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努塞尔数

努塞尔数

努塞尔数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力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264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高师理科学刊、科学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等;努塞尔数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贾建援、杨卫民、石宏岩等。

努塞尔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2645 占比:99.82%

总计:52740篇

努塞尔数—发文趋势图

努塞尔数

-研究学者

  • 贾建援
  • 杨卫民
  • 石宏岩
  • 关昌峰
  • 刘焕玲
  • 张玲
  • 汤珂
  • 金滔
  • 阎华
  • 丁玉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汪胜; 韩东; 周天昊; 李世瑞; 何纬峰; 王瑾程
    • 摘要: 为了分析横流条件下振荡射流冲击靶面的换热特性,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方式下振荡射流冲击靶面的冷却性能,并对纵向排列下的射流振荡器进行了排布角度修正。结果表明:横流对冲击换热的作用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即冲击点附近的马蹄涡和冲击点向后偏移程度;对于靶面上的冲击核心区,总体上纵向排列的高换热区域后移程度小于横向排列,而前者对流换热效果受马蹄涡的影响更大;在纵向排列、入口雷诺数为21800、横流雷诺数为14400的工况下,20°的排布角度下冲击核心区的平均努塞尔数增大21%。
    • 刘妍君; 邵应娟; 钟文琪
    • 摘要: 为了探究翼型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内流动与换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S-CO_(2)为工质,针对S-CO_(2)布雷顿循环燃煤系统中的高温回热器,研究了质量流量、进口温度和出口压力对PCHE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压降、范宁摩擦因子、努塞尔数及综合换热性能评价指标的变化规律,提出S-CO_(2)在翼型PCHE中新的流动和传热关联式.结果表明:冷流体质量流量从1.27 g/s提高到10.20 g/s,PCHE综合性能提升4.6倍;在冷流体进口流量为6.36 g/s时,热流体压降已经达到进口压力的2%;在相应温度变化范围内,温度对范宁摩擦因子f的影响在6%以内,冷流体进口温度提高40 K后,冷流体综合性能提高22%;采用9.5 MPa热流体出口压力时,可以在保持换热器性能的同时减少20%的压力损失.
    • 史亦航; 梁琳; 李文金; 肖志鹏; 周勇军
    • 摘要: 在直径为0.5 m的内盘管加热的搅拌釜内,以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水溶液为工作介质,对新型框式组合桨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性能进行实验与模拟研究,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以多重参考系与滑移网格法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混合模型。研究表明:搅拌釜内最大温差保持在4 K以内,釜内温度从上到下呈升高趋势;内盘管外侧温度边界层平均厚度为3.54 mm;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内盘管外壁面努塞尔数的最大误差为12.51%,最小误差为3.86%,实验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框式组合桨应用于聚酯合成工业提供参考。
    • 胡自成; 陈开楠; 殷地喜; 蔡川川; 葛凤华
    • 摘要: 为提升氟塑料换热器的流动传热性能,分析了翅片管氟塑料换热器的热阻占比,通过建立翅片管氟塑料换热器的流动传热模型,模拟研究了翅片参数、管间距和氟塑料种类对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塑料换热器管外空气换热热阻和管壁导热热阻平均占比分别达到60.0%和30.0%以上;翅片厚度对努塞尔数(Nusselt number,Nu)和压降影响很小;当翅片间距和管纵向间距增大时,Nu增大,压降减小;当管横向间距减小时,Nu减小,压降增大;翅片间距、厚度、管横向和纵向间距分别为9、1.2、10和20 mm时,氟塑料换热器综合性能最好;与光管普通氟塑料换热器相比,计算工况内普通氟塑料和石墨烯氟塑料的翅片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分别提升2.5%~21.0%和16.0%~55.0%.
    • 李恩义; 马丽璇; 杨风波
    • 摘要: 针对冲击射流传热问题,传统的2方程k-ε湍流模型难以准确预测,采用了3方程k-ε-f湍流模型进行射流传热数值模拟。首先,通过将传热的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结果作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在预测努塞尔数分布及其二次峰值位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低温欠膨胀音速冲击射流流场冲击壁面的传热特性,得出:不同压比工况下,二次峰值的位置随着压比的增大向壁面射流流动方向移动;不同冲击距离工况下,当冲击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压比的增大对努塞尔数影响不大,仅使二次峰值的位置发生改变。
    • 程宏; 王晓峰; 何育宇; 邓雅清
    • 摘要: 对三角形腔内Cu-水纳米流体的稳态自然对流传热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建立完全高精度紧致差分方法,研究纳米流体瑞利数、纳米流体体积分数和纳米颗粒布朗运动对纳米流体对流传热效率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对于所考虑的瑞利数,无论考虑Cu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与否,纳米流体的对流传热效率都随着纳米流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当考虑Cu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时,纳米流体的传热效率略高于不考虑布朗运动时纳米流体的传热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Cu-水纳米流体传热效率与瑞利数、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之间的修正模型。
    • 李鑫
    • 摘要: 散热器作为供热末端最常见的一种采暖设备,对其流体流动与换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供热末端翅片式散热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该散热器壁面附近的温度场与速度场,获得了散热器翅片表面努塞尔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换热时,散热器壁面附近存在一个薄流体层,冷热空气相遇形成较小的“锋面”,发生扰流脱体,从而使得该区域温度较低,此处换热较强,气体受到黏性与来自热源的热能共同作用,形成了较为对称的流速分布。沿着气流方向,散热器顶端与底端努塞尔数分布均匀,有效解决了暖气片“上热下凉”的现象。
    • 杨延锋; 姜根山; 许伟龙; 姜羽
    • 摘要: 为探究声波作用下铜球的对流换热机理,搭建了声波强化传热实验台架,研究在不同声压级和声频率的影响下铜球的对流换热问题,并结合声流的作用机理和实验数据深入分析了声波强化传热机理。结果表明:铜球的对流传热系数和努塞尔数随着声压级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且存在强化传热的最佳声频率;相对努塞尔数主要受声频率和声压级的综合影响,而与铜球直径的关系不大;对于给定声压级,声波强化铜球的传热过程随频率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即声流控制区、声流和振荡流协同控制区、振荡流控制区和稳定区,并给出前3个阶段相对努塞尔数的经验公式。
    • 张浩; 陈为花; 包晓琳; 玄克勇
    • 摘要: 研究幂律流体在螺旋管内的流动换热特性可为石油开采工程中驱油剂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文章通过建立流体流动换热模型,分析了幂律流体在螺旋管内的流动换热特性.结果表明:螺旋管沿程阻力系数和努塞尔数均随曲率值增加而增大.层流工况下,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沿程阻力系数减小,努塞尔数增大;湍流工况下,在雷诺数一定时,沿程阻力系数和努塞尔数均随曲率值和相对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粗糙度越大,曲率对沿程阻力的影响也越大,而当粗糙度一定时,曲率值越大,雷诺数对沿程阻力系数的影响越明显.
    • 郭冬智; 赵光普
    • 摘要: 采用压力梯度和外加均匀轴向电场驱动,探究纳米流体在平行板柔性纳米管道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利用双电层模型,基于壁面低电势的假设,借助于Debye-Hückel线性化近似化简Pois-son-Boltzmann(P-B)方程,得到电势场分布,进而在考虑粘性耗散,壁面滑移,焦耳热和热辐射效应情况下,求解修正的Navier-Stokes(N-S)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获得了速度场和温度场的解析解,以及努塞尔数和熵,并对各物理量进行了图形化描述,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