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安全合作

安全合作

安全合作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77篇,主要集中在外交、国际关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95182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国际展望、国际问题研究、瞭望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海洋论坛、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前景国际研讨会等;安全合作的相关文献由42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涛、曹峰毓、曾涛等。

安全合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5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95182 占比:99.88%

总计:395653篇

安全合作—发文趋势图

安全合作

-研究学者

  • 王涛
  • 曹峰毓
  • 曾涛
  • 朱陆民
  • 肖军
  • 许涛
  • 谢磊
  • 阎学通
  • 陈惠芳
  • 孙德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军
    • 摘要: 莫迪政府通过签署安全合作协议、深化安全合作议题、拓展安全合作维度等多元举措推进了美印安全合作。这一做法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实现印度国防现代化,在"印太"地区扮演重要角色,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及国际影响力以及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莫迪政府积极推进与美国的安全合作关系对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威胁着"印太"海上安全局势,还会加剧"印太"安全困境。因此,印美安全合作将严重影响中印两国战略互信。当然,印美两国在关键安全议题认知上存在的分歧,印度的"战略自主"传统与美国对印度战略期许之间存在的分歧以及美国对印俄在安全领域展开密切合作的战略关切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印美安全合作关系的方位与走向。然而印美防务交流、技术转让、军备贸易、协议签署等方面已构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能够保证两国发展更为密切的安全合作关系。
    • 谢晓光; 杜洞光
    • 摘要: 北极地区的安全合作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经典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能够解读中俄北极安全事务合作的结构与进程。一方面,当前的北极治理正朝着北极理事会主导下的“多极竞争”格局发展;另一方面,中俄由于经济互补、威胁感知、力量平衡等因素驱动发展成为较为紧密的安全合作伙伴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两国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共同开采、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合作意识提升等安全合作程度。由于存在各国认知的差异性、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将北极安全军事化的危险性,中俄两国的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应明确中俄在北极地区的核心利益与诉求,正视各国的冲突与差异,加强新兴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打造“中俄北极+X”合作新模式与共同建立北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基金是两国应对挑战的可选路径。
    • 王森; 丁伊
    • 摘要: 2011年以来,日本和菲律宾加强双边安全合作的愿望都在不断增强,内容从单纯的会谈转向了具有实质性的军事合作,两国安全合作机制趋于多样化和制度化。日本对菲律宾的安全利益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主要动力来源于日本对东盟的整体外交布局、对中国崛起的反应、谋求海洋大国的战略冲动,以及对美日同盟平衡性与稳定性的考虑。
    • 朱陆民; 黄海滨
    • 摘要: 美越安全合作从奥巴马时期开始快速发展,特朗普上台之后得到巩固和强化,近年来主要表现为高层互动频繁、军事互动频密、安全防务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发展。从梳理美越强化安全合作动因中发现,互相倚重以制衡中国崛起是驱动双方深化安全合作的关键因素,但就两国各自发展定位和利益诉求来看,加强安全联系是双方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做出的抉择,其背景主要基于美越双方对“印太”安全形势的认知。当前,美菲军事同盟正经受考验,南海争端问题日趋复杂,美国有意将越南打造为“印太战略”的新支点,两国大有升级为“准同盟”关系的趋势。与此同时,两国间存在的诸如缺乏战略互信和现实发展需要等客观现实制约因素,导致两国难以形成实质性联盟。
    • 苏畅; 李昕玮
    • 摘要: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至今,安全合作成果丰硕,为上合组织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员国有关安全合作理念达成的共识不断凝聚增强;安全合作的法律基础和机制建设得到丰富和完善;以反恐、执法、防务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务实合作卓有成效.共同的安全挑战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重要推力,成员国对稳定与发展的共同诉求是重要动力,以中俄大国为引领是安全合作提质升级的核心力.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上合组织成员国依然面临诸多安全挑战,需要强化安全共同体意识,加强务实安全合作,合力打造上合组织安全共同体.
    • 许涛
    • 摘要: 20世纪末,面对发生在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巨变,在稳定周边环境的外交实践中,中国政府初步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冷战时期大国争霸的新型安全理念和安全模式.21世纪初,旨在解决中国与原苏联邻国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从此,这一地区多边合作机制成为了中国践行新安全观的重要平台.在上海合作组织20年的发展历程中,新安全观不仅在地区安全活动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升华,而且融入了各成员国高度认同的"上海精神"之中.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上海合作组织将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新安全观也将在构建地区安全共同体的新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 李开盛
    • 摘要: 共同利益常被视为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基础,但鉴于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众多,有必要把强调义务而非利益的、基于角色的合作模式作为补充的合作路径。在国际安全关系中,相关国家所应承担的角色及义务有其客观性,基于角色的合作能够为相关议题以及行为体间的合作提供一个相对客观、中性的规范指南与解决方案。朝鲜半岛核问题、南沙岛礁主权争端是东亚安全的两大挑战,中美在这两大问题上的角色互补,是两国基于角色推进良性安全互动的切入点。但出于维护地区霸权的利益考虑以及地区制约机制的缺乏,美国在这两个问题上的角色错位和义务失范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在朝核问题上逃避自己当事方的责任,本是南沙岛礁主权争端问题的第三方却试图选边站,使得东亚安全局势更加复杂,中美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为此,有必要彰显规则意识,强调相关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东亚安全议题上的角色义务,最终促使美国角色回归并与中国开展良性安全互动。
    • 林海文
    • 摘要: 执法安全合作是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社会革命、标准协调、信息共享曾作为核心驱动因素推动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发展,但当下已缺乏解释力。韦伯的“官僚制”“社会控制”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等理论可进一步阐释执法安全合作的驱动逻辑要件:执法机构相对独立性、跨国犯罪的安全威胁性、国家政治信任的获得、彼此互为听众。通过时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禁毒”合作和“打击人口贩运”“反腐败”双向互惠合作两个案例的过程追踪,验证了上述理论解释。澳印合作的驱动逻辑启示中国,要注重构建以共同安全感知为目标的话语体系,推进以“驻点—连线—结网”的方式构建执法安全协作机制,从战略布局和能力建设方面完善中国特色对外执法安全合作体系。
    • 林海文
    • 摘要: 执法安全合作是非传统安全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社会革命、标准协调、信息共享曾作为核心驱动因素推动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发展,但当下已缺乏解释力.韦伯的"官僚制""社会控制"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等理论可进一步阐释执法安全合作的驱动逻辑要件:执法机构相对独立性、跨国犯罪的安全威胁性、国家政治信任的获得、彼此互为听众.通过时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禁毒"合作和"打击人口贩运""反腐败"双向互惠合作两个案例的过程追踪,验证了上述理论解释.澳印合作的驱动逻辑启示中国,要注重构建以共同安全感知为目标的话语体系,推进以"驻点—连线—结网"的方式构建执法安全协作机制,从战略布局和能力建设方面完善中国特色对外执法安全合作体系.
    • 朱陆民; 黄海滨
    • 摘要: 美越安全合作从奥巴马时期开始快速发展,特朗普上台之后得到巩固和强化,近年来主要表现为高层互动频繁、军事互动频密、安全防务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发展.从梳理美越强化安全合作动因中发现,互相倚重以制衡中国崛起是驱动双方深化安全合作的关键因素,但就两国各自发展定位和利益诉求来看,加强安全联系是双方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做出的抉择,其背景主要基于美越双方对"印太"安全形势的认知.当前,美菲军事同盟正经受考验,南海争端问题日趋复杂,美国有意将越南打造为"印太战略"的新支点,两国大有升级为"准同盟"关系的趋势.与此同时,两国间存在的诸如缺乏战略互信和现实发展需要等客观现实制约因素,导致两国难以形成实质性联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