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水林

风水林

风水林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561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生态科学、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地理学术讨论会等;风水林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红跃、郑明轩、唐光大等。

风水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1.0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561 占比:98.89%

总计:8657篇

风水林—发文趋势图

风水林

-研究学者

  • 陈红跃
  • 郑明轩
  • 唐光大
  • 庄雪影
  • 莫罗坚
  • 吴林芳
  • 徐正春
  • 曹洪麟
  • 陈传国
  • 马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汤海宁; 宋希强; 梁怀月
    • 摘要: 兼具文化性和科学性的风水林研究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历史文化价值。为全面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论文核心数据库开展关键词可视化密度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文献发展阶段趋近一致,国内主要关注风水林理论、景观规划等方向,国外主要关注生物学和生态学等方向,未涉及其理论的探讨。从而提出关于今后的风水林研究应加强核心作者和机构的合作,把握跨学科交叉研究热点等建议,同时鼓励国内发挥理论体系优势,因地制宜地应用前沿科技方法。
    • 谢锭淇; 黄锐洲; 许涵; 蔡继醇; 唐光大
    • 摘要: 为探讨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在生态修复和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在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无患子风水林设置1 hm;样地,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结合完全随机零模型和异质泊松零模型,分析无患子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样地中胸径≥1 cm的乔木共计28科60属73种3 585株,其中单属科、单种科、单种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寡属科、寡种科、寡种属。无患子总体在0~25 m研究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交替出现的现象;在小尺度上,幼树呈聚集分布,成年树呈均匀分布,但随着尺度增大,3个龄级个体主要呈随机分布;幼树与中龄树呈微弱的空间正关联,而幼树与成年树呈空间无显著关联;中龄树与成年树呈周期性变化,由空间无显著关联(0~4.5m)到空间正关联(4.5~10.0 m)再到空间无关联(10.0~25.0 m)。无患子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从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过渡为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邻体竞争和密度制约;幼树和中龄树共存比例高;幼树和成年树则相对独立;中龄树和成年树在局部尺度共存比例也较高。因此,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和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无患子可小范围聚集栽培,大面积分散栽培。
    • 周志春; 金国庆; 何贵平
    • 摘要: 南方红豆杉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H.Léveillé.)L.K.Fu et Nan Li]为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 L.)喜马拉雅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的变种,又名赤柏松、紫杉、紫柏松、红榧,常绿大乔木,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自然分布于亚热带各省区,其中福建、江西、湖南和贵州等地野生资源最多,多以风水林、寺庙林和古树群等形式存在。天然林生长慢,但人工栽培生长速度中等。南方红豆杉材质坚硬,刀斧难入,有“千枞万杉,当不得红榧一枝丫”的美誉,是装饰、高级家具、高档地板、工艺雕刻、工艺美术等高档用材。它还是优良的景观绿化树种,其枝叶和树皮含有紫杉醇,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 李仕和
    • 摘要: 乡土植物是保障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植物景观设计是我国现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具有珠三角地区本土特色的风水林植物群落组成和特征,并在对广州九龙镇莲塘村风水林植物群落组成研究上,分析总结了风水林植物群落的分层关系,为珠三角地区乡土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树种选择和群落组合借鉴。
    • 邓海青
    • 摘要: 风水林作为一种极具历史文化色彩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研究价值。广东省风水林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该文重点介绍了广东风水林的研究进展,对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风水林资源提出建议。
    • 李韬; 关杨卓凡
    • 摘要: 生态文化是我国在新时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必须深刻把握生态文化的内涵.本文对风水林的生态文化进行探析,得出其内涵,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隆礼重法的敬畏自然思想、以物比德的审美文化,具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建设生态旅游区的价值.
    • 宋霞; 邓子超; 董辉; 郭韵; 吴文华; 王丹枫
    • 摘要: 对热带北缘低丘台地保护了40年的广东化州卜岭风水林进行了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组成种类复杂,1200 m2样带内有维管束植物36科54属70种,种子植物属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群落结构较复杂,分层现象不明显,冠层树冠不连续,DBH≥20 cm的大径级个体约占胸径5 cm以上个体数的16.67%,群落胸高断面积为37.42 m2/hm2;频度分析表明,该群落超过50%的种类多度分布较均匀;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该群落的各层次生物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达到4.00以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水平;群落上层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分析表明,除人工种植的外来种窿缘桉属于衰退群落外,其他优势种群大都属进展种群,群落仍处于向地带性森林的进展演替中.
    • 张克俊; 李晓燕; 虞洪
    • 摘要: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八河并流、林盘错落、水旱从人,位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西部片区,生态资源丰富,环境发展优良,享有"八河并流的水上城市""成都平原至美的田园"的美誉,被称为"成都后花园"。近年来,郫都区坚持"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围绕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探索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4+4+4"经验做法,获得2019年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增收效应不断凸显。
    • 周鸿; 子涵(图)
    • 摘要: 云南26个民族,都有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传统。在云南2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里,对绿的图腾和对树的崇拜无处不在,几乎所有民族都在自己居住的村寨边选定一片葱绿茂密的山林作为自己的风水林或水源林,村寨的居民对这片山林至尊崇拜,严禁任何人砍伐和破坏。
    • 马志婷; 周璋; 李意德; 陈德祥; 赵厚本; 骆土寿; 许涵; 陈洁; 吴建辉; 张霞
    • 摘要: 以广州市典型风水林为对象,对其生态系统全组分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调查和估算,研究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风水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59.17±69.67)t/hm^2,其中,植被碳密度为(194.04±54.07)t/hm^2(占74.9%)(其中以乔木层占绝对优势,达90%以上),土壤碳密度为(65.13±19.30)t/hm^2(占25.1%);植被和土壤碳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优势种类的风水林碳密度差异较大,以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为优势的林分碳密度最大(310.57±62.65 t/hm^2)。结果表明影响风水林碳密度的主要因子是林分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土壤容重和土壤碳含量,其中,风水林碳密度与胸高断面积、土壤容重和土壤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植物多样性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对南亚热带林分改造和碳汇林营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