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浓度罗哌卡因

低浓度罗哌卡因

低浓度罗哌卡因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9767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母婴世界、浙江临床医学、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等;低浓度罗哌卡因的相关文献由239位作者贡献,包括万兵、刘立、刘素芳等。

低浓度罗哌卡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767 占比:99.73%

总计:39873篇

低浓度罗哌卡因—发文趋势图

低浓度罗哌卡因

-研究学者

  • 万兵
  • 刘立
  • 刘素芳
  • 孙静
  • 季卫华
  • 崔立然
  • 张宏
  • 张振红
  • 徐凯
  • 沈七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霞; 夏瑞; 李炜; 任传蔚; 钟华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膝胸位手术麻醉质量自查分析,利用相关管理工具,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方法回顾2020年麻醉科全年膝胸位手术资料,并对当年每日麻醉质量自查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通过手术麻醉系统查阅2020年全年膝胸位手术共计467台次,麻醉质量自查缺陷215例次。经根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可行性评估后显示可调整麻醉方案来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结论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麻醉质量自查,合理利用管理工具,可降低麻醉风险,持续提升麻醉质量管理水平。另通过整改试验充分说明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阻滞可安全应用于膝胸位手术的麻醉。
    • 杨伟雄; 张小艺; 黄少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比较两组给药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产程时间。结果给药15、30、60 min,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2.87±0.51)、(2.22±0.56)、(2.19±0.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75±0.55)、(3.14±0.63)、(2.97±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效果确切,能够减轻产妇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马倩倩; 王蓉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高龄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研究组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研究组T1、T2时指标变化小(P<0.05).结论 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理想,具有影响小、麻醉效果高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陈殿刚
    • 摘要: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结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Z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9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145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对实验组予以4ug/ml芬太尼结合0.1%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案,常规组在分娩过程中不使用麻醉镇痛药物.结果:镇痛前两组产妇VAS评分无明显差异,镇痛后10min、1h、2h和镇痛结束时研究组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分娩方式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的优势,有临床应用价值[1].
    • 白泽明
    • 摘要: 目的:探究将低浓度罗派卡因联合地佐辛应用于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对该时段内接受上肢手术的我院中记录在册的患者130例进行资料分析,录入本次实验.通过随机均分法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录入65例患者为实验样本.对照组患者选择罗派卡因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以及镇痛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相较于实验组来说更长,而实验组患者的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上肢手术麻醉患者进行麻醉用药选择时应用低浓度罗派卡因联合地佐辛能够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使患者阵痛时间延长并增加患者的组织时间,具有良好的手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万兵; 杨霞(通讯作者)
    • 摘要: 目的:总结分娩镇痛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实施研究。以我院 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基于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应用常规干 预模式,实验组借助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结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基于疼痛评分(VAS)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施镇痛前,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实施镇痛后,实验组产妇不同阶段的疼痛评分均明 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基于低浓度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具备理想 的镇痛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分娩镇痛综合水平,对于产妇分娩体验具备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普及。
    • 刘大船
    • 摘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6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在切皮与缝皮前静脉注入芬太尼,研究组在切皮前与关腹冲洗时硬膜外腔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 h疼痛评分及术后12 h手术切口2 cm上部、中部、下部的触痛阈值.结果 研究组术后2、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2.4±0.3)、(2.5±0.6)、(2.6±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5±0.5)、(5.6±0.5)、(5.0±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研究组手术切口2 cm上部、中部、下部触痛阈值分别为(33.5±10.5)、(30.5±15.3)、(33.5±12.0)分,对照组分别为(21.4±10.5)、(21.5±10.5)、(21.6±5.6)分.研究组手术切口2 cm上部、中部、下部触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能够有效缓解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保障患者的康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万兵; 周文静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总共入选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90例作为案例.常规组不应用其他任何镇痛处理措施.实验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实行硬膜外麻醉.总结两组产妇的镇痛与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不同产程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计算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低浓度罗哌卡因的持续硬膜外麻醉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值得普及.
    • 骆僡; 刘炜
    • 摘要: 目的:对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进行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到2019年10月间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A组患者给予0.33%罗哌卡因3 ml;B组患者给予3ml浓度为0.5%罗哌卡因。对A组和B组患者麻醉前、麻醉10以及60 min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观察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组患者麻醉10,60 min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麻醉10min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B组的36.66%,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在取得麻醉效果的同时,有利于维持患者稳定的身体状态,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