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腰麻

腰麻

腰麻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5055篇;相关期刊51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北京国际疼痛论坛暨第五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腹腔镜高级技术研讨会等;腰麻的相关文献由377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傅润乔、张晶等。

腰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1 占比:11.2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5055 占比:88.65%

总计:16983篇

腰麻—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顾兵; 倪绍端; 蒋磊
    • 摘要: 目的:分析内关穴刺激联合昂丹司琼对腰麻剖宫产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50例接受腰麻剖宫产术的产妇按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术后,对两组产妇均进行静脉自控镇痛。为对照组产妇采用昂丹司琼预防恶心呕吐,为观察组产妇采用内关穴刺激法联合昂丹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然后对比两组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在术后,观察组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其中追加使用止吐药物产妇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产妇中恶心呕吐分级为1级产妇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产妇,P<0.05。2)观察组产妇术后排气的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进食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用内关穴刺激法联合昂丹司琼预防剖宫产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缓解产妇的不适症状,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 吴彬彬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加温仪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寒战的预防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流程实施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加温仪,比较两组不同时段手温、术后寒战发生率及各项生命体征。结果麻醉前、麻醉15 min后,两组手温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麻醉30 min后、术后,观察组手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术中使用体外加温仪可有效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稳定各项生命体征,促使产妇体温处于正常状态。
    • 高志娟; 曹菁; 李敏
    • 摘要: 目的对比小剂量腰麻与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9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全麻组48例接受全身麻醉,腰麻组48例接受小剂量腰麻(等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比较两组体征指标、应激指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腰麻组与全麻组T0、T1、T2时间点的HR、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时间点的Sp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组T2时间点的SpO_(2)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组T1时间点的GLU与CA水平、T1与T2时间点的CORT水平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麻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全麻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结论小剂量腰麻与全身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均有良好效果,相比之下小剂量腰麻手术应激反应更轻,术中不良反应更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 杨帆
    • 摘要: 目的探究全麻与腰麻对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产妇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分娩行全麻CS的4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腰麻CS的4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相关参数。结果术前,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切皮和取出胎儿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输液量及麻黄素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泵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1、4小时,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8小时,对照组VAS评分高于产后第1、4小时,观察组无显著变化,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第24、36、48小时,两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产后第24、36、48小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适用于CS,但与腰麻相比,全麻对CS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两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全麻产妇手术时间短,术中输液量、麻黄素使用剂量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磊; 兰忠平; 张二飞
    • 摘要: 局部麻醉药通过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同温度的局麻药产生的麻醉效果有差异,但目前却很少被关注。剖宫产首选的麻醉方式为腰麻,但术中因腰麻所致低血压的发生率高,剖宫产孕妇特有的生理变化可能是导致腰麻所致低血压高于其他人群的重要原因。现就局麻药温度变化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及剖宫产腰麻特殊性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 游俊丽; 王晋平
    • 摘要: 腰麻后低血压(PSH)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的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和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所致。PSH不但会使产妇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而且会使子宫胎盘血流量下降,导致胎儿功能性缺氧和酸中毒,严重威胁着产妇及婴儿的安全。该文对近年来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加强剖宫产围术期管理,降低产妇PSH的风险,改善母婴的预后,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李成辉; 李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84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0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2)实施轻比重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n=42)采取轻比重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浆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和皮质醇(cortisol hormone,COR),麻醉后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5 min时,心率(heart rate,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患者腰麻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不仅能够延长药物镇痛时间,同时能够加快运动恢复时间。
    • 陈琴; 祁美武; 邓颖; 李攀
    • 摘要: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预测剖宫产产妇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1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腰麻后仰卧位10min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高血压组(H组,n=59)和低血压组(N组,n=62)。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腰麻前后BIS值与腰麻后低血压之间的关系,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论证腰麻前后BIS值对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和内部数据验证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与N组比较,腰麻后H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均明显降低,心率(HR)明显升高,新生儿乳酸(Lac)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_(6)是剖宫产产妇腰麻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内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2个模型一致性均较好,纳入BIS值的预测模型AUC为0.835(95%CI:0.805~0.974),预测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86.7%,优于未纳入BIS值模型。结论腰麻前BIS值和腰麻后BIS值均能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且腰麻后快速实时测量BIS值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吴少坪; 黄小玉; 吴丽苹; 张永发
    • 摘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0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择期单侧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G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组(P组)和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组(S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进行腰麻,P组患者在腰麻前30 min进行PENG阻滞,S组患者在腰麻摆侧卧位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患者入室时、体位摆放前即刻、体位摆放时、体位摆放后即刻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记录腰麻操作时间、麻醉医生对体位摆放情况的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记录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例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相比,P组患者体位摆放前即刻、体位摆放时、体位摆放后即刻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降低(P值均<0.05),腰麻操作时间缩短(P<0.05),麻醉医生对体位摆放的满意度和患者的满意度均升高(P值均<0.05),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延长(P<0.05),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降低(P值均<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感染、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PENG阻滞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
    • 刘佰芝
    • 摘要: 目的:对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妇7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物用量、第一产程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镇痛过程中联合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保证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