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840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7036篇;相关期刊326种,包括课程.教材.教法、辽宁体育科技、体育教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研讨会等;体育教材的相关文献由8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占春、毛振明、耿培新等。

体育教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0 占比:4.6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7036 占比:95.32%

总计:17873篇

体育教材—发文趋势图

体育教材

-研究学者

  • 王占春
  • 毛振明
  • 耿培新
  • 姚志辉
  • 林向阳
  • 陈珂琦
  • 徐伟
  • 曲宗湖
  • 胡滨
  • 贺亚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源; 程传银
    • 摘要: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的德育内容分为4大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从中又细分12小类;体育教材的德育价值主要有协调价值、导向价值、秩序价值、理想价值、发展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教材德育价值的提升应从加强体育教材建设,践行德育内容与价值观念;优化课程标准结构,建设德育价值体系;明确学校体育德育价值需要,规范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观念,加强德育价值渗透这四方面展开。
    • 孙元媛
    •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这个大背景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终端以及相关应用软件也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通过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来获取文字、影像资料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已经可以实现。如何利用各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和学生的远程自主学习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现有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教材设置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教材包含了田径、球类、体操。
    • 陈帅; 张大超; 徐尊
    • 摘要: 在新时代,国家对体育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吸取符合现实国情的外来经验来促进我国体育教材的发展。采用文献法、个案分析法对美国中小学体育教材进行研究发现:美国州政府掌控体育教材的选择权,但教材的编写需遵从国家体育教育标准。当前美国处于积极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与身体健康的大环境之下,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特点为:突出健康知识并围绕身体活动编写;从色彩搭配、综合知识、面向全员三个方面进行兴趣吸引;重视青少年的自我评估;数字技术普遍应用。启示:利用健康知识促进青少年运动技能养成;教材的设计和内容应注重兴趣吸引和全面育人;丰富自我评估方式;在教材内部嵌入数字技术的应用。
    • 辛兆亮
    • 摘要: “合作竞争”教学模式是以特定的体育教材或运动项目为载体,以团队的合作互助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团队间的比赛竞争为实践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三步教学操作流程构成:首先是前期构建,包括构建大单元教学体系和组建超级团队;其次是课堂教学,包括任务前置、开课安排与热身、技能学练、体能练习、比赛、放松与小结。
    • 郭林
    • 摘要: 加强体育教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是新时代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要求。文章以体育教材为基准点进行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研究,重点围绕资源库建设办法和教师、学生供求关系两个方面,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托及时更新数字化体育教材,以学生互动交流为突破搭建数字化体育教学平台,以资源分享为核心加强体育数字化资源共享,为中国体育教材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 易星辛
    • 摘要: 体育教材是体育人才培养、知识技能传授的主要载体,对体育教学质量建设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影响。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在对高校体育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高校体育学科对于体育教材内容、范围、标准、方法、手段等要求,构建了体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核心知识架构、教学功能、教材内容特点、载体及媒体内容4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通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出体育教材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在实例中得到验证,从而实现了体育教材质量的量化评价。
    • 耿培新; 吴慧云; 姜贺
    •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教材编写工作.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体育教材的建设指示或论断,为体育教材的编写指明了道路.在党的领导下,学校体育教材的研究、编写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学习、徘徊、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许多思想和教材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本文对党领导的体育教材百年发展概况、百年体育教材建设的特征和规律做了梳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教材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赵朦; 耿文光; 张禾
    • 摘要: 文章介绍了增强现实(AR)的概念、在高校体育类以及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羽毛球教学为例,探讨了AR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教材编写、课程设计的可行性,运用文献资料法、探索性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分析了由此给体育教学带来的益处,并给出了AR课程开发流程.AR技术已经在其他学科包括体育学科展开运用,但目前AR体育教材开发国内尚属空白,本研究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以羽毛球教学为例尝试了将AR技术引入到体育教材编写和体育教学中,对开发流程和学生接受度做了初步探索,但由于经费和技术的不足还没有进行具体数据的测量,如果今后将AR体育教材完整化,又有较好的增强现实效果,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为未来体育教学走入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张磊
    •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领域中3个至今仍未能得到严肃审视和明确厘清的核心概念——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尝试在整合“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两大理论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从应然、或然、实然等3个层面进行辨正,旨在厘清三者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消弭其实务困惑与误区。研究认为,第一,“体育课程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了达成体育课程标准中设定的体育课程目标而“理应或应该教(学)什么”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将蕴含在不同类别运动项目中的素材课程化,属于应然层次的概念;第二,“体育教材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既定的体育课程内容,达成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或许可以用什么去教(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深意,属于或然层次的概念;第三,“体育教学内容”则主要回答的是面对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和具体的体育教学对象,为了达成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实际上最好教(学)什么”和“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学)”的核心问题,属于实然层次的概念;第四,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应科学把握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依托的密切关系。
    • 张磊
    •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领域中3个至今仍未能得到严肃审视和明确厘清的核心概念——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尝试在整合"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两大理论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从应然、或然、实然等3个层面进行辨正,旨在厘清三者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消弭其实务困惑与误区.研究认为,第一,"体育课程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了达成体育课程标准中设定的体育课程目标而"理应或应该教(学)什么"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基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将蕴含在不同类别运动项目中的素材课程化,属于应然层次的概念;第二,"体育教材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既定的体育课程内容,达成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或许可以用什么去教(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深意,属于或然层次的概念;第三,"体育教学内容"则主要回答的是面对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和具体的体育教学对象,为了达成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实际上最好教(学)什么"和"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学)"的核心问题,属于实然层次的概念;第四,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应科学把握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依托的密切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