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鹰山组

鹰山组

鹰山组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121187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沉积学报、海相油气地质、现代地质等; 鹰山组的相关文献由3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振宇、韩剑发、于红枫等。

鹰山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21187 占比:99.92%

总计:121288篇

鹰山组—发文趋势图

鹰山组

-研究学者

  • 王振宇
  • 韩剑发
  • 于红枫
  • 张云峰
  • 冯海霞
  • 吕修祥
  • 孙崇浩
  • 张庆玉
  • 张敏
  • 梁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江涛; 郝君明; 王小雷
    • 摘要: 塔河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分析其储层特征和成因对深层油气勘探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塔河地区岩心、岩屑、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类型等,对影响鹰山组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依此总结了其储层发育的规律和模式.研究认为:鹰山组碳酸盐岩主要以亮晶颗粒灰岩、颗粒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晶间孔隙、溶蚀孔隙、裂缝和溶洞为主;储层类型多样,包括裂缝型储层、孔洞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和裂缝溶洞型储层等.鹰山组储层是古地形、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古地形是储层发育的背景,沉积期和表生期的古地形具有不同的作用;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不同沉积相带岩石孔渗差异明显;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形成,最关键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多期多次多类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破裂作用促进了储层的形成.
    • 赵永强
    • 摘要: 研究塔里木盆地顺北—顺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层序地层,探讨鹰山组台内滩相储层发育位置及分布规律。通过对重点钻井的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测井和二维地震、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以沉积微相特征研究为基础,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四级层序界面识别,并在钻井和地震资料上进行四级层序划分。结果表明:鹰山组分为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两类沉积;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短期暴露溶蚀作用面、弱冲刷侵蚀面、准同生期选择性溶蚀孔隙、示顶(底)构造、淡水胶结物、暴露氧化作用及多种岩性、岩相转换面等7种四级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在钻井和地震剖面上,鹰山组均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有利的台内滩储层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的高位域晚期。
    • 张智礼; 李慧莉; 焦存礼; 高晓鹏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建立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及恰尔巴克组等时地层格架是开展地质研究和发现油气资源的基础.本文基于岩电特征,建立碳同位素对比标准,完善了奥陶系台地到斜坡相区牙形石化石带,确立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恰尔巴克组划分对比格架,并阐明鹰山组-恰尔巴克组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表明,在完善牙形石化石带序列的基础上,指出鹰山组、一间房组及恰尔巴克组边界处碳同位素变化明显,地层序列发育齐全.鹰山组沉积时期是塔里木盆地台地发育的鼎盛时期,沉积环境稳定,水深基本一致,碳酸盐沉积速率虽较大但却相近.鹰山组厚度大且分布较稳定,一般在700 m左右,可细划分为4段,各段厚度为130~150 m.一间房组沉积时期,顺托果勒地区的沉积环境为一个碳酸盐缓坡环境,碳酸盐沉积速率相对较小.一间房组厚度在100~250 m不等,在顺南地区厚度最大,一般超过了200 m,最大可达250 m;古隆地区与顺北地区次之,厚度一般为130~150 m;跃进地区厚度最小,只有100 m.一间房组可细分为上下2段:上段厚度一般为60~70 m;下段为70~80 m左右.恰尔巴克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一个较深水斜坡环境,沉积速率小,沉积环境稳定,全区厚度相近,而且厚度较小,一般为30~40 m.
    • 张镇涛; 向明亮; 罗紫薇; 张梦媛; 陈建
    •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对T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岩心裂缝特征进行了描述.该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岩心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主要为成岩缝合线.岩心裂缝以高角度裂缝和垂直缝为主,长度主要分布在10~20cm,宽度主要分布在1~2mm,单井取心段之间线密度差异较大.
    • 吕艳萍; 吕晶; 徐想东; 邓光校; 刘永立; 刘存革; 张振哲; 韩拥强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顶部风化壳缝洞型储集体是主力产层,在其下部依然发育规模性储集体,为探讨这套储集体的成因机理,在A井区开展了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工作.洞穴和构造裂缝方解石的δ18 O和δ13 C值明显比灰岩背景值偏负,具有δ18 O不变而δ13 C可变的趋势,δ18 OPDB均值为-14.74‰,为脱气作用形成的大气水方解石线.洞穴和构造裂缝方解石的87 Sr/86 Sr比值介于0.709622~0.709968之间,明显高于背景值,主要受壳源锶的影响;稀土元素中Ce和Eu元素无正异常,表明缺乏热液流体的参与.洞穴和构造裂缝方解石胶结物主要发橘黄色和暗棕色光,代表的是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研究认为,A井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缝洞储集体形成于海西早期大气淡水深部缓流带环境,该岩溶环境具有承压、水流缓慢、不受排水基准面控制的特点.
    • 康仁东; 孟万斌; 肖春晖
    • 摘要: 为深化对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白云岩储层的认识,明确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的成因和发育模式,指导油气勘探,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观察、阴极发光分析、碳氧同位素测试和稀土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顺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储层的岩相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构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白云岩发育模式.岩相学分析表明,鹰山组主要发育粉—细晶白云岩(石)、细—中晶白云岩(石)和缝洞充填中—粗晶白云石等3种白云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粉—细晶白云石形成于盐度较高的水体中,是近地表环境蒸发泵白云石化的产物;细—中晶白云石形成于埋藏环境;中—粗晶白云石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成岩环境,是构造—热液白云石化的产物.中—深埋藏白云石化可形成孔隙较发育的规模化细—中晶白云岩,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白云石化作用.
    • 朱可丹; 张友; 林彤; 王雅春; 郑兴平; 朱琳
    • 摘要: 白云岩储层的孔喉非均质性主要表现为孔喉结构及展布特征复杂,常规储层表征方法对其进行微观定量化表征存在很大难度.利用CT成像技术对塔东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鹰三段的9个白云岩储层样品进行实验测试,建立了孔喉结构的三维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孔喉半径、孔喉数量、总孔隙度、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白云岩储层样品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呈现出明显差异.依据曲线形态特征,将其分为3类:①正常单主峰型;②喉道多峰、孔隙单主峰型;③喉道多峰、孔隙多峰型.结合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对该三类曲线形态的成因展开了分析,并建立了孔喉半径分布模式.综合分析认为,以晶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的白云岩储层,孔喉半径曲线整体上呈现出较匀称的单主峰偏态分布特征,局部微裂缝的发育会造成喉道半径曲线上主峰旁较小的尖峰;若存在孔隙沿层理面等残余沉积构造定向富集的现象,则喉道半径曲线会呈现出明显的多峰形态;随着溶蚀作用增强、晶间溶孔的增多,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均会向多峰形态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非均质性.
    • 张亚金; 张湘娟; 张振伟; 曹彦清
    • 摘要: 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储层发育受多种作用影响,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岩石薄片、储层物性等分析基础上,开展了鹰山组白云岩储层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表明:鹰山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台地边缘滩相和台内滩相高能颗粒云岩中,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溶孔、溶洞、溶缝,储集类型主要为裂缝—孔洞型,以Ⅱ类储层为主,低孔、低渗,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相、溶蚀作用、构造作用和海平面升降变化等因素控制;沉积相带为奥陶系鹰山组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白云岩化作用是形成有效的白云岩储层的必要条件;溶蚀作用、构造作用和海平面升降变化决定了储层储集性能,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
    • 王向荣; 李潮流; 邓继新; 潘建国; 李闯; 张尔华; 鞠林波
    • 摘要: 塔里木盆地鹰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变化规律研究相对薄弱,不足以支撑地震勘探需要.通过利用微米CT和铸体薄片图像对塔里木盆地古城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鹰三段致密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岩石结构与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并运用脉冲传输法与应力—应变法测量了样品超声波速度与地震频段速度,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深层致密碳酸盐岩样品岩石物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样品物性与地震弹性性质整体变化规律受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影响,致使样品在孔隙度—渗透率、密度—速度以及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上表现出明显非线性特征,而不能用简单统计模型表征;致密碳酸盐岩样品纵、横波速度关系可用简单的线性统计模型表征,在速度比上灰岩、灰质云岩、白云岩以及硅质云岩呈逐渐减小趋势,可利用速度比及其他含有横波信息的弹性参数进行岩性识别;样品在地震频段表现出明显的频散现象(5~200 Hz),微裂隙—溶蚀孔隙型样品、微裂隙型样品与溶蚀孔隙型样品在频散与衰减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微裂隙—溶蚀孔隙型样品具有相对较强的频散与衰减特征.依据储层岩石地震弹性性质变化特征给出了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岩性、储层类型以及孔隙流体识别与预测的岩石物理标准,为国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 冯海霞
    • 摘要: 在塔里木盆地中,为了有效预测岩溶储层的分布,前人已总结出一些方法,其中运用最广、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恢复后的古水系的发育特征来预测岩溶储层.因此,恢复古水系并掌握其发育规律是工作的核心.许多地区岩溶现象丰富,众多学者对岩溶区的实地考察形成了系统现代岩溶理论.西克尔野外露头区发育鹰山组岩溶,岩溶地貌表现为溶丘、垄岗、岩溶洼地、嶂谷和侵蚀-溶蚀沟谷组合,利用GPS沿现存河谷定位,综合地貌特征和河谷发育的继承性规律,实现对鹰山组古水系的恢复.运用现代岩溶理论,认识到岩溶古地貌与古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洼地控制了岩溶水系的汇流方向;岩溶水系汇流方向形成三期岩溶地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