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劈裂注浆

劈裂注浆

劈裂注浆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0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734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煤炭科学技术、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0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等;劈裂注浆的相关文献由67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茗如、李宁、王腾等。

劈裂注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7734 占比:98.76%

总计:17956篇

劈裂注浆—发文趋势图

劈裂注浆

-研究学者

  • 周茗如
  • 李宁
  • 王腾
  • 张伟杰
  • 郭启明
  • 刘人太
  • 尹会永
  • 张庆松
  • 张建斌
  • 曹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彭赛宇; 马纪英; 孙友宏; 李胜利; 郭威; 王晓初
    • 摘要: 为了研发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劈裂注浆改造技术,开展劈裂改造浆液配制及浆液固结体性能测试实验。首先,基于传统水玻璃浆材,引入发泡剂与稳泡剂,形成泡沫水玻璃浆液,从而增强浆液固结体的渗透性;其次,引入沸石提高固结体的强度和渗透性,在配制过程中,测定泡沫水玻璃浆液的黏度和固化时间,明确浆液可注性;最后,开展浆液固结体渗透率、核磁成像、单轴/三轴抗压强度等测试,研究浆液固结体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条件下,泡沫水玻璃浆液拥有瞬凝特性,其固化时间可控,浆液黏度受稳泡剂种类与质量分数影响较小,受沸石添加量和搅拌强度的影响较大;浆液固结体内部以大孔为主,且孔隙连通性较好,稳泡剂和沸石添加量对浆液固结体渗透率的影响较大,而对浆液固结体强度的影响较小。采用高强度搅拌方式配制浆液,可显著提高浆液固结体渗透率,但同时降低了其强度。改变组分和搅拌强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控浆液固结体渗透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 张杰
    • 摘要: 劈裂注浆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用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和降低土体的渗透性,然而,劈裂注浆过程中浆液扩散的全过程难以得到。为此,采用PFC2D离散元软件,研究得到了黄土劈裂注浆中劈裂缝的产生与扩展的全过程,以及注浆压力对浆脉扩展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整个劈裂注浆的过程中,土体孔隙率在土体二次劈裂之后增加明显。劈裂缝尖端形成拉应力集中,而劈裂缝的扩展主要是由劈裂缝尖端的拉应力引起。注浆压力对浆脉的扩展影响明显,随注浆压力的增大,浆脉分支的数量增多,注浆孔周边土体孔隙率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注浆工程中注浆参数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 崔汝静
    • 摘要: 在西北黄土地区,受工程质量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当水库水位超过某一高度时,水库大坝往往容易出现渗流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总结众多加固处理方案的基础上,以劈裂注浆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具体工程案例,首先设计现场劈裂注浆试验,分析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时间、浆液水灰比等参数对注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注浆参数的分析,确定出影响注浆效果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理论推导,确定出浆液扩散距离和扩散速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许彩云; 石银磊; 肖尊群
    • 摘要: 管幕隧道施工对既有上覆管线附加位移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附加位移可以计算既有管线的形变和内力变化,附加位移的确定是验算既有管线形变和强度要求的关键。管幕隧道施工对上覆既有管线附加位移的影响包括注浆压力引起的既有管线向上隆起和隧道开挖引起的既有管线向下沉陷两个部分。分别采用劈裂注浆理论和随机介质理论计算得到的地表竖向位移的修正值作为两种作用下引起的既有管线位置处土体竖向位移的代表值。通过两者的叠加得到管幕隧道施工引起的上覆既有管线总的附加位移,并给出了两种理论下的修正参数建议表。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和修正参数建议表能够适用于浅埋管幕隧道工程对上覆既有管线竖向附加位移的计算。
    • 刘雪冬
    • 摘要: 本文对倾斜基岩上第四系沉积地层注浆前后的加固效果进行研究。此地层表覆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下伏倾斜第三系砂泥岩、玄武岩及燕山期花岗岩,岩层接触关系复杂,黏性土具有弱~中等膨胀性,含水量较大,隧道走行于土石界面中,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差,开挖出现临空面后易产生失稳蠕滑,甚至产生大变形及塌方。通过现场观察、取芯检查、开挖效果检验及现场实际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劈裂注浆使地层的力学结构特性发生改变,降低围岩的含水量,孔隙比较小、透水性降低、压缩性降低、承载能力提高,物理力学指标有很大改善,有效解决了围岩坍塌,减小变形速率,实现围岩改良,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对该类地层地下工程的修建具有参考意义。
    • 杨志国; 聂宏喆; 杨清成; 吴琼瑛
    • 摘要: 小康矿在S_(2)N_(5)工作面进行劈裂注浆试验,成功后在小康矿W_(3)-101、大平矿S_(2)S_(6)工作面推广应用,初步掌握了劈裂注浆的关键技术,大大降低了巷道的维修率,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成果。
    • 申时钊; 涂小兵; 雷进生; 周珂; 刘金鑫; 唐亚周
    • 摘要: 针对地下工程中软弱黏土地层病害治理问题,考虑黏土材料的非均质性与低渗透性,对黏土进行劈裂注浆加固特性分析。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理论构建非均质黏土地层模型,对黏土进行劈裂注浆加固模拟;基于注浆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不同均质度与渗透系数对黏土劈裂注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劈裂注浆难度随均质度的增大而增加,均质度较高土体劈裂后产生的裂缝较为单一,裂缝分布范围较小;均质度较低土体劈裂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大,裂缝影响范围更广。浆脉扩展的长度及增长幅度随土体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高渗透系数土体的劈裂浆脉宽度要大于低渗透系数的土体,渗透系数较小土体的浆脉长度始终比较大,浆脉距注浆孔越远,其宽度越小。研究可为软弱黏土地层劈裂注浆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 黄明波
    • 摘要: 某高速公路一级、二级边坡出现冲刷、裂缝、滑塌等多种病害,通过设计验算抗滑力,采用钢花管注浆方案,对该边坡进行加固处治,使钢花管与周围土体形成板桩结构,确保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并介绍钢花管注浆施工过程及相关工艺,对注浆过程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检测,加固后进行沉降、位移等监测,总体效果良好.
    • 王腾; 李萍; 丁艳梅; 宋彧
    • 摘要: 基于塑性力学与大变形理论,考虑Drucker-Prager修正准则圆孔扩张问题,建立黄土劈裂注浆压力分析模型.在弹性区和塑性区分别采用小变形理论和大变形理论,推导出劈裂注浆浆泡周围弹性区及塑性区土体应力场、位移场的理论解,研究塑性区半径、起劈注浆压力的解析解,以工程算例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基于考虑D-P修正准则的圆孔扩张理论模型,径向应力与环向应力随ru/rP的增大呈现非线性递减关系;不排水条件下随着土体材料参数(c、Φ、E、ν)的增大,浆液竖向及水平向劈裂土体时的劈裂压力呈非线性增大趋势;经对比分析发现,理论计算值在514.2~693.7 kPa,与实测值430~780 kPa比较接近,说明了理论的分析方法在黄土地区劈裂注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罗小博; 宋彧; 郭启明
    • 摘要: 为验证劈裂注浆加固法在处理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并指导安全施工,首先在加固建筑物所在场地进行劈裂注浆现场试验,56 d后分别对天然地基与注浆后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30 d浸水试验,采集注浆微观图、承载力及湿陷量等原始数据.利用试验结果,并结合现场待加固建筑,用同种材料及试验方法等对其进行纠倾加固.结果表明:在一次注浆最大压力为0.3 MPa、二次注浆最大压力为0.6 MPa的条件下,采用1:1(质量比)水泥浆液的钢花管两次、分层劈裂注浆法表现出了良好的劈裂效果;劈裂注浆法加固处理后的黄土地基承载力较原有地基提高了近3倍,极大地改善了黄土的工程性质;注浆后能够有效消除黄土超过67%的湿陷性;建筑物发生均匀沉降,稳定性较好.同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桩径较小的基于桩土应力比计算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