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50789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光明中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五届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风湿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暨第十八届风湿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等;风湿性多肌痛的相关文献由37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亮、温伟强、冯丹丹等。

风湿性多肌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0789 占比:99.96%

总计:450972篇

风湿性多肌痛—发文趋势图

风湿性多肌痛

-研究学者

  • 徐亮
  • 温伟强
  • 冯丹丹
  • 汪筱莞
  • 刘荣清
  • 孙凌云
  • 张卓莉
  • 朱辉军
  • 池淑红
  • 王国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丽
    • 摘要: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双侧疼痛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肩部和手臂近端,颈部和盆腔腰带较少见。风湿性多肌痛可以独立发生,但也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感染性、恶性和内分泌疾病相关,尤其是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和炎性标志物的增加。目前尚无符合诊断的病因学依据。然而,不同的成像技术,特别是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识别风湿性多肌痛。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基石,但它们可能与不同的不良事件有关。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难治性病程,在这些病例中,加入生物制剂作为非类固醇药物可能是有用的。本文总结了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认识,为临床提供诊断思路。
    • 汪筱莞; 贾兰兰; 冯丹丹; 徐亮
    • 摘要: 目的:探讨肩、髋部位半定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风湿性多肌痛(PMR)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初诊PMR患者临床资料,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4周。分析多普勒超声半定量积分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多普勒超声半定量积分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90%)有肱二头肌长肌腱腱鞘炎,23例(76.67%)有股骨转子滑囊炎,8例(26.67%)有肩峰下三角肌滑囊炎。基线时肩、髋关节平均积液量为(528.77±306.15)mm^(2),平均超声半定量积分为8.17±3.84。血小板计数与肩、髋超声积液量(r_(s)=0.419)及积分(r_(s)=0.441)均呈正相关(P<0.05)。10例患者治疗后ESR、CRP、PMR-AS等均较基线时改善(P<0.05),肩、髋总积液量及其半定量积分数值较基线时下降(P<0.05);10例PMR患者治疗24周后临床明显缓解,部分患者仍存在超声下炎性表现。结论:超声下肩、髋积液量和半定量积分与PMR临床炎症并无显著相关性。PMR治疗临床缓解后,超声积液量有显著减少,但部分患者积液量并未完全消失。超声作为PMR疗效评估参数值得商榷。
    • 张琪; 黄叶旎; 康俊英
    • 摘要: 风湿性多肌痛(poly myalgia rheumatica,PMR)主要症状为颈肩及盆骨带肌肉疼痛,临床多采用激素治疗,但激素副作用较多,本病例在激素的基础上依据王居易教授经络诊察法辨经取穴,并在此基础上加用其他配穴,取得良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PMR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现介绍如下。
    • 林长艺; 宋明辉; 吴培埕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年龄(>60岁和≤60岁)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风湿性多肌痛患者68例,依据诊断年龄,分为PMR≤60岁组(24例)和PMR>60岁组(4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反应)。结果两组病程、是否吸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MR≤60岁组相比,PMR>60岁组女性占比更高(P0.05);两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MR≤60岁组相比,PMR>60岁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血红蛋白(Hb)水平较低(均P0.05),与PMR>60岁组相比,PMR≤60岁组复发占比较少(P60岁的PMR患者相比,诊断年龄≤60岁的患者复发风险较低,更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是不合理的。
    • 王义军
    • 摘要: 风湿性多肌痛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胃亏虚、肝肾不足,标实主要表现为风寒湿、瘀血痹阻,瘀血可贯穿本病的始终。在临床上本病多表现为风寒湿痹阻证,脾胃亏虚、血瘀络阻证,肝肾不足、瘀血痹阻证。治疗上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根据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 高超
    • 摘要: 风湿性多肌痛以肩胛带及骨盆带的肌肉疼痛、关节受限为主要症状表现,目前指南主要以口服激素为主要治疗方案,不良作用明显。针刀分层松解术作为中西医理论体系结合,且中医特色鲜明的治疗手段,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对于控制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有较好效果。
    • 王红艳; 赵飞; 袁慧; 徐亮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风湿性多肌痛疾病活动度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90例初诊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oid,PMR)患者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作为治疗组(PMR组);选取同时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90例为对照组,根据外周血结果计算NLR、MLR、PL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NLR、MLR、PLR与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CRP)、PMR活动度评分(PMR activity score,PMR-AS)之间的关系.结果:(1)PMR组NLR、M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后PMR低度疾病活动组及高度疾病活动组患者NLR、MLR、PLR水平高于PMR疾病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PMR患者的NLR、MLR、PLR与PMR疾病活动度指数(PMR-AS)呈正相关(r=0.603,r=0.214,r=0.379).(4)NLR、PLR、MLR判定PMR疾病活动性的ACU:0.932,0.929,0.906,以约登指数为最大切入点,当NLR水平的cut off值为4.735,NLR诊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7%,当cut off值为173.19,PLR诊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3%,MLR的cut off值为0.348,MLR诊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结论:PMR患者的NLR、MLR、PLR水平升高,且与PMR疾病活动度相关,可以作为判断PMR疾病活动度的潜在指标.
    • 冯丹丹; 汪筱莞; 贾兰兰; 张芮君; 徐亮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风湿性多肌痛(PMR)和巨细胞动脉炎(GCA)的临床差异,总结G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2010年8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12例巨细胞动脉炎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与GCA组患者进行2∶1年龄、性别相匹配的PMR患者形成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特点,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类变量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GCA住院患者共12例,男女比例1∶11,发病年龄(67±7)岁,GCA患者以PMR形式起病的最为常见(7/12,58%),PMR与GCA患者从发病到诊断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均是肩痛,与PMR患者相比,GCA患者病程中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头皮痛(P=0.031)、下颌跛行(P=0.031)和偏头痛(P<0.01).实验室检查可见GCA患者肌酸激酶较PMR患者稍高[(60±27) U/L与(41±15) U/L,t=1.098,P=0.029],其余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比较PMR症状起病的7例GCA患者及同期住院的24例PMR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影像学中血管超声病变检出率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不典型患者中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结论 GCA患者以PMR形式起病的最为常见,病程中出现头皮痛、下颌跛行和偏头痛则提示GCA的可能性较大.
    • 吕柳
    • 摘要: 风湿性多肌痛是以颈、肩胛及骨盆带肌肉疼痛和僵硬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疾病,严重者上肢抬举受限,不能过肩,梳头、持物、抬腿和上下楼困难,难以下蹲,部分甚至翻身困难。目前该病缺乏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故误诊率极高。笔者总结报道1例,以镶同道学习和共勉。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主因“全身肌肉关节疼痛2月,发热10余天”于2020年12月20日入院。
    • 何烨; 陈伟钱; 林进
    • 摘要: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第二大老年炎症性风湿病,以肩部、颈部及骨盆带疼痛和晨僵为主要特征.PMR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学者们发现感染、遗传、免疫及炎症等因素与PMR发病密切相关,在特定遗传背景下,感染触发炎症反应,导致相关免疫系统的激活或是PMR发病的重要机制.本文就目前PMR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