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3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113篇;相关期刊314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等;分化程度的相关文献由175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松、李琳、罗娅红等。

分化程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2 占比:3.7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113 占比:96.20%

总计:13631篇

分化程度—发文趋势图

分化程度

-研究学者

  • 刘松
  • 李琳
  • 罗娅红
  • 刘丽华
  • 刘刚
  • 刘晓
  • 周铁军
  • 季长风
  • 张志伟
  • 张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海涛; 翟跃杰; 黄勇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直肠癌分级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均有完整的术前DWI影像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鉴别直肠癌不同分型和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直肠癌患者中,病理证实直肠黏液腺癌14例(17.50%),直肠腺癌66例(82.50%);黏液腺癌组ADC值显著高于腺癌组(P<0.05);黏液腺癌组ADC值显著高于高、中、低分化腺癌组(均P<0.05),直肠腺癌ADC值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鉴别直肠黏液腺癌与直肠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18×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95%CI:0.757~0.894);ADC值鉴别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直肠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0.98×10^(-3)mm^(2)/s,AUC为0.722(95%CI:0.636~0.798)。结论DWI及其ADC值有助于鉴别直肠黏液腺癌与不同分化程度的直肠腺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林生发; 彭英; 苏丽清; 沈衍富; 苏家威; 马明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手术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54例,所有病例均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检查、精确频率反转恢复弥散加权成像(spectral presaturation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SPAIR-DWI)检查。由两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分别在双盲情况下测定ADC平均值,对食管鳞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不同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法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低、中、高分化组ADC平均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1,P中分化>低分化,呈正相关(r=0.76,PⅡ期>Ⅲ期>Ⅳ期,呈负相关(r=-0.71,P<0.01)。结论ADC值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能为临床诊疗方案、预后评估等提供客观影像依据。
    • 王玉婷; 谭玲玉; 乔香梅; 季长风; 李琳; 刘松
    • 摘要: 目的:根据40s动脉晚期(LAP)的CT检查结果,使用列线图术前预测胃癌分化程度。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88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分为训练组(85例低分化和41例中分化/高分化)和验证组(42例低分化和20例中分化/高分化)。分析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术前CT图像,评估40s LAP的12个形态学特征。建立基于多参数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的列线图来预测低分化胃癌并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训练组40s LAP的6个形态学特征、6个常规CT值参数和年龄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参数模型由年龄(P=0.003)、浸润性(P=0.001)、形态(P<0.001)、"C"征(P=0.009)、延迟期平均CT值(DP value mean,P=0.005)和延迟期最小CT值(DP value min,P=0.046)组成。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多参数模型预测低分化胃癌的AUC值分别达到0.849和0.762。结论:40s动脉晚期CT图像的多个形态学特征及CT值参数在低分化和中/高分化胃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联合形态学特征、常规CT值参数和年龄的列线图可术前预测胃癌分化程度
    • 宋传顺
    • 摘要: 目的探讨能谱计算机体层成像(CT)对肺腺癌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15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能谱CT检查,记录有效原子序数(Eff-Z)、能谱曲线斜率以及标准化碘浓度(NIC)。以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为“金标准”,评估肺腺癌患者分化程度,将低分化腺癌纳入低分化组,将中、高分化腺癌纳入中高分化组。分析能谱CT对肺腺癌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15例肺腺癌患者中低分化组39例,中高分化组76例。低分化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动脉期低分化组Eff-Z、NIC值均小于高分化组(P0.05)。静脉期两组能谱CT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能谱CT动脉期参数Eff-Z、NIC单独及联合评估肺腺癌低分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819、0.830时,均有一定评估价值。当Eff-Z、NIC分别取8.235、0.145时,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度较高。结论能谱CT对肺腺癌分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石卉; 庄子健; 吴姝婷; 朱海涛; 王冬青; 张礼荣
    • 摘要: 目的:研究Revolution能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定量评估直肠腺癌分化程度。方法:临床纳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术前经肠镜病理确诊的直肠腺癌患者,高、中、低分化患者分别为20例、40例、18例,于术前7天行Revolution CT GSI模式下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利用GSI viewer软件获取直肠腺癌肿瘤病灶的连续单能量值、碘浓度值及髂外动脉的碘浓度值(同层面),后处理计算出能谱曲线斜率K、标准化碘浓度值NIC。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探讨能谱曲线斜率K及标准化碘浓度值NIC在不同分化的直肠腺癌中的差异性。结果:直肠腺癌高、中、低分化三组间的能谱曲线斜率K及标准化碘浓度值NIC均随着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指标两两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能谱曲线斜率K、标准化碘浓度值NIC与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测量计算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K及标准化碘浓度值NIC,能够术前对直肠腺癌分化程度进行一定的预测评估、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 刘敏; 周倩; 吴雅蔚; 臧秀; 费孝静; 侯锦路; 叶德华
    • 摘要: 目的:建立预测胰腺癌分化程度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在独立队列中进行验证。方法:收集5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基于MaZda将整个病灶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采用软件自带的3种提取方式提取共计30个影像组学特征,并去除重复的特征。然后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检测,剔除高共线性特征。依据正态性检验,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再联合临床指标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构建临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特征Teta2和S(1,0)Entropy在高、中低分化组胰腺癌中存在显著差异,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8和0.70。两者联合得到的AUC为0.74。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建立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为0.82,该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验证组中同样获得了较好的诊断效力(AUC为0.78)。结论:联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指标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可辅助评判胰腺癌分化程度
    • 杜瑞清; 王琳; 李振燕; 闫伟静; 刘春堂; 李若旭; 叶立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0年1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21例。比较不同分化程度肝癌超声造影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模式。结果321例病例中高分化为64例,中分化189例,低分化45例,透明细胞癌4例,胆管细胞癌15例,混合细胞癌4例。所有病例中呈“快进快退”模式163例(50.78%),“快进慢退”62例(19.31%)“快进不退”67例(20.87%)、其他增强模式29例(9.04%),高、中、低分化程度肝癌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分化程度肝癌造影剂退出时间分析,低分化肝癌造影剂退出时间早于高分化肝癌。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则造影剂越早出现退出现象,呈现“快进快退”模式。
    • 王许平; 石换丽; 张利婷; 赵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miR-590-3p、miR-126、miR-147a在宫颈癌演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癌组织。取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iR-590-3p、miR-126、miR-147a的表达,分析miR-590-3p、miR-126、miR-147a的表达与宫颈癌不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宫颈癌癌组织中miR-590-3p表达较高,miR-126、miR-147a表达较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浅表癌、Ⅰ~Ⅱ期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浸润癌、Ⅲ~Ⅳ期患者miR-590-3p表达较高,miR-126、miR-147a表达较低(P<0.05)。与高、中分化患者比较,低分化患者miR-590-3p表达较高,miR-126、miR-147a表达较低(P<0.05)。结论 miR-590-3p、miR-126、miR-147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且miR-590-3p、miR-126、miR-147a表达变化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情况、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其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 郭玉花
    •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病理表达情况。结果: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20例,包括消化道良性肿瘤患者60例(良性肿瘤组)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60例(恶性肿瘤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p53表达水平,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的VEGF、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7%和20.00%,良性肿瘤组为38.33%和5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肿瘤组中,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等患者的VEGF、p53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man分析显示VEGF表达阳性率与p53表达阳性率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多伴随VEGF的高表达与p53的低表达,两者存在负相关性,并且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 谭亚兰; 江海涛
    •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病理分化程度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在术前预测HCC病理学分化程度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多模态磁共振(MRI)在评估HCC分化程度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