玉
  • 李聪
  • 魏瑗
  • 张丽
  • 李勇
  • 武菁菁
  • 潘学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菁菁; 李聪; 马秀玲; 郭月华; 马文革
    • 摘要: 目的分析双胎之一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比值变化在预测胎儿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进行孕检的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的孕妇作为研究组(43例),另选择同期双胎胎儿S/D比值均<3的孕妇作为对照组(57例)。观察2组胎儿其他超声指标,分娩孕周、体格、神经精神发育及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大脑中动脉S/D比值、脐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及孕周<36周孕妇占比分别为16.28%、20.93%、9.30%、20.93%、9.30%、53.49%,高于对照组的3.51%、8.77%、1.75%、1.75%、0.00%、26.32%;孕周36~37周、≥38周孕妇占比分别为46.51%、0.00%,低于对照组的64.91%、8.77%(P<0.05)。围产儿1周岁时,研究组体质量、身高、神经精神发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早产率较高,且体格、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及围产儿预后较差,胎儿大脑血液循环阻力较高;脐血流监测可用于产前监护,及时予以双胎之一胎儿脐血流S/D比值≥3者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胎儿结局。
    • 李俊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超早产儿70例的临床资料,将治愈出院及好转出院者纳入存活组(55例),抢救无效死亡和病情处于临终时放弃治疗后死亡者纳入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超早产儿母亲的妊娠、超早产儿住院期间状况及主要并发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超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70例超早产儿胎龄23~27+6周,平均(26.4±0.9)周,出生体重580~1450 g,平均(983±183)g,存活率为78.6%(55/7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早产儿存活组和死亡组胎龄、多胎、新生儿窒息、重度窒息、产前使用激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肺出血、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双胎[OR=5.574(95%CI:1.270,24.460)]、NEC[OR=5.146(95%CI:1.016,16.049)]、肺出血[OR=6.861(95%CI:1.359,36.645)]为超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超早产儿病死率较高,双胎妊娠、肺出血及NEC为超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 王颖; 钟森
    • 摘要: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不一致对双胎新生儿早期结局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特点,加强对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新生儿的监护及干预。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产科分娩双胎的282例产妇及其56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新生儿双胎间出生体重差异是否≥20%分为出生体重不一致组(观察组)及出生体重一致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母孕期一般情况、出生情况及新生儿期并发症差异。结果:⑴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观察组双胎早产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及呼吸机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观察组中体重较小儿组出生平均体重小于体重较大儿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高于体重较大儿组,住院平均天数高于体重较大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新生儿胎龄小、早产率高、出生体重低,新生儿期疾病发病率高,尤其是双胎中体重较小者,应加强对出生体重不一致双胎母孕期、围产期及新生儿期的关注。
    • 杨利基; 夏青; 张琴妹; 张晓慧; 赖霞; 葛鑫
    • 摘要: 胎衣滞留是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对奶牛健康和奶牛场生产的影响较大。本文以南方某规模奶牛场2021年1—12月分娩的牛群数据为基础,从不同月份、干奶天数、妊娠天数、围产天数、围产牛体况等方面研究了该奶牛场胎衣滞留的发病规律。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热应激期间,胎衣滞留率大幅增加;头胎牛的胎衣滞留率低于经产牛,并且胎次越高胎衣滞留率越高;干奶天数不足,胎衣滞留率会明显增加;妊娠天数越短,胎衣滞留率越高;围产天数越少,胎衣滞留率越高;围产牛体况评分过低或过高,胎衣滞留率都会增加;青年牛投产月龄增加,胎衣滞留率也明显增加;母牛产公犊时的胎衣滞留率高于母犊;出现难产时胎衣滞留率增加,奶牛胎位不正、怀双胎、死胎等牛的胎衣滞留率较高,而胎儿初生重的高低没有显著地影响胎衣滞留率。
    • 杨西亮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促使架子牛或商品牛短缺问题逐渐突出,这些与繁殖母牛数量减少或繁育能力下降等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肉牛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进行阐述,通过实施双胎基因测定、标记浓缩和免疫抑制等技术来增加母牛生产双胎的概率和繁育犊牛数量,为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邹春艳; 张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长度与双胎自发性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8例双活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孕前均采用阴道超声测量其宫颈长度,根据超声报告情况将宫颈长度≤25 mm分为缩短组(54例),将宫颈长度>25 mm分为稳定组(44例),观察其临床资料和超声测值,进而评价宫颈长度变化在自发性早产中的价值。结果 缩短组分娩孕周较稳定组更短(P<0.05),且<32周、<34周早产率明显高于稳定组;干研究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采用Preason相关分析发现,宫颈长度与孕周呈负相关(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发现,宫颈长度预测自发性早产风险的灵敏度为97.83%,特异度为66.67%,曲线下的面积为0.82,诊断截断点为27.58 mm, 95%宫颈长度为0.74~0.91。结论 双胎孕妇的宫颈长度与孕周呈负相关,其对自发性早产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和预防意义,在孕中后期要定时监测其宫颈长度,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自发性早产发生。
    • 钱蓓倩; 张成强; 王雪峰; 陆澄秋
    • 摘要: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2 035例产妇及4 070例双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和双胎新生儿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7例,194例)与剖宫产组(1 938例,3 876例),分析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双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在2 035例产妇中,平均年龄(31.83±4.44)岁,平均分娩孕周(35.23±2.19)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 327.84±486.11)g,双胎之大平均出生体重(2 248.64±484.03)g,双胎之小平均出生体重(2 307.03±478.42)g。阴道分娩组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t值分别为4.464、7.00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χ^(2)=15.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或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48、11.683、5.681、13.858、6.780,P<0.05)。在4 070例双胎新生儿中发生窒息211例,窒息率占5.18%。在调整双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及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等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新生儿经阴道分娩的窒息风险高于经剖宫产分娩(OR=1.734,95%CI:1.051~2.861,P<0.05)。结论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分娩的双胎新生儿窒息风险可能性高,临床需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 周俊俊; 吴晓丽; 何小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腔球囊填塞联合B-Lynch缝合术(即子宫三明治缝合术)在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收治的100例双胎行剖宫产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在100例双胎产后出血病例中,球囊放置组(对照组)50例,子宫腔球囊填塞联合B-Lynch缝合术(即子宫三明治缝合术,观察组)50例,对两组术前及术中相关资料及数据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分娩孕龄、产次、既往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试管婴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24 h内再出血量、术后1 h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总蛋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子宫动脉栓塞率、自体血回输例数、血浆输注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胎剖宫产过程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及时采用子宫三明治缝合术能够有效减少子宫出血量并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率,可有效保存子宫,值得临床推广。
    • 李珊珊; 张萌; 王威; 王昕; 陈玉娇; 阴赪宏; 王一鹏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筛查年龄及采样孕周对双胎妊娠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浓度的影响。方法以同期进行无创产前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为对照,对双胎妊娠孕妇无创产前检测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双胎妊娠孕妇的筛查年龄和采样孕周对胎儿游离DNA浓度的影响。结果双胎妊娠孕妇NIPT平均筛查年龄及采样孕周均小于单胎,二者筛查年龄分别为31.72±3.45岁和33.14±3.73岁(P0.05)。双胎妊娠孕妇胎儿游离DNA浓度在孕16~17周及18~19周显著高于单胎(P<0.05)。双胎妊娠孕妇首次采血建库检测成功率低于单胎,二者成功率分别为97.13%和99.07%(P<0.05)。结论双胎妊娠孕妇cfDNA个体差异较大,可根据其临床指征,对双胎妊娠孕妇的NIPT筛查年龄及孕周做出适宜选择,适当提前NIPT筛查年龄、延后采样孕周,以减少因cfDNA浓度不足造成NIPT的检测失败。
    • 金卫东; 盛芝敏; 宫延基; 黄侃; 严卫锋; 陈元良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在预防双胎产妇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至9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36例)和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4例)行择期剖宫产双胎产妇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甲肾上腺素0.02μg/(kg·min)组(A组)、0.04μg/(kg·min)组(B组)、0.06μg/(kg·min)组(C组),每组各20例。于L_(3~4)间隙注入罗哌卡因3 ml行腰麻,鞘内注射同时各组分别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观察每组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反应性高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新生儿的1、5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50.0%、30.0%、5.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的1、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脐动脉血气分析pH、PaO_(2)、PaCO_(2)、HCO_(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0.06μg/(kg·min)可作为预防双胎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合适剂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