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振性能

减振性能

减振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255994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科学之友、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振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第12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 、2015年四省两区一市特大桥梁学术交流会暨鲁粤辽湘路桥技术论坛、2015中国(天津)机电装备创新设计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减振性能的相关文献由772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晓龙、吴剑峰、唐通等。

减振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55994 占比:99.91%

总计:256236篇

减振性能—发文趋势图

减振性能

-研究学者

  • 叶晓龙
  • 吴剑峰
  • 唐通
  • 宋丹明
  • 官海君
  • 曾正元
  • 许俊
  • 谢君
  • 金雪杨
  • 刘志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文爱; 曾东鋆; 朱宏平
    • 摘要: 大跨度人行悬索桥柔度大且阻尼小,易在人群荷载激励下产生过大振动,导致舒适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对于此类结构,需要采取有效减振措施控制其动力响应。本文介绍了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对主跨600 m人行悬索桥的人致振动控制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大跨度人行悬索桥模型,以德国EN03规范为计算依据,计算了悬索桥的人致振动响应,并重点分析了MTMD系统的人致振动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即便人行悬索桥跨度达600 m,经合理设计的MTMD系统的减振效果仍十分明显,人行悬索桥多个模态的动力响应都得到有效抑制,其振动舒适度可满足规范要求。
    • 刘培; 赵文; 凌院; 张永晖
    • 摘要: 为了解决大马力车型用离合器频繁出现打滑的故障问题,建立了摩擦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力学模型以及相关数学模型,对离合器相关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开发,并通过了相关试验验证,最终开发出了满足大马力车型的离合器,即大马力离合器。结果表明:大马力离合器的减振器与传统减振器相比,其扭转刚度减少29%,提高了减振性能,该离合器满足了大马力车型的动力传递需求。
    • 罗伟; 李秋义; 张世杰; 杨尚福
    • 摘要: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我国市域铁路先行先试的示范工程,为了给新建市域铁路减振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在S1线开展了减振扣件减振性能试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S1线减振扣件的减振效果实测结果为5~6 dB,其有效减振的起始频率位于35~42 Hz;减振扣件地段梁面分频振级较普通轨道地段最大减小18~21 dB,对应频率为63 Hz;建议加强减振扣件地段低频振动诱因(如轨面长波不平顺)的核查和管理,减小低频振动向外传播对线路两侧建筑物的影响;行车速度、线路直曲线要素对梁面VL_(zmax)及轨道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 刘菁; 梁栋
    • 摘要: 该研究制作了一台利用齿轮、齿条、惯质元件和黏滞阻尼元件组合的拉索阻尼器样机,并开展了详细的拉索减振试验研究。建立了考虑拉索垂度、内阻尼特性、阻尼器齿轮惯质、转动轴惯质与轴承的阻尼特性等因素影响的拉索-阻尼器振动体系,并利用改进的Galerkin方法进行数值分析。详细讨论了该新型阻尼器的自身性能参数、耗能性能及其针对拉索的减振性能。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表明:惯质黏滞阻尼器具有明显的负刚度,由此产生的位移放大效应对拉索减振效果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改进的Galerkin方法能够用于惯质黏滞阻尼器-拉索减振系统的分析中,且该算法不依赖于计算初值的选择;数据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研究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该惯质黏滞阻尼器对拉索振动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 张定军; 曹青松; 许力
    • 摘要: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非簧载质量增加,汽车垂向振动现象加剧的问题,设计多级隔振型和动力吸振型两种含电机悬架装置的悬架系统构型,并建立相应的车辆垂向振动数学模型。以电机悬架刚度与阻尼为优化变量,确定其位移约束与边界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在分析电机悬架刚度与阻尼对悬架系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以车身加速度、车身悬架动挠度、电机悬架动挠度以及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为评价指标,比较多级隔振型和动力吸振型两种轮毂电机悬架系统构型的汽车行驶平顺性。结果表明:多级隔振型和动力吸振型的电机悬架刚度与阻尼优化结果分别为119880 N/m、200 N·s/m和9995 N/m、1296 N·s/m;动力吸振型相比多级隔振型轮毂电机悬架系统能够更好地改善汽车垂向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升汽车乘坐舒适性。
    • 付昆; 郭超
    • 摘要: 为了研究地铁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动力特性与减振效果,采用落轴冲击理论进行数值仿真和试验分析。运用ANSYS/LSDYNA软件进行冲击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在实测结果和数值结果对比验证的基础上研究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并提取钢轨、轨道板、基础的动态响应进行时频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冲击产生的振动由钢轨、扣件、道床板传递到基础的过程中,振动响应自上而下逐级递减且衰减明显;落轴高度不影响轨道动力特性分布规律,只影响振动响应的幅值;在2~200 Hz频率范围内,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平均插入损失为10.3 dB,说明钢弹簧浮置板系统隔振效果显著,浮置板道床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
    • 彭华; 刘麦; 蔡小培; 汤雪扬
    • 摘要: 针对目前地铁隧道内碎石道床减振性能不明确的问题,建立了车辆-碎石道床-隧道-土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碎石道床对隧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并与传统隧道内整体道床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整体道床,碎石道床隧道壁1.5 m处振动加速度可减小31.4%,最大减振量为4.29 dB;随道床厚度的增加,道床及隧道壁加速度均不断降低,综合考虑减振需求、隧道限界及养护维修要求,建议地铁隧道内碎石道床厚度取350 mm;单独采用轨枕垫时,隧道壁1.5 m处加速度降低45.35%,最大减振量可达8.51 dB,对应中心频率80 Hz;单独采用道砟垫时,隧道壁1.5 m处加速度降低49.19%,最大减振量可达10.52 dB.地铁隧道内采用碎石道床轨道结构,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可作为地铁隧道内减振轨道使用.
    • 谭琪; BEKHZAD Yusupov; 邱延峻
    • 摘要: 由于沥青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黏弹性和温度敏感性,其力学性能随着荷载和温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有必要研究在不同温度和荷载下采用沥青混凝土作为支承层的高速铁路轨下基础结构的减振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轮轨三维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温度和荷载对沥青混凝土层加速度和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温度下,沥青混凝土层加速度随着荷载增加而增大,在较高温度(40°C)时加速度出现了不规律的变化,可见沥青混凝土层在高温时力学性能的不稳定性;(2)沥青混凝土层竖向位移与温度和荷载成正比关系,且在较高温度(40°C)时荷载对沥青混凝土层位移的影响明显高于较低温度时,且竖向位移出现了最大值0.36 mm。
    • 石晓辉; 饶文毅; 郭栋; 周益; 梅自元; 周仪
    • 摘要: 为解决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变速箱敲击问题,研究DCT离合器微滑控制的减振性能,通过建立考虑扭转减振器迟滞特性、离合器摩擦片动摩擦因素和微滑摩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整车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比目标滑摩量与实际滑摩量差值验证了离合器微滑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离合器摩擦片动摩擦因数和滑摩量对离合器微滑控制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加速工况DCT离合器微滑控制的减振性能。分别对双质量飞轮有、无离合器微滑控制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整车道路扭振和敲击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离合器微滑控制对传动系统扭振的衰减和敲击的改善作用,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所建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离合器微滑控制对敲击的衰减作用,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 张生延
    • 摘要: 为了研究列车通过隧道曲线段时减振垫道床的行车安全性及减振性能,以某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辆-轨道-隧道刚柔耦合模型,以模拟不同工况下隧道及列车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各种工况下车辆的平稳性及行车安全性均满足《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小半径曲线(R=600 m)隧道内分别铺设USM2020与USM1000W两种型号的减振垫,其轨道板道床均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减振效果均超过了10 dB。对于采用了同一型号的减振垫,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大,其减振效果更为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