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68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0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157799篇;相关期刊379种,包括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通信世界、信息技术与标准化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 、2014中国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等;参考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鑫、黄飞、余滨等。

参考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0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7799 占比:99.62%

总计:158407篇

参考模型—发文趋势图

参考模型

-研究学者

  • 杨鑫
  • 黄飞
  • 余滨
  • 余薛浩
  • 刘刚
  • 周涛
  • 宁永波
  • 朱巍
  • 李启飞
  • 李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坤; 蒋庆楠; 季晨光; 杨健; 李飞
    • 摘要: 为了提高磁悬浮输送带的稳定性,减小未建模动态和未知外界干扰对磁悬浮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基于改进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 state observer,ESO)技术,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滑模控制与基于改进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对参考模型进行滑模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磁悬浮系统的快速响应和鲁棒性要求,结合幂次趋近律和指数趋近律对传统趋近律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其次,设计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函数对ESO进行改进,基于改进的ESO对系统的扰动和状态进行观测和估计,将观测结果加入新型滑模控制器以对外界干扰进行补偿,来提高新型滑模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与传统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相比,磁悬浮系统气隙输出的超调量减小了15.15%,系统具有更高的鲁棒性;与基于改进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控制器可以使系统无抖振,有更好的跟踪性能。在基于改进ESO的模型参考滑模控制下,磁悬浮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研究结果对磁悬浮输送机输送带的悬浮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赵峙尧; 张念东; 魏伟
    • 摘要: 压电驱动器的迟滞严重影响压电驱动的定位系统的性能。广义自抗扰控制以线性模型为基准模型,只需估计、补偿非线性和未精确建模的部分模型,进而将实际系统转换为线性系统。为进一步降低迟滞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微分信号的相位超前性,以总扰动观测值的微分信号优化总扰动估计的相位,提出相位优化的广义自抗扰控制。从参考模型的角度解释扩张状态观测器,获得广义自抗扰控制的参数整定规律。纳米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相位优化的广义自抗扰控制的动态响应、抑制干扰和迟滞的能力都优于广义自抗扰控制。
    • 袁慧秀; 王俊博; 陈申; 梁晓瑜; 曹璇
    • 摘要: 随着用户任务需求的增多,现代直升机功能日趋复杂并且长期处于复杂的使用环境中,机上所装载的大量测试类设备的精度会逐渐下降,计量保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上述关键测试类机载设备的精度指标,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基于长期的直升机设计工作实践,本文总结了现有直升机计量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可计量性及可计量性设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直升机可计量性和可计量性设计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直升机可计量性设计流程,进而构建了型号可计量性设计参考模型,可以为其他装备的可计量性设计提供流程参考。
    • 谭章禄; 吴琦
    • 摘要: 煤矿信息化进程在历经数字矿山和感知矿山两个阶段的建设后,当前正朝着以透彻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矿山迈进。本文立足于“工业4.0”的国际发展背景,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方针政策,借鉴德、美、日的工业化参考模型,结合煤炭行业自身特点,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矿山建设参考模型。模型分别从活动层、组织级和价值链三个维度阐明了智慧矿山建设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于参考模型对智慧矿山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建设中应该重点攻克的方向。
    • 王志国; 陈军军; 刘飞
    • 摘要: 为了提高过程回路的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器综合性能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方法与内模控制器设计过程的联系,确定数据驱动控制器校正所需参考模型的结构;然后,定义一种结合绝对误差积分和最小方差性能基准的综合性能指标,再基于该指标确定参考模型的未决参数;最后,利用控制系统闭环数据实现对控制器参数的校正。通过数值仿真和工业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与内模控制(IMC)-比例积分微分(PID)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 左春; 王洋
    • 摘要: 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手段,我国数字经济正在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进行转化。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到了新高度,指出要“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
    • 马广惠; 于浩; 张群; 王树良
    • 摘要: 为增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构建了数字政府架构框架,通过研究参考模型、架构开发、架构治理及架构评估,分别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统一框架、方法指导、制度支持及评估依据。本研究在理论上可为我国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提供系统认知,在实践中可为数字政府蓝图设计、项目管理及监督规范提供参照。
    • 蒋慧敏; 蒋哲远
    • 摘要: 服务与云计算范型的融合有助于大规模分布式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同时也为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云计算的最大挑战是缺少事实上的标准或单一的体系结构方法,以满足企业将关键产品作为Internet上的云服务发布的应用需求.首先,针对企业云计算的业务特点,提出了一种企业云服务体系结构(Enterprise Cloud Service Architecture,ECSA)风格的通用和抽象参考模型,分析了该模型中的云服务、服务模式、服务消费者、管理、流程、质量属性、服务构件模型、服务匹配和交互模式匹配9个组件及其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它们中的角色.然后,提出了一个四阶段的ECSA迭代改进过程,该过程把云服务视为首要的类建模元素,通过解除云服务模型和来自目标构件配置之间的耦合,可实现相同云服务集的多种不同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期货程序化交易的私有云服务应用实例,用以展示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丁芷晴; 张雪宁; 陈华玲
    • 摘要: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由理论逐渐走向应用与实践,并带动了工业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本文阐述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结合国际标准介绍了参考模型RAMI4.0与生态系统SMS,并分析了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困境.此外,本文结合RFID技术和Agent技术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工业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 王子宗; 王基铭; 高立兵
    • 摘要: 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是我国石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摸清现状、找准短板是精准施策的前提.本文在对比分析几种主流智能制造参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化工行业"产品链、资产链、价值链"三链视图模型,进而将石油化工工业软件分为五大类,即研发设计类、生产管控类、石油供应链管理类、资产管理类和经营管理类,绘制了石化工业软件全景图谱和分类图谱;从功能、技术、商业三个维度设计了软件成熟度评估指标,通过对三大国营石化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六十余家软件供应商调研,研究分析了自主石化工业软件的市场和成熟度情况,编制了自主软件成熟度图谱和供应商图谱,厘清了短板软件清单,形成对我国石油化工工业软件体系化的认识,为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