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以家庭为中心

以家庭为中心

以家庭为中心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9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9篇、专利文献86896篇;相关期刊247种,包括母婴世界、基层医学论坛、当代护士(专科版)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相关文献由127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丽辉、杨红梅、祝益民等。

以家庭为中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9 占比:0.79%

专利文献>

论文:86896 占比:99.21%

总计:87585篇

以家庭为中心—发文趋势图

以家庭为中心

-研究学者

  • 朱丽辉
  • 杨红梅
  • 祝益民
  • 贺丽
  • 于兰
  • 刘琴
  • 刘瑞云
  • 叶红
  • 孙瑛
  • 张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粟翠; 庄碧嗓; 李春韦; 邓仁丽
    • 摘要: 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概念、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ACP的必要性、ICU的ACP应用现状、我国ICU实施ACP的影响因素及建议等方面对ICU的ACP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基于我国文化背景下实施ACP的策略,包括加强对公众ACP的知识普及、加强对医护人员ACP的培训、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ACP沟通模式,以期为国内ICU开展ACP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张君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治疗护理7 d后,观察对比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PEF、TPTEF/TE、VPEF/VE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吕淼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FCC)模式下的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在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15例,按照产妇意愿及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n=57)采用常规产房干预措施,观察组(n=58)采用FCC模式下的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干预前后母亲角色适应性、分娩应对能力[分娩应对量表(CCB)]、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结果观察组剖宫产、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性评分、CC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FCC模式下的一体化产房干预策略能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产妇的分娩应对能力及自我效能感。
    • 王橘盈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8月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收治的9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4.77±1.76)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6,P<0.05)。观察组护理后社会支持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为(38.38±6.25)分、(84.33±7.0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2、8.091,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与生活质量。
    • 徐灵华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治疗中,采取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其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HFMD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HFMD的知晓情况。结果(1)观察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家属对疾病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护理7 d后,观察组WBC、CK、FPG、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FMD疾病防控中,采取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从健康教育及强化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角度促进患儿家属对疾病知晓度的提升,进而在针对性护理下促进患儿依从性的提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 苏娅
    • 摘要: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21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阶段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的健康儿童 74 例,以上对象随机分为 2 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7 例。对照组儿童针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儿童则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儿童家长的健康保健知识掌握率为 94.59%,高于对照组的 70.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护理后的身高、体重,都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护理后的个人社交、精细运动、语言及大运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 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2.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儿童家长的健康保健知识掌握率,从而显著改善儿童的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发育水平,提升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贾晓晶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的临床价值,以不断优化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及试验组(25例,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精神状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智力中上等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患儿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能提高其智力发育水平和精细运动能力。
    • 陆婷; 林慧敏; 宫学雷; 蔡会春; 李月凤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患儿负性情绪,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儿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应用能改善患儿负性情绪,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 李颖芳; 邓娜; 林星镇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干预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8月在我院行THR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FCC模式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时的Harri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前,且研究组各时间段的Harri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CC模式干预THR术后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佳; 李小红; 喻娇; 储亚莉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杭州市儿童医院内五病区收诊的6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纳入研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冠脉损害发生率、再住院率、按时复诊率,并比较两组家长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皮疹、唇部皲裂等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10±1.02)d、(2.41±0.76)d、(3.60±1.1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冠脉损害发生率、再住院率分别为3.33%、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3.33%(P<0.05),观察组患儿按时复诊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长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0.74±4.93)分、(42.16±5.07)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可促使小儿川崎病患儿家长按时带患儿复诊,有利于促使患儿症状尽快缓解,降低冠脉损害和再住院风险,还可改善家长心理状态,使其更加满意于儿科护理服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