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

高风险人群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177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老年保健、健康大视野、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亚洲安全社区会议、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8第九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等;高风险人群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亚、吴凯、李新节等。

高风险人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177 占比:99.50%

总计:26308篇

高风险人群—发文趋势图

高风险人群

-研究学者

  • 刘亚
  • 吴凯
  • 李新节
  • 李雪婷
  • 王凤玲
  • 罗丽华
  • 钱浩霞
  • 韩俊南
  • 顾妍
  • Cha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楠
    • 摘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中医“脉痹”范畴,往往表现为行动困难,下肢浮肿、沉重,局部疼痛、发胀,以及皮肤灼烧感等,常见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湿热可导致下肢经络气血受阻,血气不畅则引发血栓。因此,久病卧床、久坐、久立、运动量少、低温环境下工作者都是高风险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主要诱因,日常生活中,高风险人群应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识,可服用活血清热的药物。
    • 何永成; 汪敏芝; 马文君; 马钰
    • 摘要: 目的探究玉屏风散加味预防高风险人群呼吸道传染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300名高风险岗位医务人员作为受试人群,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医院医务人员防护要求进行标准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玉屏风散加味预防。观察两组的预防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防有效率为82.67%,比对照组72.00%更高,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散加味能够有效防治高风险人群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提高其免疫功能,促进其恢复。
    • 黄晓强; 林玉才; 安志远; 赵东
    • 摘要: 目的利用对应分析法筛选发生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时间。方法回顾性收集我国东部地区一家综合性医院近三年来急诊面部损伤的医疗记录,选取因打击、摔跌和车祸引起面部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就诊时间等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法分别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和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高风险特征。结果打击所致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是40~49岁男性,高风险时间是春季工作日夜晚;摔跌所致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是0~9岁儿童和80岁以上老人,高风险时间是夏季休息日夜晚;车祸所致面部损伤的高风险人群是50~59岁女性,高风险时间是冬季工作日夜晚。结论利用对应分析法,可以鲜明直观地显示由不同原因导致人体面部损伤的高风险特征,该方法可为面部损伤的事前预防、事中护理治疗和事后原因鉴定提供帮助。
    • 曾祥荣; 赵伟; 王荣田; 陈强龙; 孙继高; 何海军; 谭彪; 奚向宇; 陈卫衡
    •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工具,探讨不同骨量人群中医症状特点分布,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招募受试者,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问卷结果,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对中医症状发生频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骨量人群中医症状分布差异。结果对符合标准的293例受试者的资料和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其中骨量减少124例,骨量正常137例,骨质疏松症32例。②其中腰膝酸软(40.32%vs 27.74%)、身高变矮(52.42%vs 36.50%)、下肢拘挛(35.48%vs 17.52%)、倦怠乏力(29.84%vs 18.25%)、多梦易惊(27.42%vs 14.60%)、失眠(37.10%vs 21.90%)、耳鸣(31.45%vs 17.52%)、健忘(54.03%vs 32.85%)、口燥咽干(39.52%vs 25.55%)、视物模糊(45.16%vs 29.93%)、目睛干涩(43.55%vs 27.74%)共11个中医症状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的频率较骨量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腰膝酸软(40.32%vs 56.25%)、畏寒(40.32%vs 56.25%)、耳鸣(31.45%vs 46.88%)、腰痛(48.39%vs 62.5%)、目眩(23.39%vs 37.5%)、发脱齿摇(29.84%vs 43.75%)、多梦易惊(27.42%vs 40.63%)、目睛干涩(43.55%vs56.25%)、夜尿多(21.77%vs34.38%)、纳呆(8.06%vs 18.75%)、足跟痛(14.52%vs 25.00%)、手足烦热(15.32%vs 25.00%)、毛发枯槁(6.45%vs 15.63%)、周身痛(19.35%vs 28.13%)、易怒(25.81%vs 34.38%)、体重减轻(8.06%vs15.63%)、背痛(37.9%vs 43.75%)、遇寒痛甚(37.9%vs 43.75%)、头晕(25.81%vs 31.25%)、下肢拘挛(35.48%vs 40.63%)、下肢困重(33.06%vs 37.50%)、健忘(54.03%vs 56.25%)、面黄肌瘦(4.03%vs 6.25%)、肢体麻木(17.74%vs 18.75%)共25个中医症状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的频率较骨质疏松症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气短(20.97%vs 46.88%)在骨量减少组中出现频率较骨质疏松症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骨量人群发生的中医症状频率和频数不同,且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症的不同人群中呈现中医症状逐渐增多的趋势,可以用中医症状来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症状辨识工具对筛检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具有一定价值。
    • 王宏宇; 姜方平; 徐璐; 刘宇; 覃玉; 古孝勇
    • 摘要: 目的 了解镇江市≥18岁健康人群慢性病高风险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镇江市7个辖市(区)抽取的26 500名户籍健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镇江市≥18岁健康人群的慢性病高风险检出率为62.4%,男性为75.9%,女性为5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60岁、农村居民、已婚/同居者、文化程度低、有慢病家族史、被动吸烟史、饮酒史、每日食盐摄入量≥5 g是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比例更高(P值均<0.05)。结论 镇江市≥18岁居民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检出率较高,且危险因素多,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乔勇军(译); 潘文秀(审); 姚小玲(审)
    •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37亿女性和2100万男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风险人群。这一数字预计将在未来40年翻一倍。尽管已经有了国际指南,但是仍缺乏关于运动和骨质疏松症的英国指南。本英国指南旨在为运动和身体活动在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提供指导。英国专家运动指导小组(EESG)和英国运动专家工作组(EEWG)参与编写这一指南。相关文献的回顾已完成并在参与者中传阅。
    • 夏训明(编译)
    • 摘要: 美国FDA于2022年8月9日紧急批准使用JYNNEOS疫苗用于18岁及以上年龄高风险人群预防猴痘感染,使用方法为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通过这一紧急使用授权令(EUA),美国JYNNEOS疫苗的供应量可较之前增加5倍。该紧急使用授权令同时也批准为18岁以下年龄(儿童及青少年)高风险人群使用JYNNEOS疫苗预防猴痘感染,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JYNNEOS疫苗是一种重组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odified Vaccinia Ankara,MVA)疫苗。美国FDA于2019年批准JYNNEOS疫苗用于18岁及以上年龄高风险人群用于预防天花和猴痘感染,用法是皮下注射,共需接种两剂次,间隔时间为4周(28天)。JYNNEOS疫苗原来主要是用于免疫功能不全的人群作为替代疫苗预防天花。
    • 陶诗秀
    • 摘要: 什么是PAD PAD,是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的简称,即外周边动脉疾病。该病最易发生在患有多年糖尿病史的人身上,如糖尿病足部溃疡,肇因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所引起的下肢病变。这些病变会造成足部感觉、运动、循环功能与结构.上的异常,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较一般人更容易产生伤口与感染的现象。若伤口持续恶化,进而演变成溃疡与坏死,严重者甚至必须要截肢。
    • 张凌寒
    • 摘要: 在人工智能时代,自动化决策嵌入政府的行政治理中,撼动了传统行政活动的运行规律和基本范式。算法自动化决策给传统行政正当程序带来了挑战。更重要的是,算法可以提前预测风险,进而调配行政资源,这一活动却完全不受正当程序的控制。以禁飞名单为例,算法根据既往违法人员的特征,预测高风险人群并禁止其登上飞机。换句话说,被禁飞的人并非已经违法而是有违法风险。但是,直到被阻止登上飞机之前,公民并不知晓其被列入名单,也不知晓被列入名单的原因与过程。
    • 屈凌霄; 施阳; 陈恺韵; 王葳; 任宏
    •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丙型肝炎(丙肝)综合监测数据,为上海市制定消除丙肝公共健康危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4-2019年上海市丙肝多维监测结果构建上海市丙肝综合监测系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监测内容包括病例监测、病原学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社区健康人群和高风险/重点人群监测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上海市急性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8/10万,慢性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60/10万.HCV基因分型成功744例,检测到HCV的GT1、GT2、GT3、GT6型4个型别16个亚型,其中1b型(324例,占43.55%)、3a型(121例,占16.26%)、3b型(111例,占14.92%)和6a型(47例,占6.32%)是上海市流行的主要型别;1b型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3b和6a型呈上升趋势.HCV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输血(OR=4.18, 95%CI: 2.79~6.27)、有手术史(OR=1.63,95%CI: 1.26~2.12)和注射史(OR=4.18,95%CI:2.75~6.34)、修脚(OR=2.01,95%CI: 1.54~2.62)、共用剃须刀(OR=4.09,95%CI:1.24~13.51)和曾在非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损伤性美容项目(OR=3.15,95%CI:2.13~4.65)等.11类丙肝高风险/重点人群65 660人次的HCV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最高(占18.81%,1 008/5 358),社区健康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16% (7/4 268),低于同年高风险/重点人群的2.50%(501/20 002)(x2=94.04,P<0.01).结论 2014-2019年上海市丙肝呈低流行.应持续开展丙肝综合监测,对于早期发现HCV感染者及其危险因素,完善丙肝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