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4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83716篇;相关期刊30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2008年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研修班暨山东省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等;切开引流的相关文献由1118位作者贡献,包括俞玲娜、尹安春、张娜等。

切开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3716 占比:99.92%

总计:684241篇

切开引流—发文趋势图

切开引流

-研究学者

  • 俞玲娜
  • 尹安春
  • 张娜
  • 蒋日磊
  • 贺建文
  • 陈梅
  • 于祥林
  • 于鸿滨
  • 侯君
  • 侯秀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梦倩; 杨自梅; 徐楚楚; 高秀飞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比中医清创术与西医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率、复发率、疼痛、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情况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自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2月20日的中医清创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语言不限,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复发率、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等。文献质量评价由来自于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完成。[结果]最终符合标准的RCT文献共10篇,均为中文文献,以中医清创术组为试验组,共328例;西医治疗组为对照组,共3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清创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有效率优于西医治疗[比值比(odds ratio,OR)=4.2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54,7.10),Z=5.50,P<0.00001]。同时,中医清创术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数差(mean deviation,MD)=20.23,95%CI(19.03,21.42),Z=33.12,P<0.00001]、改善患者心理状态[MD=28.65,95%CI(15.54,20.17),Z=4.28,P<0.0001]等方面均优于西医治疗。两组患者疼痛评分[MD=-7.66,95%CI(-38.10,22.78),Z=0.49,P=0.62]、复发率[OR=0.53,95%CI(0.19,1.48),Z=1.21,P=0.2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表偏倚分析表明,所包含的文献不存在偏倚。[结论]中医清创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冷冬玲; 张如洁; 孙娟玲; 王燕; 陈光华
    • 摘要: 肛瘘大部分是肛腺发生感染后形成脓肿,脓液无法引流入肛管,感染通过疏松的括约肌间隙蔓延,自行在皮肤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无法愈合而形成外口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感染性疾病[1]。外科手术是治疗肛瘘最有效的方式,95%的低位单纯性肛瘘采用传统的肛瘘切开术治疗可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对肛门功能的影响也较小[2]。然而就复杂性肛瘘而言,如何在达到较高治愈率的同时减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 岳磊; 石崧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咽部间隙脓肿切开引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咽部间隙脓肿患者80例,男64例(80%),女16例(20%),男女比例为4∶1,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颈部脓肿切开引流组(n=36)和药物保守治疗组(n=44),将治疗方式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颈部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时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9例经药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痊愈,1例死亡。在α=0.05的水准,白细胞持续升高、咽痛时间增加、脓肿最大直径>1.8 cm是影响脓肿切开引流的临床危险因素(β=2.439,OR=11.459;β=0.356,OR=1.428;β=2.852,OR=17.325)。性别、年龄、血糖控制情况、脓肿位置、抗生素使用情况、免疫系统疾病史、纵隔感染等不是咽部间隙脓肿切开引流的危险因素。结论脓肿直径>1.8 cm、白细胞变化情况以及就诊时咽痛时间是需要脓肿切开引流的危险因素。当脓肿直径>1.8 cm时应及时切开引流,但脓肿直径1~1.8 cm需综合考虑白细胞变化情况,若白细胞持续升高也需切开。脓肿直径<1 cm时可通过保守治疗使脓肿吸收。
    • 闫存礼; 谢玲娟
    • 摘要: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冲洗和切开引流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冲洗治疗。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继续哺乳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QOLI-74各项评分、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冲洗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继续哺乳率、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
    • 唐茜; 袁萍; 宋祖梅; 杜华巧; 王友玲
    • 摘要: 目的探讨液体伤口敷料脉冲式脓腔冲洗对化脓性皮脂腺囊肿切开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江北院区2020-06至2021-12收治的化脓性皮脂腺囊肿行切开引流的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冲洗换药,观察组实施普朗特脉冲式冲洗换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换药次数、换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换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创面评分(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情况和渗出情况)、皮肤舒适性(压红、压痛、灼热感、潮湿感)。结果两组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肉芽情况、渗出情况评分干预前及干预10 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上述指标评分干预3 d后及干预7 d后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换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换药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伤口敷料脉冲式脓腔冲洗用于化脓性皮脂腺囊肿切开引流患者,可获得明显的感染防治效果,对提高皮肤舒适度及降低炎症水平,促进创面愈合有积极作用。
    • 陈昌礼
    •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周围脓肿)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7固始县李店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5例肛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组(观察组,59例)和Ⅰ期脓肿切开引流、Ⅱ期挂线术组(对照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随访6个月期间的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末次随访采用Wexner肛门功能量表评价肛门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和Ⅰ期脓肿切开引流、Ⅱ期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均可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但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低的优势。
    • 廖灵燕; 张亚芳; 陈向丽
    • 摘要: 目的肛周脓肿的手术选择目前是有争议的,一些人主张对肛周脓肿进行一次性根治性手术,而另一些人主张切开引流。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肛周脓肿患者切口引流后继发肛瘘的形成概率,确定导致继发肛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62例肛周脓肿患者。结果35例患者存在肛瘘,继发肛瘘形成率为56.45%。不同类型肛周脓肿瘘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肛瘘患者肛周脓肿发生位置与继发肛瘘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继发肛瘘的发生率为56.45%,低于既往研究。年轻人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继发肛瘘的危险因素。肛周脓肿的位置与继发性肛瘘的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急性肛周脓肿患者,简单切开引流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李倩
    • 摘要: 目的:对延续性优质护理应用于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需行切开引流术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延续组,每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延续组实施延续性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延续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实施延续性优质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谢民; 武志; 李立超; 丁涛; 郑茂华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凸显,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病人逐年增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对于CSDH多数采用头皮下切开钻孔引流术或经头皮锥颅置管引流,极少数病人需要行开颅清除术。在治疗中发现,部分高龄病人难以配合,术后仍可能出现不良并发症。头皮下切开引流和经头皮锥颅置管引流在临床均为常规术式,本研究对以上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以期为此类高龄病人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现报道如下。
    • 刘兴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的手术治疗在社区门诊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00例不同部位,不同状况的皮脂囊肿进行手术治疗.治疗5至9天后,切开引流处溃疡或部分脓肿的脓肿部分自行引流,每1-2天更换敷料一次,直到伤口愈合,感染基本被控制后1-3天以后换药.结果:皮脂腺囊肿治疗方法行之有效,病症根除.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社区诊所应在没有囊肿感染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手术切除,并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对感染的囊肿进行切开引流或2期手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