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边坡

人工边坡

人工边坡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9821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年煤田地质学术交流会、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人工边坡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邱祥、付宏渊、刘忠伟等。

人工边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9821 占比:99.89%

总计:89917篇

人工边坡—发文趋势图

人工边坡

-研究学者

  • 邱祥
  • 付宏渊
  • 刘忠伟
  • 罗震宇
  • 肖泽林
  • 胡红波
  • 蒋煌斌
  • 陈长睿
  • 刘兴远
  • 李景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称称
    • 摘要: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地处闽北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分布面积广,河谷繁多,形成纵横交错、高差悬殊的山地地理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平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交通道路不断拓展,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挖掘整改,形成了很多人工边坡。由于人为破坏,边坡土壤环境及自然植被都受到影响,形成了裸露地貌,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也容易造成滑坡及泥石流。边坡绿化能在绿化美化城市的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滑坡及泥石流,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王伟; 毛会永; 范建朋; 张积强
    • 摘要: 针对尼泊尔某电站厂区受损边坡开展灾害评估、补充地质勘察、分析监测数据,利用国际常用的稳定性分析软件进行复核计算,综合研究其变形特征及成因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边坡“整体修复”和“局部修复”的处理方案。该边坡修复已经完成,并经过了雨季洪水的考验且状况良好,为类似经后期洪水地震等灾害破坏的人工边坡处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 刘飞; 尚明召; 李锋; 徐坤
    • 摘要: 徐州市某小区由于切坡建房形成一长度约70m,最大高差24m的人工边坡,根据现场调查,边坡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规模等级为小型,威胁附近行人及建筑结构安全,在勘查范围内发现危岩体4处,按破坏类型划分为滑移式崩塌和倾倒式崩塌,分别进行稳定性分析,其中1^(#)、2^(#)、4^(#)危岩体稳定性较差,按照边坡地质环境特征和地方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对类似的崩塌地质灾害调查、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史铁勇
    • 摘要: 以某泥炭土地基上机场填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详细分析了实测工程资料,得出该人工填土边坡破坏是由原地层的泥炭质土和淤泥强度降低导致的。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确定了该边坡的滑坡体范围,边坡滑移首先破坏位于边坡中部的泥炭质土和淤泥层,随后塑性区向坡顶和坡底扩展。边坡的破坏区域分为3段:抗滑段,主滑段和牵引段,其中主滑段约60 m,抗滑段和牵引段分别约为52 m和67 m,分析结果与实测资料相符。分析方法为同类型的工程分析提供有效借鉴。
    • 王伟; 卢鹏飞; 廖崇高; 徐晶
    • 摘要: 文章分析了工程区某冰水堆积体人工边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利用GEO5软件对其在不同环境(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和暴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对人工边坡的处理提出处理建议。
    • 徐化新
    • 摘要: 高陡边坡极易发生坡体滑动,本文以某高陡人工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削坡加固、抗滑桩加固和抗滑桩结合预应力锚索加固三种支护形式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削坡后,发生较大水平位移的区域明显减小且U型圆弧状滑移段消失;其次,采用抗滑桩支护时,抗滑桩桩顶周边土层仍会发生较大位移,而采用抗滑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时,土层位移量将会显著降低;另外,削坡支护与抗滑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削坡主要通过减小边坡坡度来提高边坡稳定性,而抗滑桩结合预应力锚索支护主要通过减小边坡位移来提高边坡稳定性。
    • 昝玉亭; 奚同行; 吴治玲; 张华明; 龚长春; 熊峰; 李英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模式(混草、花草、灌草、乔草)及配置比例对生产建设项目人工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为人工边坡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记录2019年1—12月自然降雨,研究4种植物模式的产流产沙特点,揭示4种植物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结果](1)观测期内总降雨量为1 052.73 mm,总降雨历时为845.1 h,7月降雨量最大,2月降雨历时最长,降雨集中在1—7月,以中雨、大雨、暴雨为主。(2)每场降雨产流差异大,产流月季差异大,集中在2—4月及7月,多发生在中雨、大雨和暴雨情况。(3)每场降雨及月、季降雨之间产沙差异大,3月产沙最大,产沙集中在2—4月及7月,多发生中雨、大雨和暴雨。(4)以花草模式为对照,每场降雨条件下灌草模式的减流率最大,乔草模式的减沙率最大,月降雨累计条件下,混草模式减流率最大,乔草模式减沙率最大,不同降雨等级累积和全年累积条件下,乔草模式的减流减沙率最大。[结论]植被恢复初期,受植被覆盖度差异影响,乔草模式、混草模式的减流减沙率较大,具有较好的固土保持效益。
    • 韩重; 张仁成; 李立瑞; 汪艮春
    • 摘要: 以印尼某火电厂涉外项目A2—A4区的问题人工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勘、实际变形失稳过程、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研究了该地人工边坡失稳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边滑坡加固措施的作用效果及合理性.所得主要结论:A2—A4区人工边坡变形失稳机制主要为软弱地层(煤层)切穿暴露所造成的组合滑移以及坡体沿土岩分界面所造成局部变形,变形破坏模式接近圆弧滑动,人工边坡中的软弱夹层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控因素;A2、A4区综合考虑桩锚+坡面锚杆的方式进行加固,煤层和全风化泥岩及上部土层内的组合变形没有发展贯通趋势,边坡整体安全.A3区在加固作用下存在沿二级坡脚+煤层+全风化泥岩+上部土层内越顶组合滑移风险以及基坑开挖造成基坑侧壁坍滑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监测.
    • 鲍伟佳; 柯小兵; 郑志文; 魏平新; 符诗存
    • 摘要: 由削坡建房遗留的人工边坡存在大量滑坡隐患问题,在降雨引发土质边坡自身动力变化分析条件下,以稳定性评价建模为基础,提出降雨型滑坡动力学预警预报模型.文中以广东省梅州市花岗岩地区为例,使用GIS技术构建了1727个预警分析单元,并进行关键地质环境因子赋值及与气象站点数据关联;按坡高、坡度等参数,分别构建16个边坡失稳动力学预警模块,并根据降雨量变化,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最终按其阈值确定风险等级并予以预警.本研究对于推动人工边坡诱发的滑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 黄河
    • 摘要: 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裸露的人工边坡,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会对原地貌造成严重生态破坏,且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从人工边坡生态防护国内外研究现状、防护机理、防护种类及发展趋势四方面分别进行论述,结果表明,在提高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更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