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301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保密工作、办公室业务、秘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烟台公路学会烟台公路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等;保密期限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樊光湘、陈云涛、齐建明等。

保密期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 占比:4.7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301 占比:95.22%

总计:4517篇

保密期限—发文趋势图

保密期限

-研究学者

  • 樊光湘
  • 陈云涛
  • 齐建明
  • 吴瑞
  • 刘羽飞
  • 吴德海
  • 安尔华
  • 庞世之
  • 张子海
  • 张宵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莹; 尤信群
    • 摘要: 根据《保密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截止到2020年,一大批秘密级国家秘密已经到了解密时间。如何做到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是保密工作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也是降解密工作的一个难题。
    • 摘要: 两识教育涉密载体保密管理要求:涉密载体要严格按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进行保密管理。起草涉密文件(含资料的过程稿、送审稿、讨论稿、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应按照相关规定标注密级标识和保密期限;涉密文件传递要做好登记签收;非经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批准并履行审批手续,不得复制、复印、摘抄、汇编涉密文件。
    • 蒋云珑1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在确立了保密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解密制度,使得国家秘密不再是一经确定,永不变更。正确地执行解密制度,能有效地降低保密成本,信息资源的利用也会变得更为合理和便捷。此外,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与市场上争取话语权,提升政府公信力、企业知名度等,目前政府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保守国家秘密之余,其对外宣传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而且非常注重时效性,能够准确、快速地开展解密工作。
    • 无1
    • 摘要: 解密工作是定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国家秘密实施有效管控和合理利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定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保密管理能力、适应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要求,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5月,根据''十三五''全国保密事业发展规划和中央保密委员会工作部署,国家保密局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确定为试点单位。
    • 摘要: 判断题1就确定某一行业、领域的保密事项范围,甲乙二人发生争论。甲认为,保密事项范围定得越宽,密级越高,越有利于国家秘密的安全。乙认为,保密事项范围定得越窄,密级越高,越有利于国家秘密的安全。二人的观点都不对。()2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以汇编文件中的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 艾思
    • 摘要: 保密事项范围对国家秘密具体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都作出了规定,为机关单位定密提供了具体依据。但实践中还存在需要具体化和加以解释、指导的问题。制定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细目)的原则要求保密事项范围立足行业、领域制定,在过去定密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国家秘密事项特点,并前瞻性地对有关事项定密作出规范。
    • 摘要: 保密法实施条例对定密责任人的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定密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具体内容一是"审核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这一职责要求定密责任人对承办人拟定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所依据的保密事项范围规定是否正确、定密是否准确、做出的国家秘密标志是否规范进行审查,符合规定.标注规范的,予以批准,并在其载体上签署批准意见。
    • 摘要: 保密事项范围保密事项范围即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是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保密法相关规定,分别会同中央有关机关,对各行业、各领域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作出的具体规定。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的制定,是中央有关机关依据保密法律法规,结合保密工作实际,将某一行业或领域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具体化,明确某一行业或领域国家秘密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过程。
    • 摘要: 定密程序.是指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事项的步骤.顺序和时间。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第一,定密程序启动于“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是指国家秘密形成的时间,如涉密数据形成时.涉密文件起草时。第二,承办人提出定密意见。承办人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并在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国家秘密标志,呈报本机关.本单位定密责任人审核.对于"无号可对"的事项.机关单位认为确实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可按照不明确事项处理。
    • 艾思
    • 摘要: 定密时明确国家秘密的密点,是做好保密管理的迫切需要。一般而言,确定了一项国家秘密就是确定了一个具体的保密工作对象,明确了一种具体的保密管理方式和工作要求。目前我国的保密管理制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实现了定密与保密的衔接,即某一事项一旦定密,就必须根据其确定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等级的保密管理措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