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势场

人工势场

人工势场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3年内共计61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空、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15619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农机化研究、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火力与指挥控制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智能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第九届中国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高层论坛、第八届中国多智能体系统与控制会议(MASC'2012)等;人工势场的相关文献由17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毅、么庆丰、刘忠等。

人工势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5619 占比:99.70%

总计:115965篇

人工势场—发文趋势图

人工势场

-研究学者

  • 张毅
  • 么庆丰
  • 刘忠
  • 刘畅
  • 孙明晓
  • 栾添添
  • 潘怡君
  • 罗元
  • 赵明
  • 郑泽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鹏; 闵小翠; 王建华
    • 摘要: 针对机器人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时存在收敛速度差、规划路径长、迭代次数多以及规划时间长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巡检机器人避障路径规划方法。首先使用栅格法划分巡检机器人工作环境,通过对像素矩阵等指标的分析,构建栅格地图模型;基于人工势场法提出蚁群路径规划算法,使蚁群适应子空间的搜索;最后在模型中利用该算法,寻找该模型的最佳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路径规划时,收敛速度高、规划路径短、迭代次数少以及规划时间短。
    • 陈飞鹏; 张民
    • 摘要: 针对无人机自动跟踪目标过程中需要规避障碍物的问题,设计一种将跟踪制导律与改进人工势场法相结合的航迹规划算法。对人工势场法进行适应性改进,建立无人机动力学模型,阐述定距离跟踪制导律的设计方法,并采取加权求和与运动学约束的方式将定距跟踪制导律与人工势场法二者结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具备有效性和可行性。
    • 李钧泽; 孙咏; 焦艳菲; 刘淳文; 隋东
    • 摘要: 在老旧仓库中使用传统人工势场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时,原本出现频率极低的与远目标端障碍物相撞、目标点不可达、局部极小值等缺陷出现的频率极大提高.为提升人工势场算法寻径的成功率,本文提出了改进人工势场算法,对上述3种缺陷进行了修正,并使用Matlab模拟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改进人工势场算法中,通过对引力与斥力的改进,有效解决了与远目标端障碍物相撞及目标点不可达问题.通过引入临时障碍物,则有效解决了局部极小值问题.在实验部分,针对不同仿真环境,我们以路径长度和程序运行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了传统人工势场算法与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路径规划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不论环境中是否存在缺陷,改进人工势场算法总优于传统人工势场算法.
    • 孙伶玉; 付主木; 陶发展; 司鹏举; 宋书中
    • 摘要: 针对智能车行驶过程中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APF)的车辆避障路径规划算法。首先,考虑到车辆物理特性对避障路径的影响,引入车辆运动学参数。其次,针对传统APF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引入Bug算法,保证所提算法的全局性能,并分别在静态场景和动态场景中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搭建智能车试验平台,将基于改进APF的自动避障算法嵌入到STM32芯片中,进行超车避障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APF-Bug混合算法有效提高了智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使车辆顺利完成超车。
    • 宋孝成; 刘晓培; 陆疌
    • 摘要: 针对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中的实时避障,提出一种局部规划方法。该方法根据传感器实时探测到的障碍点信息,随时构建出一个狄利克雷边值问题。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该问题,即得到一个局部地图的拉普拉斯势场。随着传感器信息的更新,不断更换新构建的势场。这种构建势场的方法对各种障碍物形态适应程度高,且势场中不存在局部极小点。以势场的负梯度方向作为参考方向,并以此生成参考速度,采用PID控制器进行速度跟踪以实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最后,使用MATLAB进行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实现无人机在不同未知环境下的实时避障导航。
    • 陈旋
    • 摘要: 针对欠驱动的四旋翼无人机运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渐近跟踪控制器。首先,将控制系统解耦为位置控制系统和姿态控制系统;其次,提出了一种将人工势场(APF)与滑模控制(SMC)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运动目标的保持固定距离的高精度跟踪;第三,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算法对姿态系统进行控制,并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进一步证明了两个子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优越性和鲁棒性。
    • 姚江毅; 张阳; 李雄伟; 王艳超
    • 摘要: 结合人工势场算法原理,引入奖赏生成机构对传统SARSA学习算法的奖赏生成机制进行改进,改进后的SARSA学习算法通过判断执行动作的有效性进一步结合环境信息实时生成动态奖赏,继承了人工势场算法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够根据连续预估的代价场信息进行优化搜索,使奖赏累积过程更为平滑。基于直升机CGF突袭雷达阵地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别对比算法收敛所需迭代次数和完成任务成功率,改进SARSA学习算法收敛时所需迭代次数是传统SARSA学习算法的一半,经过1000次迭代,改进SARSA学习算法完成任务成功率平均比传统SARSA学习算法提升12%。仿真实验表明:改进SARSA算法相对传统SARSA算法有着更优异的性能,算法收敛速度以及完成任务成功率都有明显提升,改进SARSA算法能够为直升机CGF规划安全路径。
    • 张铠翔; 姜文刚; 薛慧
    • 摘要: 针对室内的复杂环境情况下,人工势场法在避障过程中移动机器人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停止或振荡和目标点无法到达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势场法。改进斥力函数使得移动机器人更加安全可靠地达到目标点。进一步考虑到室内环境存在一定玻璃障碍物以及多障碍物情况会使得机器人在障碍物附近出现的反复震荡或停止不前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目标点与机器人的判断是否陷入局部最优的阈值因子,加入机器人安全半径,建立边界虚拟拉点的方法,解决局部最优问题,同时引入自适应逃脱步长因子,加快逃脱效率。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人工势场法可以克服目标不可达问题、局部极小值问题。
    • 陈博琛; 唐文兵; 黄鸿云; 丁佐华
    • 摘要: 随着无人机相关技术的成熟,无人机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应用场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其中无人机编队能够打破单个无人机在载荷和任务种类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因此无人机编队飞行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在飞行的过程中,无人机编队可能会受到新建高楼、临时禁飞区等未知障碍物的限制。目前避障方法的主要关注点是在出发前且障碍物信息已知的条件下,为二维场景下的无人机生成不与障碍物相交的参考路径。但是这种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在实际三维环境前进的过程中避开这些未知障碍物的要求。文中提出一种碰撞风险感知的编队防碰撞系统(Formation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FCAS),通过对无人机的运动趋势进行分析,筛选出编队中最有可能发生碰撞的无人机;通过改进人工势场(Improv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iAPF)对未知障碍物进行躲避,能够有效避免避障过程中编队中无人机间的碰撞,有效减少编队内部通信链路的数量,将障碍物对无人机编队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完成避障后,所有无人机将重新保持原来的队形并返回参考路径。模拟实验显示,该系统使无人机编队在参考路径飞行过程中能够处理静态未知障碍物,并最终无碰撞地抵达终点,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
    • 张琪; 田甜; 栾天宇; 张顗; 张可欣
    • 摘要: 无人船的路径规划技术是保证无人船能够有效执行任务、独立自主完成路径跟踪、轨迹跟踪,并在航行中自动规避障碍物、优化航行路径的关键技术。针对无人船出港口的实际过程,主要解决传统的人工势场法存在的目标不可达问题和局部极小值问题,在Krogh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人工势场函数,并增加了逃逸力因数。无人船出港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人工势场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人工势场法应用于无人船的航行轨迹规划规避障碍物更加灵活,规划的航行轨迹更加符合实际航行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