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5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31160篇;相关期刊50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第八次学术年会、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会议等;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相关文献由340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兴发、刘秋菊、史启铎等。

体外冲击波碎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5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1160 占比:98.78%

总计:132774篇

体外冲击波碎石—发文趋势图

体外冲击波碎石

-研究学者

  • 陈兴发
  • 刘秋菊
  • 史启铎
  • 张莲萍
  • 李健
  • 王友志
  • 贺大林
  • 叶珊
  • 吴卫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建裕
    • 摘要: 输尿管上段结石为临床中常见泌尿系结石类型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引起重度积水、泌尿系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对患者肾功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微创治疗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应用,微创治疗方法能降低对患者造成治疗性创伤,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了解临床中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法,对临床中合理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重要价值。
    • 李小平
    • 摘要: 目的:探究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疗效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6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n=512)以及治疗失败组(n=128)。记录两组患者的结石状态以及患者个人状况,分析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造成的影响,分析其多因素差异。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收录的640名患者中,共有512名患者在治疗后结石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在实验结果中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结石部位和血尿症状,均不是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但如果患者的病程较长,患者更加容易出现结石失败的情况,这种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效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治疗成功组患者的结石长度相较于治疗失败组来说明显更短,并且宽度也短于治疗失败组总体来说治疗成功组患者的结石负荷相较于治疗失败组来说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将体外冲击波碎石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产生的治疗效果良好,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由于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医务人员在对病程年限较长的患者进行处理时,需要做好患者的病情管理,尤其是需要做好结石个体较大的患者的管理,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结石病情得到改善。
    • 田茂功; 张钦尧; 任立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对上尿路结石患者ESWL术后CIRF、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予以常规宣教,嘱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睡眠习惯,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不憋尿,不食或少食草酸含量高的食物等措施;观察组57例患者口服枸橼酸氢钾钠治疗(早晨、中午各2.5 g,晚上5 g)。治疗3m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同时采用CT常规平扫检测临床无意义残留结石(Clinically meaningless residual stones,CIRF)发展状况,并统计术后残石相关肾绞痛发生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 c,Cys-C)、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apolipoprotein,NGAL)水平;随访1 y后统计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RF发展状况优于对照组,术后残石相关肾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Scr、Cys-C高于对照组,GFR以及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ESWL术后患者予以枸橼酸氢钾钠,可改善肾功能,调节CIRF指标,降低后残石相关肾绞痛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 朱军辉; 王晓甫
    •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失败后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的时机。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07—2021-04周口永兴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ESWL失败后行URL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根据实施URL术的时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2周后行URL术,对照组即时行URL术。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结石清除率、肾功能指标、排尿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77例患者,观察组39例,对照组38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尿素氮(BUN)、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均低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Qmax大于对照组;输尿管撕裂、血尿、泌尿道感染、肾积水,以及尿道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ESWL失败后2周行URL术,可提高结石清除率、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排尿功能,并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马志远
    • 摘要: 目的:探讨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对血常规和生物标志物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60例,依照体外冲击波能量不同将患者分为低能量组、中能量组和高能量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血常规及生物标志物水平。结果:中、高能量组碎石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低能量组(P0.05),均低于高能量组(P0.05);术后10d三组患者RBC均明显下降,WBC、PLT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三组患者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0d三组患者MDA、ET-1、mAlb水平相较术前明显升高,且中能量组提升明显(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应用中能量冲击波能够提升结石粉碎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物标志物水平。
    • 欧阳健
    • 摘要: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结石通片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照摸球法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结石通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石清除率、恢复情况、炎症指标、肾盂压力及尿量、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结石排净、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肾盂压力、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肾盂压力、尿量均增加,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结石通片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显著,结石清除率较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康文玉; 张治国
    •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ESWL治疗)和观察组(75例,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ESWL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降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降低尿中钙、草酸、尿酸含量,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周广军; 郑志华; 张晓亮; 史晓熠; 金炳岑; 王庆海; 高峰; 冯娜娜; 胡志伟
    • 摘要: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八正化石胶囊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结石(湿热下注证)的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9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湿热下注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正化石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联合组结石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结石下移平均距离大于对照组,联合组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疼痛0、1、2、3级构成比例分别为60.00%、31.11%、8.89%、0.00%;对照组分别为40.00%、37.78%、15.5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石街形成率为2.22%,肾绞痛发生率为13.33%,镇痛药物使用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的11.11%、37.78%、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联合八正化石胶囊可缩短结石排出时间,缓解疼痛,提高结石排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李思聪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增能方式对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效率的影响。方法 75例单发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间歇组、缓慢组,各25例。三组均使用ESWL治疗,常规组应用常规阶梯式增能,间歇组应用间歇阶梯式增能,缓慢组应用缓慢阶梯式增能。比较三组患者7 d无石率、3个月无石率、复震率、辅助治疗率。结果 间歇组复震率8.0%、辅助治疗率0均低于常规组的44.0%、36.0%与缓慢组的32.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增能方式中,采用间歇阶梯增能方式碎石效率更高,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陈杰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应用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URSHL)以及体外冲击碎石术(ESWL)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间收治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URSHL组(n=43)和ESWL组(n=4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缓解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URSHL组手术时间较ESWL组降低,术后疼痛缓解率、总体结石清除率较ESWL组明显升高(P1cm以上的结石URSHL清除效果更好(P0.05)。结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应用URSHL的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缓解率、总体结石清除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