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煤阶

低煤阶

低煤阶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5253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地质通报、地质论评、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5中国非常规油气论坛、2009年第三届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200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等;低煤阶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文广、刘洪林、A.西尔德施潘德等。

低煤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253 占比:99.96%

总计:185334篇

低煤阶—发文趋势图

低煤阶

-研究学者

  • 田文广
  • 刘洪林
  • A.西尔德施潘德
  • E.T.鲁宾逊
  • K.P.凯克勒
  • P.K.拉曼
  • 孙斌
  • 孙钦平
  • 王红岩
  • 陈振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泽宏; 苏朋辉; 刘玲莉; 李铭; 王建俊
    • 摘要: 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东缘Surat区块低煤阶煤层地质特征差异显著,如何优选有利区是实现研究区煤层气规模经济开发的关键。以大量测井数据、岩心实验数据、试井数据为基础,对巨厚煤系地层的多而薄的煤层进行精细刻画,定量表征煤层厚度、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平台,根据煤层参数空间分布差异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区带:Ⅰ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高部位,毗邻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3.8~6.5m^(3)/t,渗透率为20~550mD(平均为250mD),为后期规模开发最有利区带;Ⅱ类区带位于斜坡带顶部内剥蚀区,煤层气藏为高渗较低丰度区,煤层厚度为8~20m(埋深大于等于150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2.8~4.2m^(3)/t,渗透率为500~900mD(平均为680mD),属于潜力区带;Ⅲ类区带位于斜坡带构造低部位,煤层气藏为中低渗高丰度区,煤层厚度为18~41m,干燥无灰基含气量为4.8~7.8m^(3)/t,渗透率为0.1~20mD(平均为5mD),煤层气自然可采性相对较差。根据区带划分结果认为,Ⅰ类区带为研究区产能建设的有利选区,Ⅱ类区带可作为Ⅰ类区带开发中后期接替补充,Ⅲ类区带渗透性相对较低,可考虑小井距开发,实现产量提升。
    • 于东方; 姚海鹏; 林海涛; 李玲
    • 摘要: 为了探讨低煤阶煤层气勘探中气测录井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以褐煤发育区内蒙古二连盆地巴彦花凹陷X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井全烃增量、烃基比等气测录井资料,运用图解、计算“Q”值、参数解释等方法,对含煤层段进行了流体判断、气层评价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气测发现20个含气层段,包括15个含煤气层和5个非煤气层,并进行了评价,优选出4个煤层气资源目标层;②气测响应特征与储层岩性、厚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煤层段的全烃含量峰值高于非煤层,厚煤层段的气测曲线形态多呈箱形、阶梯形,而薄煤层段的气测曲线常见尖峰状,结构复杂、含多层夹矸的煤层段气测曲线常以“耳朵状”为特征;③X井全烃增量、烃基比与实测含气量大小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采用图解和“Q”值法将气测异常段解释为气层,该解释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结论认为:①低煤阶煤层气录井中,气测参数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利用图解和“Q”值法判断流体性质比较有效;②基于X井气测成果和经济性考虑,建议采用5-2、5-3煤层合采,5-4、5-5煤层合采的开发方案。
    • 侯海海; 李强强; 梁国栋; 秦秋红; 张华杰; 刘书君
    • 摘要: 为了加快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南)西山窑组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针对该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层气成藏条件差异,开展了准南西山窑组与八道湾组煤层气成藏富集条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受成煤期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八道湾组煤层具有较高的镜质组含量,而西山窑组则具有较高的惰质组含量;受控于煤级的影响,准南八道湾组煤的微孔含量和比表面积高于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储层构造裂隙数量明显高于内生裂隙,且裂隙发育密度与煤层所处的构造位置关系密切;基于煤岩、煤厚、盖层、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整体上八道湾组煤层含气量高于西山窑组,但西山窑组煤层气的直接盖层条件要优于八道湾组。以乌鲁木齐河西区为例,提出了对冲褶皱型煤层气成藏富集模式,认为逆断层封堵的单斜、浅部中和面以下的向斜斜坡带以及深部背斜轴部地带是准南地区西山窑组潜在的煤层气富集区。该研究成果认识,对于丰富和完善我国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富集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匡立春; 温声明; 李树新; 范谭广; 田文广; 王兴刚; 祁灵; 应勇; 毛得雷; 李翔
    • 摘要: 吐哈—三塘湖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但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在系统分析煤系地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沉积环境、构造特征、封盖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并明确了该区煤系气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古地貌和古环境控制煤岩的发育程度,稳定的正向构造是煤层气富集指向区,顶底板稳定的泥岩封盖条件是煤层气富集的必要条件,地表水补给是晚期生物气生成和富集的关键;②该区煤层气成藏可划分为缓坡区多气源补给煤层气富集、山前带复杂断块浅层煤层生物气、深层砂煤共储煤系气富集以及南部残余凹陷深部洼槽区煤层气富集4种模式;③条湖凹陷—马朗凹陷北部斜坡带、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西段浅层是煤层气最有利目标区,淖毛湖凹陷东部、沙尔湖凹陷东洼槽是煤层气较有利目标区,台北凹陷核桃沟—柯柯亚、鄯勒、照壁山—红旗坎、鄯善—温吉桑、疙瘩台构造带以及条湖凹陷中部构造带是煤系气富集有利区。结论认为,低煤阶厚煤层煤层气可以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吐哈—三塘湖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 杨曙光; 魏敏; 黄涛; 王刚; 来鹏; 张娜
    • 摘要: 以往煤层气勘探资源量计算过程中,在有些低煤阶煤矿区存在含气量很高,但甲烷含量不足80%的情况,按原标准仍然处于风化带内,而这些区域则正在进行商业开发,但却不能估算煤层气资源量.本文通过对煤层气风化带的划定标准及各类区域煤层气含气特征的分析,以及从资源量计算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仍然用煤层气含量和甲烷浓度两项指标确定低煤阶煤层气含气量下限边界,但不考虑风化带因素的解决方案.
    • 张鹏豹; 李凡异; 杨童; 韩峰; 高歌; 张晨
    • 摘要: 吉尔嘎朗图凹陷白垩系的赛汉塔拉组煤层为含气量较低的低煤阶褐煤,寻找含气量相对高的"甜点区"是该地区优化钻井部署所面临的难点.针对该区沉积环境复杂、煤层厚度横向变化大等特点,动态正演模拟分析了煤层的含气性、厚度以及顶板岩性对煤层AVO的影响,总结AVO的响应特征和AVO属性的变化规律,判定AVO烃类检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P+G属性烃类检测效果与实际钻井含气量和累计产气量的吻合率达到75%以上,利用该属性并结合区域地质认识,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 张相; 王刚; 杨曙光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疆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突破,低煤阶煤层气储层评价受到重视.本研究以新疆低煤阶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N2吸附实验、低温CO2吸附实验以及高压压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全孔径分布特征.成果如下:高压压汞实验显示原生结构孔隙中的大孔和微孔较发育;低温N2吸附实验显示孔隙以微孔为主,为开放型"墨水瓶"孔隙;低温CO2等温吸附实验显示在相对压力较低时,CO2吸附量以单层吸附方式能快速上升;通过上述实验的综合研究,发现低煤阶煤样全孔径分布曲线均呈双峰模式,微孔、大孔较为发育,其中微孔最发育.
    • 罗忠琴; 刘鹏; 孟凡彬
    • 摘要: 目前低阶煤煤层气勘探面临资源探明率低,单井产量低的问题,中、低阶煤煤层气勘探还处于摸索阶段.为提高低阶煤煤层气富集区预测精度,探索性应用"弹性模量参数反演技术".应用韩城、晋城、保德、吉尔嘎朗图、沁水盆地、淮南、淮北等地56口井652个煤样实验室测试数据,进行高、中、低阶煤含气量与弹性参量关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煤阶的煤层含气量与弹性参量之间相关关系具有一致性,且密度对低阶煤含气量的变化较中、高阶煤更为敏感,认为低阶煤煤层气储层具有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识别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选取吉尔嘎朗图凹陷三维地震数据,应用叠前弹性模量参数反演方法,预测其白垩系下统赛罕塔拉组Ⅳ煤组煤层气富集区面积总计101 km2,为下一步开发提供了优质建产区;经验证,预测结果与含气量测试结果吻合率为83.3%.叠前弹性模量参数反演可应用于低阶煤煤层气富集区预测,研究结果对低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