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力机叶片

风力机叶片

风力机叶片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1109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61篇、专利文献2579119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风能应用技术年会暨“十二五”风能973专题研讨会、第十届全国风能应用技术年会等;风力机叶片的相关文献由183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建中、石可重、赵晓路等。

风力机叶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6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79119 占比:99.98%

总计:2579518篇

风力机叶片—发文趋势图

风力机叶片

-研究学者

  • 徐建中
  • 石可重
  • 赵晓路
  • 杨科
  • 王同光
  • 周勃
  • 徐洪松
  • 李国文
  • 廖猜猜
  • 汪建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焦晓峰; 蒋兴群; 刘波; 宋力; 陈永艳; 张宪琦
    • 摘要: 为了对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损伤状态进行有效检测,提出一种基于CenterNet目标检测算法的风机叶片损伤检测识别技术。该技术选取DLA-60特征提取网络作为CenterNet算法的骨干网络,并在DLA-60网络中引入注意力引导数据增强机制,提升检测算法的精度。优化后风力机叶片损伤检测识别模型的检测精度为88%,较原始算法提升了2.6个百分点,且检测时间基本与原网络持平,具有较强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 白叶飞; 赵元星; 汪建文; 高志鹰
    • 摘要: 风力机叶片的断裂与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密切相关。基于ANSYS谐响应分析法,对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在旋转激振气流作用下风轮振动的过程中,叶片表面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额定工况下,叶片低阶振动的位移主要发生在挥舞方向上;各阶振动下应力最大的位置均出现在靠近前缘的气动中心线附近,一阶振动应力集中的区域出现在0.20D~0.58D(D为叶片长度),二阶振动时应力较大的区域出现在0.71D~0.79D,三阶振动时应力较集中的区域出现在0.79D~0.88D,但以一阶振动的应力最大;在低阶振动中,一阶振动时循环应力的往复拉压作用对叶片的影响最大,也是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叶片产生疲劳失效的主要诱因。
    • 兰平; 王旭东
    • 摘要: 以风力机的通用集成翼型为对象,分析了通用翼型升力系数、升阻比等气动性能。选取了自主设计的相对厚度为18%风力机通用翼型,完成了小型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外形设计。以修正的风力机风轮空气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确定了叶片弦长以及扭角的分布。根据叶片的形状参数,完成了叶片的三维实体以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应用ANSYS软件分析了叶片的结构强度性能。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完成了叶片的加工制作。对制作完成叶片进行了风轮的组装,测试分析了组装风轮的输出功率特性。研究结果为风力机叶片的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支持。
    • 王一博; 韩巧丽; 张曦文; 吴成龙; 杨敏
    • 摘要: 针对风力机叶片表面出现的磨损等早期损伤特征现象,传统损伤检测方法存在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风力机叶片损伤检测系统。通过搭建机器视觉实验平台完成风力机损伤叶片图像采集和处理,通过使用HSV进行颜色平面提取,卷积运算、高亮显示操作滤波,选用自动阈值分割方法中最小均匀性度量法进行阈值分割处理,最后通过数学形态学去噪处理,腐蚀、膨胀、开运算等操作完成特征提取,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风力机叶片智能图像识别系统,通过对图像处理后的损伤特征识别效果调试,完成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处理后的图像在设计的识别系统内准确识别率达到92.3%,并对裂纹损伤进行目标测量得到实际长度且绝对误差最大为3 mm。该系统满足叶片检损的要求,实现对风力机叶片表面裂纹、轮廓磨损等损伤的图像处理和识别,并对损伤处进行标记、计数和测量,实现无损探伤,为兆瓦级风力机叶片损伤检测提供方法借鉴和图像处理、系统设计的技术支持。
    • 牛牧华; 陈程; 李倩
    • 摘要: 叶片尾缘的几何形状不规则、生产局限性和复杂的运行环境使叶片尾缘的粘接对缺陷更加敏感。叶片作为风电机组的主要零部件,很多叶片由于尾缘粘接开裂导致叶片损伤。文章以风力机叶片尾缘粘接为研究对象,针对3种典型的几何外形,评估两种粘接线处理方式对尾缘胶接剪切疲劳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标准试验件测试得到结构胶的剪切疲劳性能S-N曲线;然后,利用叶片的结构模型得到胶层各个位置处的应力转换矩阵,再将动态疲劳载荷转换为应力时间序列;最后,采用雨流计数法和等寿命曲线得到胶的疲劳损伤。研究结果显示:在粘接线起点处将倒角处理成钝角可以降低局部范围的疲劳损伤;另外,在叶片合模后采用外包边对粘接进行加固补强,在一定范围内也能明显提高胶接的疲劳性能。
    • 张萌; 姚立权
    • 摘要: 风力机叶片的三维建模与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是开展风力机叶片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前提。通过给定翼型的二维离散坐标点来计算叶片上位置叶素所对应模型信息,结合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了入流风载荷作用下叶片的静强度、模态和谐响应分析,获得了叶片结构的最大应变、应力、典型振动模态和(0~120)Hz激励频率作用下变形量的频响峰值,为大中型风力机叶片(基于疲劳失效)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可靠性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 王帅帅; 乔印虎; 张志强
    • 摘要: 以5MW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PROFILI软件导出所需翼型的数据,其次使用MATLAB软件对所需的翼型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处理,再次通过SolidWorks软件快速建立风力机叶片三维壳体模型。进一步通过流体力学方法计算出额定风场下风力机叶片表面的气动载荷,并且通过ANSYS软件对风力机叶片进行静力学分析及预应力下的模态分析。通过计算出风力机叶片的各阶振型,分析计算结果预测风力机叶片最容易发生疲劳失效的部位,采取可靠主动措施,提高风力机叶片强度。
    • 李德顺; 朱莹
    • 摘要: 针对不同来流条件引起的风力机叶片振动问题,通过数值方法研究流速以及风剪切指数对叶片流固耦合振动的影响规律。以NREL 5MW风力机叶片实尺度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风剪切指数的来流入口条件,利用数值方法获取不同来流工况下叶片表面载荷、压力分布以及载荷随方位角的变化规律;基于单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结构耦合形变、应力、应变以及模态频率。结果表明:叶片主要承受轴向载荷作用,叶片表面载荷最值主要在叶展方向85%至90%截面段;与均匀流作用下的耦合结果对比,风剪切来流作用下叶片截面载荷、压力分布以及结构耦合变形、应力、应变以及模态频率均增大,且随风剪切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在开展风力机叶片流固耦合研究时,考虑风剪切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大气边界层中流体对叶片的耦合作用,对风力机叶片流固耦合动力特性的研究有很大意义。
    • 沈臣; 周勃; 李菲; 张雪岩
    • 摘要: 风力机叶片主梁作为整个叶片主要承载力的结构,其铺层也比较较厚,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杂质或铺层松动等原因会产生褶皱,褶皱的产生将会对叶片的运行带来疲劳破坏,从而使叶片的寿命降低,增加风电场的运行成本。本文根据主梁的制作要求,制作不同褶皱高宽比的试件,通过疲劳试验分析不同褶皱高宽比对风力机叶片主梁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褶皱高宽比的增加,复合材料试件的疲劳寿命下降明显。此外,当高宽比大于一定值时,静力学强度和疲劳寿命下降趋势加剧。
    • 李岩; 董笑宇; 郭文峰; 张影微
    • 摘要: 为了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微振动研究叶片除冰,采用仿真和试验的手段对平板超声除冰进行研究.基于ANSYS仿真分析了铝板结冰体1阶振型固有频率随冰层厚度的变化规律.谐响应分析了在不同冰层厚度条件下冰层黏着面最大剪应力随激励频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激励电压对冰层黏着面剪应力和除冰面积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超声振动除冰试验系统,测量了在超声振动作用下的冰层黏着力.仿真结果表明,当冰层黏着面剪应力呈均匀且正负交替分布规律时,除冰面积比最大,适用于超声波振动除冰.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可以显著减小冰层黏着力,最小黏着力仅为无超声振动条件下的23.7%.研究可为超声微振动技术在风力机除冰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与试验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