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喉切除术

全喉切除术

全喉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689345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全喉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985位作者贡献,包括席淑新、吴沛霞、归纯漪等。

全喉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9345 占比:99.93%

总计:689842篇

全喉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全喉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席淑新
  • 吴沛霞
  • 归纯漪
  • 田梓蓉
  • 周苹
  • 季素娟
  • 屠规益
  • 曾宗渊
  • 杜夏菁
  • 耿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美琴; 归纯漪; 吴建芳
    • 摘要: 目的总结全喉切除Ⅱ期发音纽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接受Ⅱ期发音纽植入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全面的评估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做好发音纽的日常清洁和维护,发音纽的更换管理,言语康复培训和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置护理。结果10例患者均能正常发音,1例因食管高度水肿重新植入更大型号发音纽后能正常发音,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护理能够保证发音纽植入术后有效发音、避免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郝卫星; 卢丽萍; 于璐璐
    • 摘要: 目的探究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在中晚期喉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中晚期喉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全喉切除术,研究组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各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量为(83.70±10.86)ml,少于对照组的(105.59±23.63)ml;喉功能恢复时间为(14.20±1.31)d、鼻饲时间为(15.79±3.22)d、试吃开始时间为(16.80±3.57)d、住院时间为(20.43±3.96)d,均短于对照组的(19.85±1.54)d、(18.95±3.51)d、(20.19±3.62)d、(25.88±4.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在中晚期喉癌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安全可靠。
    • 陈海芳; 马灵草; 戴晗青; 董婷
    •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免疫营养支持联合激励式护理对喉癌全喉切除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 2019 年 6 月—2020 年 8 月耳鼻喉科收治的 80 例喉癌行全喉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早期免疫营养支持和激励式护理,干预时间为 15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 以及 T 淋巴细胞 CD3^(+)、CD4^(+) 和 CD4^(+)/CD8^(+)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喉癌全喉切除患者进行早期免疫营养支持联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
    • 石晏荣; 娄小平; 王淑云; 王巧苏
    • 摘要: 目的分析全喉切除术后患者气管造瘘口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患者88例,利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研究自我护理能力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ESCA评分为(107.08±15.70)分,由高到低分别为自我概念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不同年龄、性别、学历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程度、居住状况、术后并发症状况、婚姻状况、健康感知状况、自我效能感的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患者ESCA评分存在差异(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学历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程度、术后并发症状况、健康感知状况、自我效能感为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且年龄、性别、学历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程度、术后并发症状况、健康感知状况、自我效能感为自我护理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 马春蓉; 南方; 任晓波; 田梓蓉
    • 摘要: 目的分析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地对该类患者实施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次行全喉切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UW-QOL)及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79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9例患者术后3个月平均UW-QOL总分为(553.66±66.44)分,平均ESCA总分为(109.53±15.81)分。UW-QOL总分与ESCA总分具有相关性(r=0.906,P<0.05);UW-QOL总分分值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均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结论全喉切除术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总体感觉中等;自我护理能力高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技能对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 周晓杰; 李慧军
    • 摘要: 喉鳞状细胞癌(LS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LSCC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因素和疾病因素,而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肿瘤大小、是否转移、患者健康状况、年龄以及经济因素等.LSCC的治疗目的 是消灭肿瘤,并保存喉器官及其功能.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经口机器人手术、经口激光显微切除术、全喉切除术)和非手术治疗(同步放化疗、交替放化疗等).近年来由于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较高,非手术治疗方法在LSCC的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未来应深入了解LSCC的生物学特性,掌握LSCC保喉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方法,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式.
    • 郭冰洁; 温瑞芳; 王兰; 江子芳
    • 摘要: 全喉切除术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主要方法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手术也给机体的整体功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嗅觉障碍是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常见问题之一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危害和影响,国外学者早已关注到全喉切除患者嗅觉障碍问题并开展干预研究,而国内却鲜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全喉切除患者嗅觉障碍的发生现状、恢复情况、发生原因、嗅觉功能评估方法 及嗅觉功能康复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促进全喉切除患者嗅觉功能康复提供借鉴.
    • 陈婷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中应用早期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喉癌患者,将所纳入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全喉切除术治疗,治疗期间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良好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较轻,最终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行为干预应用在喉癌患者护理治疗中,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较好,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吴建芳; 归纯漪; 倪杨; 乐慧俐; 周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并总结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患者的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7例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患者的伤口情况及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由国际造口治疗师按照湿性愈合理论,根据伤口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湿性愈合敷料,首先清洗伤口,并在炎症期、增生期及组织修复期针对伤口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置,再结合全身治疗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 7例患者从医生转介时至伤口愈合期间进行换药处置,7例患者住院时间最长为78天,最短为20天,换药次数最长为21次,最短为6次,每次换药时间至少30分钟,所有咽瘘患者伤口均愈合.结论 湿性愈合较传统换药方法能极大缩短咽瘘愈合时间,为患者接受进一步放化疗、发声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杨晓鸿; 陈慧花; 廖碧芳; 王芬芬
    • 摘要: 目的:全喉切除术后发音功能训练对患者病耻感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耳鼻喉科就诊的85例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术后发音功能训练,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术后护理健康咨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预后1个月、6个月的病耻感评分及自我效能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最终测量时点的SIS得分为(79.225±0.532)分,而对照组为(77.844±0.502)分,3型检验提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4.82,P=0.029)。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35.2±2.5)分,而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为(34.1±2.1)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1,P=0.016)。结论:全喉切除术后发音功能训练可以提高喉癌患者的病耻感及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