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价值观外交

价值观外交

价值观外交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056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国际问题研究、人民论坛、日本问题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09年博士论坛等;价值观外交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毕世鸿、申秀逸、陈言等。

价值观外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56 占比:98.91%

总计:7134篇

价值观外交—发文趋势图

价值观外交

-研究学者

  • 毕世鸿
  • 申秀逸
  • 陈言
  • 刘迪
  • 张永义
  • 张维为
  • 李劲松
  • 赵培雯
  • 丁兆中
  • 于海琳

价值观外交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炜; 姜昊
    • 摘要: 德国新政府提出的“价值观外交”是对默克尔政府开启的“价值观外交”的延续和继承,是作为后现代和后民族国家的德国成功转化身份的必然结果。德国国内政治生态、国际秩序变革和默克尔时期“价值观外交”实践的正向激励,都会促进德国新政府加速推进德式“价值观外交”。但德国的“价值观外交”不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外交”,它给中德关系发展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针对德国新政府对华政策中的“价值观外交”,中国应在坚持“红线”的基础上,注重从积极面入手,明确双方在多边主义规则和制度方面的共同点,争取相互合作以塑造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
    • 赵晨
    • 摘要: 自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起,欧洲内部矛盾叠加,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与此同时,中国整体实力持续增长,中欧双方的力量对比出现结构性变化,中欧关系逐渐演变为一对平等的伙伴关系。面对以“东升西降”为主要特征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盟以及于2020年正式脱离欧盟的英国,在政治上出现“不适应”的综合症状,欧方在对华交往中更加强调地缘政治和价值观外交,滥用制裁手段,再加上美国加大力度拉拢欧洲“协同制华”,中欧政治关系近年来出现颠簸起伏。欧盟的对华定位也从“战略伙伴关系”转向“合作、竞争和制度性对手”。
    • 武香君
    • 摘要: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印太战略”,虽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东南亚地区在“印太战略”中的地位,但仍然对特朗普时期的东南亚政策予以一定修正,给予东南亚地区高于特朗普时期的关注,增加了美国在外交与经济领域的参与,保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从多个维度展示美国重拾对东南亚地区关注的决心。拜登治下的美国东南亚政策将在“印太战略”整体框架下逐步展开,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将更有规划,美国会进一步拓宽与东南亚地区的双边、多边合作领域,包括对价值观外交进行强化,激活既有双边伙伴关系,创新性拓展与东南亚地区合作的维度,致力于全面提升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然而拜登政府如果不切实消除对东南亚政策宣示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偏差,不能真正提升东南亚地区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优先级,就无法消除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地区承诺和政策连续性的质疑,美国同东南亚关系的不确定性将增加。
    • 楼天雄
    • 摘要: 埃及长期重视发展对德国关系。当前,德国是继中国之后的埃及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埃德两国在安全、能源、文化等诸多领域享有共同利益,不断开展务实合作。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埃德关系在历经波折后呈现“新常态”,即由对抗性的价值观摩擦逐步转向互惠性的多领域务实合作。埃及国内的民主转型失败、中东变局的负面溢出效应以及两国经贸发展的现实需求,促使埃德搁置价值争议、谋求交往合作,双边关系由此呈现出价值张力与务实合作并存的局面。两国在地区反恐、难民及非法移民治理、维护中东局势稳定等方面保持着良好互动与合作,并持续至今。然而,德国国内社会对塞西政府普遍存在负面观感,导致德国当局在发展对埃合作时始终面临较大压力。随着新一届德国政府的上台,价值观因素对埃德关系的消极影响犹存,且具有强化趋势。
    • 许一荛; 黄继朝
    • 摘要: 自2012年年底安倍晋三再次组阁之后,日越安全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者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在对安倍政权下日越安全关系的这段"蜜月期"表现了或喜或忧的同时,却对其中蕴含的问题及可能阻碍日越安全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缺乏充分的分析.鉴于此,文章首先从3个方面对安倍时期日越安全合作进展的新动向及其主要特征展开系统的论述:日越高层机制化、框架化的安全互动,日本支持越南安全能力建设,以及日越安全实务的多元化、多维度发展.继而,从日越政治制度的差异视角切入,重点剖析安倍"价值观外交"与越南内部政治安全的内在张力,即安倍的价值观输出与越南政治安全防御之间难以解决的矛盾,进而说明日越安全关系发展背后的"阴影"及其天然局限性.
    • 朱清秀
    • 摘要: 安倍作为日本"印太构想"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在日本"印太构想"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接替安倍出任日本首相的菅义伟延续了安倍"印太构想"的政策理念及整体框架,同时在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以及中美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使得日本的"印太构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重视"印太构想"中的经济安全因素、关注区域内国家的感受及支持东盟在印太地区发挥中心性作用等.在后安倍时代,日本的"印太构想"在坚持价值观外交及地缘竞争的基础上,将会积极拉拢东盟、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国家介入印太事务,并将日美同盟与日本"印太构想"进行深度捆绑,全力将印太地区塑造成大国竞争的"竞技场",打造围堵中国的"朋友圈",使得后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以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将面临更大的战略压力.
    • 王文; 贾晋京; 胡倩榕
    • 摘要: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将中美关系定性为“21世纪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并在世界范围内开启了“价值观外交”。我方若不能跳出“民主与专制”“人权与压迫”“自由与奴役”等话语二元对立的窠臼,在国际舆论交锋中将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国际形象将难以避免被污名化。为此,应以我国的“包容”“团结”“和平”“进步”“康复”“秩序”“活力”“希望”,对冲美国的“排斥”“分裂”“暴力”“退步”“疾病”“失序”“焦虑”“停滞”;通过使用人类普遍认可的美好词汇,引导世界各国民众与时俱进,重新认知现在的美国与中国。
    • 吕耀东; 王方
    • 摘要: 2021年日本政坛变动."自民党总裁选举"和"众议院大选"中的政策讨论,反映了日本外交及安保政策新动向.岸田政府延续自民党一贯的保守主义路线,将"修宪"步骤提上议事日程.价值观外交和"人权问题"成为岸田政府关注的重点.岸田政府的人事和安保政策取向依然受"安倍理念"的影响,沿袭了安倍执政时期防卫费增额的惯性,以此不断"强化日本的防卫力".岸田政府有条件同意增加驻日美军驻留经费,希望发展"更高层次"的日美同盟关系,来推动"印太构想"下的安全机制构建及价值观外交.岸田政府的对华"对话"外交意向能否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依然存在变数.
    • 孙成昊
    • 摘要: 这位出身外交家庭的建制派外交精英,俨然成为忠实执行拜登“价值观外交”的操盘手。美国外交宙此进入新的阶段,但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少。随着拜登政府重归类似奥巴马时代的“伸手外交”路线,身为美国国务卿的安东尼•布林肯频频出现在各类外交场合,忙于修复同盟关系,发出“美国回归”的强烈信号。这位出身外交家庭的建制派外交精英,俨然成为忠实执行拜登“价值观外交”的操盘手。美国外交由此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