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7885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广西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05年国际针灸技法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由542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民魁、叶玉珊、易伟民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7885 占比:99.83%

总计:148142篇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文趋势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研究学者

  • 傅民魁
  • 叶玉珊
  • 易伟民
  • 邓雨萌
  • 张黎
  • 朱耀旻
  • 何军
  • 刘乾香
  • 刘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雨雨; 秦晓光
    • 摘要: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er,TMD)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通过对近十年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关文献的查阅分析及资料收集,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手段可治疗TMD,例如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疗法、物理疗法、封闭疗法、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等。事实上,对于TMD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不同类别、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中需注意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并制订其个人的具体治疗方案。为了达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最佳治疗目的,给更多的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对TMD既清晰又合理的治疗思路,从而更好地实践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因此,对TMD治疗手段的收集与整理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寻求疗效佳、经济安全、简易操作的多手段形成的综合疗法应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重点研究方向。因此我们在总结评述的同时,提出近年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然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尚需更多严谨的科研设计,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可靠性。
    • 陈丽云; 郑欣; 陈娇凤; 王小娟; 陈梅芳
    • 摘要: 目的观察黄氏浅针联合中药熏蒸对寒湿痹阻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福州市中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寒湿痹阻型TMD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针药结合组、浅针组和中药熏蒸组,每组各33例。其中针药结合组给予黄氏浅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浅针组给予单纯黄氏浅针治疗,中药熏蒸组给予单纯中药熏蒸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elkimo功能障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指数。结果经治疗后,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6.97%)均高于浅针组(81.25%)与中药熏蒸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P<0.05);针药结合组Helkimo功能障碍指数、VAS疼痛指数均优于浅针组和中药熏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9、6.071,P<0.05)。结论黄氏浅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显著改善寒湿痹阻型TMD患者临床症状,且优于单纯黄氏浅针及中药熏蒸治疗。
    • 王强; 牛梅彦; 王韬
    • 摘要: 目的研究1.5T MRI对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关节盘前移位治疗前关节盘厚度及关节间隙的测量价值及二者相关性。方法收集107例单侧发病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治疗前患者MRI图像,分为可复组(n=61)和不可复组(n=46),同期自身107例无病变侧颞颌关节为对照组。采用后处理软件在斜矢状位T2WI及PDWI上分别对双侧关节盘前、后带厚度及前、上、后关节间隙分别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可复组患侧关节前间隙较健侧增宽,关节上间隙较健侧变窄,不可复组患侧仅关节前间隙较健侧增宽(P<0.05);患侧可复组关节盘前后带及不可复组后带较健侧均有增厚(P<0.05);健侧(可复与不可复组)关节盘后带厚度与关节前间隙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8和0.711,P<0.05),可复组患侧关节盘后带厚度与关节前间隙呈正相关性(r=0.413,P=0.001),但不可复组关节盘后带厚度与关节前间隙无相关性(r=0.249,P=0.096)。结论MR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客观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李萍; 朱耀旻; 朱艳艳
    • 摘要: 报告1例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正颌+颏成形同期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保证呼吸道通畅,做好切口护理,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代金氏管喂食行营养支持,教会患者口腔冲洗、使用代金氏管喂食及张口训练。出院1个月后患者恢复良好。
    • 沈奕洋; 冯筱妍; 张晨星; 李娟; 林军
    • 摘要: 骨性Ⅱ类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问题,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 OSAHS)。该文报道1例数字化多学科联合治疗骨性Ⅱ类高角伴有OSAHS及双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成年男性患者病例。治疗后患者的OSAHS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小颌畸形得以纠正,面部软组织侧貌也得到了改善,关节症状得到控制。该病例显示数字化指导呼吸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对该类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王媛; 单玲玲; 杜信
    • 摘要: 目的探讨微针刀联合3M康复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syn-drome,TMJ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MJDS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予单纯3M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微针刀联合3M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下颌功能损害评分(mandibular function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MFIQ)、最大主动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功能障碍指数、CMI评分及MFI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O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针刀联合3M康复技术可明显改善TMJDS患者的疼痛及颞下颌功能活动,有效提高患者的MMO,降低下颌功能的受损程度,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 胡佳艺; 薛明飞; 吴国荣; 束为
    • 摘要: 目的 对比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人采用改良赵氏雷火灸疗法和自制中药包外敷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纳入研究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雀啄灸法雷火灸于压痛区及下关穴,同时配合药棒局部推拿关节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包局部热敷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开口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火灸较中药外敷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越。
    • 刘宇; 王海鑫; 张复光; 薛雷
    • 摘要: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破治疗.对照组治疗4~12周,联合组治疗5~7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张口度、临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Fricton指数法评价下颌功能,以及关节液中相关因子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Heikimo、OHIP-14、JN、MM、MP、JP评分以及TNF-α、IL-1水平均显著降低,最大张口度、DI评分以及TGF-β1、IGF-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可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效缓解骨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缓解关节软骨损伤.
    • 史文伟; 程秀芳
    • 摘要: 介绍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对国内外的下颌运动描记仪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为下颌运动描记仪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新的思路.
    • 陈晓雨; 唐雯; 谢理哲; 李青奕; 严斌
    • 摘要: 近年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病率越来越高,且病因复杂.下颌运动轨迹观测能够针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运动能力及协调性进行诊断分析,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修复及外科治疗过程中,对TMD的诊断分析及疗效评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