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员能力

动员能力

动员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军事、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415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兵团工运、中国妇运、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等;动员能力的相关文献由318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冷雪梅、刘毅等。

动员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415 占比:99.32%

总计:37673篇

动员能力—发文趋势图

动员能力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冷雪梅
  • 刘毅
  • 本刊评论员
  • 丁元竹
  • 何昆仑
  • 刘珺
  • 周贞琪
  • 孙伟
  • 孙启森

动员能力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恺
    • 摘要: 随着“不列颠之战”陷入僵局,政治声望岌岌可危的希特勒,为了挽回其在“容克”军官团以及军工寡头们心目中“战无不胜”的形象,更为消除来自东方的所谓“威胁”,希特勒决心挑起一场新的战争,而他所选择的对手,正是拥有着强大红色武装和空前动员能力的苏联。
    • 摘要: 建设更加安全的韧性城市韧性城市是指在逆变环境中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建设韧性城市,就是让城市像弹簧一样,能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快速恢复原状。当然,韧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提升传统基建、新城建等“硬实力”,也要提升组织动员能力等“软实力”。只有当每个微观单元都充满韧性,整座城市的韧性和生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延展,城市才能变得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 袁小平
    • 摘要: 农村社区的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它既能反映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状况,也能反映农村社区内部的治理状况和结构特质。社区的有效治理与其动员能力密切相关,通过社会空间理论并参考民政部相关分类将农村社区分为集镇型、城郊型和传统型三种类型,并在中部、东部、西部省份抽取三种类型农村社区进行调查发现,三类农村社区的动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集镇型农村社区动员能力最强,城郊型次之,传统型最弱。回归统计发现,动员方法、社区能力和社区结构均会影响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其中社区能力和社区结构对于三类农村社区动员能力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传统型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受社区能力影响最大,集镇型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受社区结构影响最大;三类农村社区的社区能力和社区结构存在异质性,使得三类农村社区动员能力内部存在差异。位于不同空间区域的农村社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空间与社会属性,进而影响到社区动员能力。它为农村社区类型与社区动员研究采用空间视角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解答农村社区的社区性这一问题提供了现实依据。
    • 尤铖; 周宗渝; 李爽
    • 摘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年群体不管是在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能力上,还是在组织动员能力、自身发展活力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可见,青年群体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着“蓄水池”的关键作用。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青年群体逐步流向城市,如何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扶持青年,激活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对重庆市万州区青年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 黄庆桥
    • 摘要: 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因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备受世人称道。那么,李政道的报国之举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呢?这当然首先归因于李政道的赤子之心、远见卓识和出色的动员能力。但是,这也离不开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鼎力支持,邓小平就是最大的支持者。
    • 白向坊
    • 摘要: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坚持“有解”思维工作理念,以“有疑惑必解答、有需求必服务”的“双有双必”为重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千家万户,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员能力、整合能力、引导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 周晓平
    •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强大动员能力,突破体制机制束缚,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中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江苏在全国率先确定“科技兴省”发展战略,其后又将其拓展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新增了创新驱动战略。多年来,科技创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区域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 田毅鹏
    • 摘要: 在2020年初开启的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社区居委会扮演了最为关键的角色。我们在今天回望当时的危急状况,会发现在同一座城市,不同的社区面对相同的疫情,却往往会产生不同的防控效果,在总结其差异原因的过程中,每位分析者都会强调问题的复杂性,而持一种多元分析的观点。但毫无疑问,从社区治理运行机制的角度看,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评估的视角是社区的“通”与“塞”。一个声息相通,上下呼应,具有较强内聚力的社区肯定具有超强的抗击疫情的韧性,而那些在社区治理和服务环节上存在不同程度封闭堵塞的社区则存在行动不协调、动员能力弱等特点。
    • 张强军; 刘光斌
    • 摘要: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强大的动员能力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动员能力主要表现在目标指向、价值旨归和组织效能三个维度:在目标指向上,中国共产党科学追求共产主义理想,动员人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奋斗目标具有超强的政治判断力、深刻的政治领悟力和坚定的政治执行力;在价值旨归上,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实现价值引领,满足人民需要、建立利益基础,实现人民权利、获得政治认同;在组织效能上,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组织方法保证动员,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保障动员,以严格的组织纪律保持动员.
    • 马鹏超; 朱玉春
    • 摘要: 目前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农户低参与度和村庄制度能力的普遍衰退有关.研究从集体行动理论出发,利用陕南407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以农户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的参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非正式制度、动员能力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正式制度中的价值导向、惩戒监督、传递内化对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动员能力中的框架动员、成员动员、激励动员对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动员能力在非正式制度与村庄集体行动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鉴于此,为推动村庄公共事务的善治,建议积极培育非正式制度,塑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赋予基层组织合理的自由裁量权,构建信任、合作、互惠的治理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