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学遥感

光学遥感

光学遥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830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宇宙航行)、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53527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光学精密工程、遥感学报、航天返回与遥感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全国光学遥感载荷与信息处理技术2013年学术会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光学遥感的相关文献由20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栋、金光、张雷等。

光学遥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3527 占比:99.83%

总计:153796篇

光学遥感—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吕永磊; 普布顿珠; 李凡; 冯鹏飞; 丁相元
    • 摘要: 文章通过联合主被动遥感影像发挥各类数据优势,综合利用各类数据的特点监测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生态破坏行为,评估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状况,了解相应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适宜栖息地质量及变化趋势以及致危因子、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保护措施,为有效、科学地保护野生动物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撑。
    • 王琦
    • 摘要: 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强烈扰动使珊瑚礁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目前,利用以光学遥感为主的被动遥感技术对远海珊瑚礁地貌进行监测是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大气和海水对辐射信息的衰减作用,被动遥感技术还不足以记录水下复杂的珊瑚礁地貌信息。机载激光雷达、船载声学遥感等主动遥感技术的发展则为水下珊瑚礁大范围高精度地貌信息的获取提供了重要支持。
    • 刘文; 王猛; 宋班; 余天彬; 黄细超; 江煜; 孙渝江
    • 摘要: 西藏自治区藏东南地区冰川广布,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失稳现象凸显,冰崩隐患的光学遥感调查对该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根据遥感影像上冰崩隐患的色调、形态、纹理、阴影等特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开展研究区冰崩隐患的遥感解译。在藏东南地区共解译出冰崩隐患232处,其中大型47处,特大型147处,巨型38处,结合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出4个集中分布区、2个集中分布带。研究区冰崩隐患具有明显的链式特征,根据冰崩隐患与其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之间的时空关系,将藏东南冰崩灾害链分为冰崩-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链、冰崩-碎屑流-堰塞湖-洪水灾害链、冰崩-碎屑流灾害链等3种类型,分别以米堆沟、尖母普曲、则隆弄沟为例,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对其动态变化特征、链式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藏东南地区冰崩灾害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李凯; 于洪亮; 徐轶群; 徐进
    • 摘要: 针对海上船舶目标的识别问题,提出基于光学遥感影像的船舶目标识别方法。利用高分卫星遥感资料为数据源,选取高分遥感影像为对象进行图像增强、裁剪和图像切片等操作。在切片图像中进行局部阈值分割处理,研究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最大熵值算法(Kapur, Sahoo and Wong, KSW)和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的KSW算法等3种分割算法的性能差异。将局部阈值分割后的图像合成后,通过轮廓特征提取完海上船舶目标的识别。结果表明:在遥感影像的分割阶段,采用基于GA的KSW算法具有分割速度快,效率高且性能良好的特点,提出的船舶目标识别方法准确度高,对海上船舶目标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 朱怡飞; 姚鑫; 姚磊华; 周振凯; 姚闯闯; 肖诗豪
    • 摘要: 贵州鬃岭滑坡群具有孕灾规律性强、发育集中密集、威胁严重等特点。文章利用InSAR和光学遥感进行精细识别,获取了区域滑坡灾害信息,总结了鬃岭区域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基于此建立了该地区的滑坡风险评价的体积-距离统计公式,并对典型灾害体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一些重要认识。地下采煤活动是引起鬃岭桌山边缘山体变形的主要原因;InSAR观测结果显示鬃岭地区变形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年平均变形速度为-20.4~10.2 cm/a,与下部采空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大位移区域集中在采煤沉降和斜坡重力叠加的桌山边缘地带;鬃岭地区现存变形现象64处,其中滑坡37处,裂缝27条,危险变形体2处;滑坡主要发生在飞仙关组深灰色灰岩岩层和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岩层中,根据滑源岩性及变形特征将滑坡划分为拉裂-倾倒和拉裂-剪断两种类型,其中拉裂-倾倒型滑坡堆积体粒径大,运动距离远,威胁较大;文中建立的岩质滑坡碎屑流滑移距离计算公式,对鬃岭地区上硬下软地层中发育的采煤滑坡滑移距离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验证误差在5%以内,利用该公式对鬃岭滑坡群左家营和箐脚危险变形体进行计算,预测危险避让距离在220~386 m。文章提出的基于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和光学影像的采煤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对黔西、滇东地区的采矿滑坡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 李宏璧; 李名川; 张贵科; 张东明
    • 摘要: 为构建一种能高效、准确识别大型水电工程库区边坡的方法,对已有文献所述滑坡识别“3S”技术(GIS、RS及GPS/GNSS技术)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合成孔径卫星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替代RS技术构建了新“3S”技术,新“3S”技术可用于大范围普查,且能从滑坡形态地貌学和滑坡历史位移特征两个维度进行滑坡筛查,因此滑坡识别的准确性更高。为便于其他研究人员掌握新“3S”技术,系统阐述新“3S”技术用于大型水电工程库区滑坡识别的工作流程以及提高滑坡排查准确性的具体措施建议,提出的新“3S”技术在大型水电工程库区滑坡识别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王保华; 刘志敏; 唐绍凡; 王媛媛
    • 摘要: 针对高精度红外遥感成像的应用需求,提出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噪声等效温差和大幅宽的中波/长波红外双谱段遥感成像技术方案,在太阳同步轨道获取地面目标的中波和长波红外辐射信息,谱段范围分别为3~5μm和8~12μm,中波红外谱段空间分辨率优于5 m,长波红外谱段空间分辨率优于10 m,幅宽大于20 km,噪声等效温差优于60 mK。根据噪声等效温差和光学传递函数等要求优化了光学系统指标参数,分析了二次成像同轴三反光学系统的冷光阑匹配原理,计算了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设计了光阑匹配型和出瞳匹配型中波/长波红外双谱段一体化光学系统,比较了两种方案光学系统的冷光阑匹配效果。
    • 晏红波; 韦晚秋; 卢献健; 杨志高; 黎振宝
    • 摘要: 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快速、准确地估算土壤含水量是水文、环境、地质、农业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如何准确获取土壤含水量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过去传统的基于“点”的土壤取样和分析方法费时费力,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土壤含水量具有范围广、时效快、成本低、动态对比性强等优势。其中,在高光谱遥感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反射率波长范围有关,至今已有多种方法被用来描述土壤含水量与高光谱遥感的关系,综述了现有的基于高光谱反射率估计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并将其分为4大类:光谱反射率法、函数法、模型法和机器学习法。通过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在精度、复杂性、辅助数据要求、不同模式下的可操作性以及对土壤类型的依赖性等方面的潜力和局限性,并对未来土壤含水量-高光谱反射率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相应建议。
    • 杨嘉诚; 石翠萍; 苗随悦; 陈杰; 刘雪微
    • 摘要: 如何利用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精确的目标检测,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以一种基于改进YOLO算法的卷积神经网络,给出的模型采用CSPDrakNet为基本网络,并融合Foucs网络模块以进行光学遥感图像的目标检测,以提高目标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网络的平均检测精度高达92.98%,比DrakNet53基本网络提高了8.55%,且检测时间低于YOLOv3,YOLOv4网络,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
    • 王泽源
    • 摘要: 生物量是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广泛应用于林地生产力评估、碳汇计算、森林火险风险普查等领域,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总结了常见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传统的生物量估测方法虽然准确,但费工费时,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定地上生物量的方法越来越多,如光学遥感、微波遥感、激光雷达。通过以上技术收集来的数据,可用来拟合生物量模型,这些方法在估测地上生物量工作中展现了极高的效率,但精度一般。最新的研究体现在,通过多源遥感数据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能提供更加丰富的林地信息,对于提高估测模型精度及准确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今后遥感估测生物量的主要发展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