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0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640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兽医导刊、福建畜牧兽医、甘肃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九届兽医发展高层论坛 、第三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研讨会暨“瑞普杯”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论坛、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等;产后瘫痪的相关文献由1087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引绪、刘永明、李宗才等。

产后瘫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78 占比:10.7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5640 占比:89.11%

总计:6329篇

产后瘫痪—发文趋势图

产后瘫痪

-研究学者

  • 侯引绪
  • 刘永明
  • 李宗才
  • 王慧
  • 王胜义
  • 刘小明
  • 李树志
  • 王磊
  • 薛志成
  • 贺永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阿布力皮孜·买买提
    • 摘要: 母牛产后瘫痪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呈散发性,但部分饲养管理薄弱的牛场发病率可高达20%~30%,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妥当,60%~70%的患病牛最终或因身体机能不可逆损伤被淘汰,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诊疗护理及预防措施,旨在尽量避免或控制本病在牛养殖生产实际中的发生发展,降低养殖场户经济损失。
    • 赵健; 邓胜利; 金建平
    • 摘要: 为了在临床实践诊疗中更加精准的确诊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病,结合认真、精心的按照兽医医嘱做好护理工作,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笔者将近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例确诊奶牛瘫痪病及其诊疗过程中,因护理不当而导致淘汰的事件进行了细致的综合分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张立平; 尤秀花
    • 摘要: 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饲养管理不断细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妊娠母猪在产后极易发生产后瘫痪,产后瘫痪主要指母猪在产仔猪后出现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不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在每个国家都会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母猪出现失去知觉、四肢瘫痪。产后瘫痪急性发病在产仔猪后6~12 h内便会出现相对应的症状。慢性发病在产后的2~5 d内出现对应临床症状,该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妊娠母猪病死率非常高。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畜牧生产化效率。
    • 谭继忠
    • 摘要: 围产期指的是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21天,此阶段奶牛经历怀孕晚期到产犊泌乳的转变,这一转变涉及到生理瘤胃功能、日粮及DMI等应激变化,管理或营养方案不当会对奶牛造成非常大的代谢障碍。奶牛围产期代谢病高发,死淘率高于任何阶段,研究表明,奶牛高达80%的代谢障碍或生产疾病发生于围产期,包括难产、产后瘫痪、胎衣不下、酮病、乳房炎、子宫炎、真胃移位等,管理好的牛群奶牛产后60天淘汰率<8%,但部分牧场可达30%-40%。因此,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重点阐述奶牛围产期营养和饲养管理关键点。
    • 鲍小莹
    • 摘要: 产后瘫痪症是最为常见的羊产后综合症之一。它受长期营养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大,可造成羊机能不断降低,甚至心力衰竭而亡。隆林黑山羊是我国一种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优良的地方羊品种。本文以隆林散养山羊产后瘫痪症为例,探讨羊常见的产后综合征,以及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旨在为我国羊产后综合征的科学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 魏春光
    • 摘要: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很多疾病都会影响机体健康状况和泌乳量,其中一个影响较为严重的因素是产后瘫痪。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为低血钙症或者乳热症,通常是分娩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病牛主要特征是卧地不起,四肢瘫痪,失去知觉,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停止反刍,胃肠蠕动缓慢,甚至发生死亡,有时发病率能够达到25%~30%。通常高产奶牛群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造成较大危害。现概述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措施。
    • 周措吉
    • 摘要: 母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容易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缺乏钙、磷等矿物质造成的。母牛产后瘫痪主要发生于高产母牛,且该病全年四季皆可发生,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牛产后瘫痪一般发生在母牛分娩后3 d以内。一旦出现该病,母牛会表现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呼吸减慢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母牛被淘汰,对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母牛分娩后瘫痪现象的发生。
    • 韩洁茹; 冯燕平; 淡江华
    • 摘要: 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母猪产后突然瘫痪,站立不起、食欲减退、泌乳减少或停止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主要分析了引起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户解决母猪产后瘫痪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 余淑琴
    • 摘要: 在经济发展中,畜牧业是重要支撑力量。母畜作为繁殖主体,保证其健康尤为重要。母畜养殖期间,易于出现产后瘫痪现象,影响母畜产后恢复及哺乳,降低了仔畜成活率,因此积极做好诊治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母畜产后瘫痪的中兽医治疗方法展开了深入探析。
    • 周剑辉
    • 摘要: 母牛产后瘫痪是当前养牛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多发于经产奶母牛分娩前后。该病发病突然, 若诊治不及时则可能在发病后的几个小时内发生死亡,若诊治及时其治愈率比较高,可达90% 以上。引起母牛生产瘫痪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是由于母牛的饲养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饲养人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发病症状,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密切关注母牛的健康状况,及时进行正确的诊疗,对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