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oek-Brown强度准则

Hoek-Brown强度准则

Hoek-Brown强度准则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0810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学术大会等;Hoek-Brown强度准则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建波、于远忠、吴登超等。

Hoek-Brown强度准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810 占比:99.91%

总计:120915篇

Hoek-Brown强度准则—发文趋势图

Hoek-Brown强度准则

-研究学者

  • 宋建波
  • 于远忠
  • 吴登超
  • 杨本水
  • 程长清
  • 雷勇
  • 付大喜
  • 侯克鹏
  • 俞茂宏
  • 刘汉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卢萍; 张金梁; 徐宗明; 郭国祥; 聂琪; 谭璘霞
    • 摘要: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成为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关键技术。以某露天矿山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为例,开展室内试验得到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RQD法和CSIR法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再结合Hoek-Brown强度准则对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折减,得到的岩体力学参数与实际现场原位试验得到的结果特征基本一致。
    • 王可意; 余同日; 张晓雄; 高颖
    • 摘要: 为了降低地质强度指标GSI取值主观性,提高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精度,采用正交试验得出岩体地质特征参数关于GSI敏感性排序,选出对GSI影响较大的4个参数;引入岩体结构等级SR、结构面表面等级SCR的区间数概化出GSI区间范围;引入岩体完整性系数K_(V),波速比K′_(V)对GSI区间范围进行线性插值,从而获得精确的GSI值。以清家沟隧道为例,用该方法估算出的岩体力学参数值在III_(2)级围岩规范范围内,利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所得拱顶竖向沉降值与实际监测值之间相对误差为1.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张卉; 吴祖咸; 徐帅; 吴朝峰; 吕庆
    • 摘要: 爆破是目前岩质边坡的主要开挖方式,为评估爆破损伤对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中的扰动因子D探讨爆破损伤的弱化规律。以岩体纵波波速变化表征D的空间变化规律,获得指数型分布的D值变化形式来反映爆破损伤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D值的分布规律及爆破影响范围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算例表明:D值按指数型分布规律渐变,稳定性系数为1.14;按线性和二次函数分布规律渐变时,稳定性系数增加至1.39和1.47;考虑扰动区范围内D值指数型分布渐变,采用系统锚杆加固能有效补偿爆破损伤造成的岩体力学性质下降及边坡稳定性不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渐变弱化的方式,能较好的反映爆破损伤对边坡稳定的实际影响;采用系统锚杆可对爆破损伤进行有效控制;D的分布形式及范围会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 袁海平; 叶晨旭; 王文辉
    • 摘要: 优化支护设计和改善支护效果是新时代矿山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目前金属矿山巷道支护设计规范欠缺,设计与施工方案主要依靠简单的经验公式,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在Hoek-Brown强度准则和地质强度指标GSI的理论基础上,实现了岩体质量等级力学参数随机赋值,提出了支护效果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不同等级岩巷素喷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模型计算数据与大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不同岩体等级、不同支护厚度与支护效果最小安全系数的经验表达式。研究表明:基于强度理论对围岩力学参数自行赋值,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可分析岩巷支护效果;通过确认应力控制阈值,可绘制断面安全系数包络图,直观寻找支护体系薄弱点以便预先加固。研究成果为不同质量等级围岩的素喷支护效果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借鉴。
    • 付大喜; 王小伟; 翁效林
    • 摘要: 基于Hoek-Brown准则,推导了考虑应力重分布(不考虑地下水作用)的深埋圆形隧洞弹塑性区应力位移计算公式。并对不同地质强度指标GSI、围岩类别、支护力和初始应力对围岩塑性区半径和位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GSI取相同值时,不论岩石的种类,初始地应力对围岩塑性区的应力和位移都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初始地应力大于15 MPa时影响效果明显增大。将现场观测的围岩累计沉降值和塑性区范围与理论值计算值对比分析发现,围岩累计沉降按斜率可划分为严重扰动区、中度扰动区和微扰动区,且塑性区范围与实际观测结果较为接近,围岩剧烈变形区域集中在距围岩表面0.8 m范围内,其变形量占理论计算值的90%左右,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付大喜; 李世鑫; 翁效林
    • 摘要: 为探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在不同开挖工法下洞周塑性变形和应力重分布的响应特征以及地质强度参数对开挖变形的影响机制,寻求不同围岩等级下合理的开挖工法体系以及最佳支护时机,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四种工法下的围岩应力、塑性区分布及变形失稳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软弱围岩,采用CRD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应力和塑性区的发展,尤其是对拱脚位移的控制效果突出明显,三台阶法和环形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后将在拱脚处产生较大的收敛变形;(2)采用临时支撑将在支撑及拱脚位置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实际过程中应加强对此位置的保护,设置锁脚锚杆或补强注浆提高其强度承载力;(3)开挖后过早支护没有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支护不及时围岩内出现松动压力使围岩进入流变状态,软弱Ⅴ级围岩合理支护时间段应在开挖后荷载释放10%~30%内;(4)拱腰水平收敛整体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当K为0.5时,拱腰水平位移有从向内收敛迅速向外扩张的趋势;拱顶以上围岩竖向沉降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为类似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施工和变形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 胡丰产; 刘忠; 李奇; 吴松锋
    • 摘要: 为确定破碎围岩隧道二次衬砌的最优施作时机,以雅康高速紫石隧道为例,将Hoek-Brown强度准则嵌入Abaqus软件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该隧道IV级围岩深埋段、V级围岩深埋段和V级围岩浅埋段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以及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不同围岩位移释放率下施作二次衬砌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IV级围岩深埋段和V级围岩段的初期支护内力的增长在围岩位移释放率分别达到90%和95%后趋于平缓;IV级围岩深埋段二次衬砌最优施作时机是围岩位移释放率达到90%时,而V级围岩深埋段和浅埋段二次衬砌在围岩位移释放率达到95%时施作较优,此时隧道结构内力与安全系数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 禹海涛; 胡晓锟; 李天斌
    • 摘要: 岩石介质在不同荷载环境下具有显著的弹塑性变形特征和断裂力学行为。为了同时描述岩石的弹塑性变形连续场以及断裂力学行为的非连续场,提出了一种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非常规态型近场动力学(non-ordinary state-based peridynamics,NOSBPD)弹塑性模型。首先,基于非局部变形框架下的材料对应性关系,建立了以HoekBrown强度准则为屈服准则的NOSBPD弹塑性本构方程,通过主应力空间的返回映射算法得到给定应变增量对应的应力增量,并给出了相应的增量模型积分算法;其次,提出了基于等效塑性应变的断裂准则,实现了岩石弹塑性断裂全过程力学行为的表征;最后,通过引入非均匀变形状态消除了NOSBPD模拟存在的零能模式问题。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与有限元结果以及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可为岩石的弹塑性断裂力学行为研究提供有效分析手段。
    • 张丙先; 冯进伟; 张涛; 周新开
    • 摘要: 龙塘水库坝址基岩为中厚-巨厚层状灰岩,节理发育,沿节理普遍发生溶蚀风化,属典型的溶蚀节理化岩体.节理和溶蚀风化是影响该坝址岩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对节理的成因机制、节理和溶蚀风化对岩体质量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原位试验和Hoek-Brown经验准则两种方法分析了岩体力学性质,并根据岩块强度、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特征等指标对岩体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确定了利用和处理措施.结果表明:①溶蚀节理化岩体在构造破裂的基础上叠加了溶蚀作用,完整程度差且不均匀,整体强度低.② 在围压状况下,可满足中等坝高大坝地基的要求,但存在坝基不均匀变形问题.③作为地下洞室围岩易形成不稳定的块体,节理密集段和溶蚀发育段易发生塌落、变形.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 孙望成; 张道兵; 蒋瑾; 蔚彪; 尹华东
    • 摘要: 基于挡土墙对数螺旋破坏机制,考虑非线性Hoek-Brown强度准则,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计算了挡土墙的土体重力功率、内能耗散率和主动土压力功率,根据虚功率原理推导了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解析式,并采用Matlab软件求解了主动土压力的最优上限解.分析挡土墙和土体的参数、Hoek-Brown强度准则对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扰动因子、墙背倾角、挡土墙高度和土体容重的增大,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增大,挡土墙的稳定性降低;随着地质强度指标、岩体常数、外摩擦角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增大,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减小,挡土墙的稳定性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