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997篇;相关期刊481种,包括黑龙江社会科学、外国问题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200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等;伪满洲国的相关文献由91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丽、祝力新、范国平等。

伪满洲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9 占比:50.4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64%

专利文献>

论文:997 占比:48.90%

总计:2039篇

伪满洲国—发文趋势图

伪满洲国

-研究学者

  • 刘晓丽
  • 祝力新
  • 范国平
  • 付丽颖
  • 霍楷
  • 何爽
  • 李磊
  • 钟放
  • 于耀洲
  • 宋伟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关靖华; 孙瑜
    • 摘要: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伪开始对东北的各项产业进行统治。电业作为给民用生活及工业生产提供重要能源的产业,成为日伪率先谋求控制的事业之一。此时合并东北各电力事业成立合营会社成为日方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日本内部对利益的争夺,合并电力事业的工作被一再推迟,最终在日本关东军与“满铁”、日本拓务省针对未来合营会社的管辖权、资本构成、经营范围和企业属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复商讨之后,各利益集团达成妥协,成立“满电”的方案被最终确定,“满电”成为合并后电力事业的主体,是统制伪满洲国电力事业的核心机构。
    •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奎
    • 摘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渐侵占东北三省,并在吉林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为控制东北地区经济金融,伪满政府以伪满中央银行名义,制定货币发行政策和制度,统一货币流通。伪满政府通过统一货币发行权,大量侵吞东北民众的资产和财富。本文梳理了伪满洲国的货币发行政策,分析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并得到一定启示。
    • 曲雪松
    • 摘要: 这部年代大戏让每一个长春人在看剧的同时,都情不自禁努力辨认镜头里那些场景,对像我一样离乡在外的人来说,无异于仔仔细细地回了一趟家乡。《人世间》带火了长春,这部年代大戏让每一个长春人在看剧的同时,都情不自禁努力辨认镜头里那些场景,对像我一样离乡在外的人来说,无异于仔仔细细地回了一趟家乡。长春的建筑有独特的历史风格,1932年日本侵占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家住的老房子就是一座日式三层小楼,在崇智路上,距离人民广场步行只有5分钟路程。《人世间》里出现的长春市区大全景的中心就在这里。
    • 吴家泰
    • 摘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肆无忌惮地对中国东北教育界进行掌控.伪满时期,日伪当局在中学阶段大力对中学推行殖民教育政策,向青年学生灌输其奴化思想,以快速培养大批可供日伪驱使的奴仆,满足日帝侵略战争的需要.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中学教育殖民政策涉及到了中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不仅破坏了东北原有学制以及教育生态,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东北青年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
    • 刘经纬; 崔捷明
    • 摘要: 在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通过扶植的伪满政权,大肆地对东北地区实行文化殖民,利用政权的力量充分美化和掩盖殖民事实,宣传殖民奴化思想,妄想使东北人民成为拥护伪满政权的顺民。日伪政府所进行的文化殖民行动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宣传、文艺。在教育方面大肆灌输军国和民族分裂思想,改变东北学制,普及日语;在宣传方面充分管控新闻舆论、出版机构、广播内容;在文艺方面改造中国传统戏剧,以殖民电影美化黑暗统治,以殖民文学塑造顺民典范。无论是教育、宣传、文艺哪一种文化殖民手段,其目的都在于扭曲历史,美化侵略,奴化东北人民,对东北人民进行错误价值观的灌输,使其成为彻底的"良民"。
    • 柴柏清
    • 摘要: 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迟子建从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茫茫前程》,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伪满洲国》,2004年出版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雪乌鸦》,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群山之巅》,2020年9月最新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出版。可见,在小说创作上,她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产出速度.
    • 喻大华
    • 摘要: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制造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过程中,各方势力角逐博弈,纷纷将金钱作为筹码,一掷千金,互相收买,演出了一幕幕可憎可笑的闹剧。【国民政府临时抱佛脚】1931年,日本关东军少壮派军官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然后企图建立傀儡政权,以此愚弄国际舆论,达到统治中国东北的目的。经过权衡,选中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决定以之作为“元首”。11月2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亲信土肥原来到天津,游说溥仪。
    • 谭娟
    • 摘要: 1937年,伪满洲国司法部开始着手制定伪满洲国的亲属继承法。伪民事法典审议委员会从“建设统一的大东亚法律秩序”的立场出发,决定制定统一法典适用于伪满洲国的满、汉、蒙、回等民族。中国法学家与日本法学家都参与了伪满洲国亲属继承法要纲的制定。以菅原达郎为代表的日本法学家和一部分中国法学家基于男女平等的思想,主张男女平等的财产继承权。然而,以朱广文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中国法学家则想要维持男系中心主义的家庭制度,否定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最后,这两种立法意见在成文的伪满洲国亲属继承法中作为折中的内容表现出来,即在将男系中心主义的家庭制度法律化的同时,伪满洲国亲属继承法将财产继承与宗祧继承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
    • 刘学利; 陈彤
    • 摘要: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伪满洲国为统一“国民”思想,将教科书作为传播其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伪满政权利用教科书构建了一套殖民话语体系,运用宣称、论证、视角、强化或弱化等话语策略,极力灌输伪满洲国的“国家观念”,大力塑造良好的“国民形象”,大肆宣扬伪满洲国“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物质资源,高度称赞日本民族“卓越的”事迹。借此手段,伪满政权美化殖民侵略,麻痹学生思想,消解反抗意识,进而达到奴化教育的终极目的。
    • 王利平
    • 摘要: 1934年的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双重压制之下。对内,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惨无人道的“白色恐怖”为民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对外,帝国主义列强依然虎视眈眈,“伪满洲国”的滑稽戏冲击着国内反对封建专制、君主复辟的潮流。1934年7月,郁达夫自杭州北上,重温“故都”——北平(今北京)的“秋味”,并在对“故都的秋”无限的慨叹之中写下了《故都的秋》这样一篇具有浓厚感伤、哀婉与抒情色彩的“悲秋颂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