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抑菌作用

体外抑菌作用

体外抑菌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607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四川生理科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师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等;体外抑菌作用的相关文献由5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华钢、李引乾、刘海隆等。

体外抑菌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6076 占比:99.83%

总计:76205篇

体外抑菌作用—发文趋势图

体外抑菌作用

-研究学者

  • 刘华钢
  • 李引乾
  • 刘海隆
  • 崔一喆
  • 明溪
  • 林平
  • 熊磊
  • 王秋菊
  • 莫武桂
  • 贝为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辛晓芳; 刘特津; 潘童心
    • 摘要: 目的探讨槐花颗粒抗氧化成分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其体外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醇水浴加热提取槐花颗粒的抗氧化成分,制备抗氧化成分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4,6,8 mg/mL),以维生素C溶液(质量浓度为7 mg/mL)作阳性对照,考察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以及对Fe^(3+)的还原能力,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槐花颗粒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活菌计数法计数菌落,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提取液作用下细菌细胞膜电导率和细菌培养液中DNA及RNA等大分子的含量,分析其抑菌机制。结果抗氧化成分提取液质量浓度为2~8 mg/mL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对Fe^(3+)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且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Fe^(3+)的还原能力与维生素C溶液接近。抗氧化成分提取液质量浓度为8 mg/mL时,对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比维生素C溶液更强;对超氧阴离子清除力与维生素C溶液相比较弱。抗氧化成分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8,1.6,3.1 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明显,抑菌圈直径分别为5.0,7.0,10.0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48.8 mg/mL,MBC为390.0 mg/mL。随着抗氧化成分提取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培养基电导率逐渐升高,且细菌培养液中DNA及RNA等大分子的含量逐渐增加。结论槐花颗粒抗氧化成分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抗氧化能力随抗氧化成分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 王志伟; 李超雷; 彭志领; 王志刚
    • 摘要: 为了探索不同提取方法制得的中药制剂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对黄芪、穿心莲、生姜3味中药采用煎煮法、超声波+煎煮法、索氏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制成黄穿生制剂,并检测其对鸡源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采用3种方法制得的黄穿生制剂在纸片扩散法中取得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管碟法中获得煎煮法提取的黄穿生制剂对O1、O137等型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 g/mL,超声波+煎煮法提取的黄穿生制剂对O1、O137等型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1 g/mL、MIC均为0.5 g/mL,索氏提取法提取的黄穿生制剂对O1、O137等型大肠杆菌的MBC均为0.5 g/mL、MIC均为0.25 g/mL。试验结果表明,黄穿生制剂对鸡源性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中药制剂防治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 王飞; 王军; 侯会霞; 王雅倩; 边小利; 王虹雅; 陈胡羚; 李引乾
    • 摘要: 为了评价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采用蛋白胨制成发热模型研究七清败毒散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水肿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作为试验用菌,采用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七清败毒散对这3种常见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七清败毒散能够显著抑制蛋白胨所致家兔体温升高,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对常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七清败毒散的解热、抗炎、抑菌作用良好。
    • 王飞; 王军; 侯会霞; 王雅倩; 边小利; 王虹雅; 陈胡羚; 李引乾
    • 摘要: 为了评价七清败毒散的药效学,采用蛋白胨制成发热模型研究七清败毒散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水肿法研究其抗炎作用;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作为试验用菌,采用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七清败毒散对这3种常见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七清败毒散能够显著抑制蛋白胨所致家兔体温升高,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导致的小鼠耳肿胀,对常见的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七清败毒散的解热、抗炎、抑菌作用良好.
    • 胡璇; 王凯; 于福来; 王丹; 谢小丽; 庞玉新; 陈鸿发
    • 摘要: [目的]研究艾纳香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口腔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艾纳香提取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3种艾纳香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的化学成分,并采用管碟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测定3种提取物对4株常见口腔厌氧菌株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的敏感度、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从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中分别鉴别出56、19和8种化合物,艾纳香油中化学组分相对艾粉和艾片更为复杂.3种提取物仅含有左旋龙脑1个共有成分,左旋龙脑相对含量分别为13.36%、81.40%和76.07%.体外抑菌试验中艾纳香油、艾粉、艾片对变形链球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均有一定的药敏活性,表现出了中度敏感,3种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无明显的药敏作用.3种提取物对4种口腔厌氧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IC为8.34~100 mg·mL-1,其中艾纳香油的抑菌效果最强(MIC、MBC分别为8.34~16.68、33.35~133.4 mg·mL-1),艾粉和艾片的抑菌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艾粉和艾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艾粉对变形链球菌、艾片对中间普氏菌的MBC值均>200 mg·mL-1,杀菌效果均不理想.[结论]艾纳香中不同提取物艾纳香油、艾粉和艾片对多种口腔厌氧菌均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尤其是对具核梭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其中艾纳香油对口腔厌氧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 张祉思; 侯捷; 唐春萍; 沈志滨; 陈艳芬; 李小英; 丁慎; 江涛
    • 摘要: 目的 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抑菌圈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皮肤病变评分、真菌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形态学综合评价对T.mentagrophytes致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从对生物量、超微结构、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影响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抗菌机制.结果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明显抑制T.mentagrophytes抑菌圈形成,对13株T.mentagrophytes的MIC和MFC的几何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97~3.15、0.313~3.969 mg/mL.相对于模型组,不同浓度的乳膏给药第7、14天均可降低豚鼠体癣模型皮损评分,低、中、高剂量组转阴率分别为50%、75%、87.5%.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乳膏有较好的改善皮损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减少角质层的孢子数.透射电镜观察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破环T.mentagrophytes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降低T.mentagrophytes的生物量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T.mentagrophytes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可能与破坏T.mentagrophytes超微结构、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 邵志勇; 陈夏冰; 何斌; 吴利军; 金尔光; 陈洁; 王肆玖; 童伟文; 杨文海
    • 摘要: 为探讨6种中草药及不同组方对鸡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牛津杯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法对鸡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黄柏、马齿苋对鸡大肠杆菌为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33 mm、17.33 mm,其MIC值为31.25 mg/mL、62.50 mg/mL;其他中草药及组方为中度敏感或不敏感。说明黄柏、马齿苋对鸡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同时可为养殖场防控禽大肠杆菌的药物提供候选替抗药物,为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 刘海隆; 包佳鹭; 李雪娇; 郭月; 赵兴华
    • 摘要: 检测桃金娘不同部位水提物及醇提物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琼脂扩散药敏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茵浓度(MIC).结果 显示,桃金娘叶、果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并且醇提液效果优予水提液,其中桃金娘叶醇提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MIC分别为0.125 g/mL、0.25 g/mL.桃金娘叶、果的醇提液和水提液对大肠杆菌均无抑菌效果.
    • 金星文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萃取剂萃取马齿苋有效成分以及不同浓度马齿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马齿苋余下水层6种不同的提取溶剂,分别对马齿苋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浓缩提取液,过滤药液,采用纸片法观察马齿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溶剂的提取液均有抑菌效果,其中马齿苋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环可达10.93 mm;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次之,抑菌环可达9.53 mm.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液水溶剂提取液中,以50%的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环可达12.33 mm.马齿苋乙醇提取物与抗菌药的联合作用中,以马齿苋乙醇提取物与头孢噻呋、痢菌净的联合抑菌效果最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