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伴生树种

伴生树种

伴生树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436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安徽林业科技、福建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等;伴生树种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思祖、曹光球、陈金耀等。

伴生树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1.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36 占比:98.36%

总计:4510篇

伴生树种—发文趋势图

伴生树种

-研究学者

  • 林思祖
  • 曹光球
  • 陈金耀
  • 曹子林
  • 黄世国
  • 俞新妥
  • 刘雁
  • 吴承祯
  • 吴淑芳
  • 李贵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林; 梁燕芳; 朱原立; 陆星任; 赵隽宇; 唐健
    • 摘要: 米老排作为伴生树种营建桉树-米老排混交林是一种既能保证生产效益,又能兼顾生态效益的经营方式,但何种伴生比例对于提升林分土壤碳、氮储量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桂南15%、25%伴生比例的桉树-米老排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通过有机碳、氮储量公式计算不同林分结构土壤有机碳、氮储量。结果表明:营建桉树-米老排混交林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的提升影响显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亦有正向的影响,但对土壤氮储量的影响不显著。25%的混交比例对于土壤碳氮比、有机碳储量的提升更为明显。在今后的生产经营策略中,应适当引入混交林的经营措施,并提高混交比例,实现广西人工林经营及林业下游产业的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
    • 摘要: 辽宁省杨树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原隶属于辽宁省林业厅,2018年辽宁省事业单位改革后划归辽宁省农科科学院。主要以杨柳为模式植物开展杨、柳及其伴生树种抗逆机理、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应用基础研究,开展杨、柳等林木新品种选育工作,开展用材林、能源林、防护林等培育技术和灾害防控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工作。
    • 贾晨; 张时林; 杨靖宇; 鄢武先; 苟兴政
    • 摘要: 研究杉木人工林分中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关系,探索适宜杉木伴生的阔叶树种,从生态位角度为杉阔混交林改造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方式对邛崃、洪雅、叙永等地的杉木人工林开展群落学调查,以不同的典型样地为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以树种重要值大于1为标准,从45个伴生树种中筛选出主要伴生阔叶树种18种;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木姜子、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灯台树、亮叶桦、山茶、细齿叶柃等9个树种是杉木最重要的伴生阔叶树种,其B(sw)>0.6且B(L)>0.3,它们具有生态位宽度值和重要值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杉木主要伴生阔叶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杉木与主要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Lih>0.05);杉木与木姜子、亮叶桦、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等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高(Cih>0.4),说明杉木与这些树种在生境需求上有一定相似性,对资源有共享关系;主要伴生阔叶树种中,落叶树种较常绿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说明培育杉阔混交林应多选择落叶树种作为伴生树种.
    • 王凤
    • 摘要: 本文通过对茶园的伴生树种研究,探讨乡土树种与茶树复合经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适宜选择种植密度小的杨树、香椿等树种作为茶树的伴生树种,选择三角枫、榉树等园林绿化植物作为伴生树种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广和应用栗茶模式可实现低产茶园复壮和多目标复合经营.
    • 汪燕明; 周世水; 乔卫阳; 虞木奎
    • 摘要: 在浙江省开化林场间伐后的杉木林下引入8个伴生树种,通过连续8年生长调查,分析了这些树种树高、地径和保存率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这些复层林的水源涵养效益,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这些伴生树种成活率均超过96%,红茴香、椤木石楠、蚊母树、杨桐和红豆杉的保存率超过82%.树高生长在第3年出现较大差异,地径出现较大分异的时间滞后1年.不同树种前5年树高和地径生长呈现不同生长模式,但5年后,多数树种生长量显著降低.复层林构建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饱和持水量,而土壤饱和持水量高低与伴生树种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林下套种红豆杉和红茴香土壤饱和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11.7%和10.1%.因此,筛选适宜的伴生树种构建杉木复层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效益.
    • 蔡国群
    • 摘要: 以我国某人工毛竹混交林样地为试验基地,分析群落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通过划分四个不同的立地类型组,研究了毛竹混交林群落的乔木层结构及伴生物种.结果发现:不同立地类型毛竹混交林群落乔木层树种的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树种的选择和经营密度也各不相同.
    • 周亚琦; 官凤英; 范少辉; 刘广路; 夏明鹏; 涂年旺
    • 摘要: 研究竹阔混交林中毛竹与伴生树种间生态关系,寻找适宜混交比例,从生态位角度为竹阔混交林优化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以不同混交比的竹阔混交林作为不同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竹阔混交林乔木层与更新层各树种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栲树、米锥、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2)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不高,对毛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也不高,除了栲树生态位重叠指数Lhi值为0.509,其余树种Lhi值均小于0.5,说明毛竹与大多数树种存在较大的生态异质性与资源利用差异性,彼此间可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3)整体上常绿树种较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对毛竹的生态位重叠也相对较大,当毛竹所利用的资源不足时,也更易对其造成潜在的竞争。4)竹阔混交林混交比在15%~20%时,毛竹的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最大;当混交比过大时,毛竹逐渐失去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它与阔叶树形成的共生协同关系更多转变为了竞争关系。
    • 宋志茹
    • 摘要: 混合林是指在林地中有一种主要树种,还有一种或几种其他的混合树种,成为伴生树种.事实表明,混合林无论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是在社会效益上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对混合林的营造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探讨了混合林营造中的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对促进混合林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 张君霞
    • 摘要: 本文采用种子萌发法,通过青海云杉枝、叶和伴生树种浸提物对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以揭示青海云杉自然更新不良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枝、叶浸提物对其种子萌发均存在自毒作用,且随着浸提物浓度增高自毒效应加强,相对而言,叶浸提物的自毒效应更大,说明其自毒物质主要存在于叶中,经凋落并释放自毒物质从而影响其种子的萌发,造成自然更新不良;自然伴生树种山杨、白桦,青杆枝叶浸提液对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他感抑制作用,而圆柏在中高浓度时表现微弱的促进作用.
    • 陈修宁; 徐高峰
    • 摘要: 古树群位于江西省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6组庄屋里自然村,面积0.1公顷,以红豆杉为主,伴生树种有樟树、楮树、枫树。百年以上的红豆杉有17株,其中最大的树径超过1.1米,树龄800年以上。古樟树50多株,树龄300年-400年。古树平均高20-25米,树围均在2.5米左右。长水村位于九岭山脉深山之中,两面崇山峻岭,山高林密,一条小河由南向北,弯弯曲曲,终年流水潺潺,明亮清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