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996447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北方论丛、文化遗产、艺术百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相关文献由11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锡纯、晁瑞、杜海军等。

《元刊杂剧三十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996447 占比:100.00%

总计:22996569篇

《元刊杂剧三十种》—发文趋势图

《元刊杂剧三十种》

-研究学者

  • 周锡纯
  • 晁瑞
  • 杜海军
  • 池爱平
  • 谢晓晖
  • 刘亮亮
  • 孙改霞
  • 張瑩瑩
  • 徐沁君
  • 李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一泉
    • 摘要: 张国宾是从事杂剧创作的艺人作家,他善于从民间故事中取材,以独特的平民叙述视角展现市井百姓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写出情节性强、价值观念朴素的杂剧作品。对民间故事的取材改编和表现强烈而真挚的父爱是张国宾作品最为显著的创作特征。本文即以《汗衫记》《衣锦还乡》为例,从题材改编和父爱表达两方面论述其杂剧创作中的平民意识。
    • 陈麦歧
    • 摘要: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简称《看钱奴》)是元代郑廷玉所作的一部杂剧,该剧最早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明代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臧懋循《元曲选》皆录此剧.虽然此剧在杂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但学界对其基础文献关注尚少.梳理、分析和比较这部杂剧的传世版本,可以发现元刊本最具研究价值.立足于元刊本,可以通过多种相关故事形态的互相比对和细读来探索该故事原型的流变过程,也可以从"曲本位"的角度探讨该剧曲牌联套的技巧性与原生态曲词的独特性,考证"看钱奴"的形象渊源并从元代的史料和文学作品中爬梳出大量相似的题材,通过文史互证的方法更能进一步确定《看钱奴》在元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陈麦歧
    • 摘要: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简称《看钱奴》)是元代郑廷玉所作的一部杂剧,该剧最早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明代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臧懋循《元曲选》皆录此剧。虽然此剧在杂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但学界对其基础文献关注尚少。梳理、分析和比较这部杂剧的传世版本,可以发现元刊本最具研究价值。立足于元刊本,可以通过多种相关故事形态的互相比对和细读来探索该故事原型的流变过程,也可以从“曲本位”的角度探讨该剧曲牌联套的技巧性与原生态曲词的独特性,考证“看钱奴”的形象渊源并从元代的史料和文学作品中爬梳出大量相似的题材,通过文史互证的方法更能进一步确定《看钱奴》在元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王瑜瑜
    • 摘要: 中国戏曲文体由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三种语体综合构成,在杂剧、传奇创作中,浓郁的诗意、强烈的抒情性成为戏曲文学的标志性特征.元杂剧,特别是《元刊杂剧三十种》所收作品中的宾白被大量删除,但唱词被完整保留下来.元杂剧的唱词承担着叙事、抒情、对话甚至评论等多重功能.声、诗结合,突破了单纯的抒情体制,做到了抒情和叙事、主观内在情感与客观外在行动的有机结合.文本中精妙生动的戏曲语言蕴含着"惊"心"动"魄、丰沛充盈的艺术能量,成就了元杂剧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元杂剧作家高超的创造才能,值得当代戏曲创作认真借鉴.
    • 张美兰
    • 摘要: 《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明代《元曲选》有13篇相同剧本,两个版本间虽不一定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其中相关片段句式的同义异文表达,为我们进行元明句式比较提供了素材.在《元曲选》的异文表达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元刊杂剧三十种》进行了"句式成分添加"的加工.《元刊》中某些句式结构的表达,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尤其是蒙古语对北方汉语接触、渗透和融合的现象有关.而《元曲选》通过添加了相关的虚词或句式成分等,凸显了汉语常规化的表达方式.
    • 张莹莹
    • 摘要: 《元刊杂剧三十种》文本中存在大量俗讹字形,准确地辨析这些俗讹字,是准确释读文本的关键.这些俗讹字有的使用范围广,如"(鳢)""未",有的使用范围小,只是偶见的字形讹写,但这些偶见的形式大多是在俗写规律的支配下产生的,如"(鳢)""绎""口""(車)"等.
    • 宋百惠; 杨宝春
    • 摘要: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19世纪初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学界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勘、版本、文学、舞台四个方面,其中文献文本层面的研究最多、最完备,针对它的校勘与整理研究还曾一度形成高潮.由于不同的明刊本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同剧的版本比较研究较为兴盛.除此之外,其他更深层次的文学与戏剧层面的研究较少.《元刊杂剧三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但它仍然存有许多疑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学界作进一步的探索.
    • 杨辉
    • 摘要: "X+心"是一个常用构式,《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共出现232例,其中主要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的结构.上古汉语中名词性"X"占主导,中古汉语以后,其他词性的"X"逐渐增多."X+心"构式有着深厚的认知基础,其中主要关涉到隐喻映射和意象图式.构式"X+心"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充当六大句法成分和独立语,但是其分布是不平衡的.此外该构式还具有表示事物的中心或关键部位、表示强烈的情感、表示形象比喻等语用价值."X+心"的词汇化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之后,该构式自身经历了消长,有些进入了现代汉语词汇,有些逐渐淘汰.
    • 马玲玲
    • 摘要: 元杂剧的涉梦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涉梦戏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些戏作中的梦境可分为鬼魂干预梦、神仙点化梦、因情而梦及自然而梦.这些梦境描写对杂剧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这些梦境可以了解元代文人的心境以及元代的社会现实.
    • 马玲玲
    • 摘要: 元杂剧的涉梦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涉梦戏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些戏作中的梦境可分为鬼魂干预梦、神仙点化梦、因情而梦及自然而梦。这些梦境描写对杂剧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这些梦境可以了解元代文人的心境以及元代的社会现实。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