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音乐观

音乐观

音乐观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1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17731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琴童、北方音乐等; 音乐观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丽燕、任坤章、傅丽娜等。

音乐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91%

专利文献>

论文:17731 占比:99.09%

总计:17893篇

音乐观—发文趋势图

音乐观

-研究学者

  • 王丽燕
  • 任坤章
  • 傅丽娜
  • 吴晶
  • 宋雨
  • 徐玲春
  • 扈婷玉
  • 朱泓桥
  • 李业道
  • 杨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桂珍
    • 摘要: 诗与乐的配合方式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学史、中国诗歌史的演进,诗乐"和"的基本性格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中国人完成德性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标准.中华文明史上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传统,即"诗乐传统":"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是中华诗乐传统的理论基石;"声""音""乐"三分理论是中华诗乐传统形成的基点;"为人生而艺术"是中华诗乐文化精神的核心.中华诗乐传统所蕴含的"中和"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 邝其立
    • 摘要: 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模拟了一场晦明捭阖的讨论.秦客为儒家传统乐论代言,嵇康则借东野主人之口予以回应.主人指斥儒家礼乐论存在一难以实现的折衷:礼乐以情为本,但因人而异的情感或会妨害礼乐的客观性、普遍性.通过解构传统乐论,嵇康建构出一套形式化的音乐观,即认为音乐不含任何经验性内容,是纯形式之美.他对儒家乐论的批判,揭示出儒家礼乐以情为本的特点:作为教化工具,礼乐须以人情为其现实基础,所以不能“无情”.而有意摆脱政教负担的嵇康,则可以从至人养生的角度重审音乐,作出新解.最后一段答问中,嵇康在承认“声无哀乐”的前提下,迂曲地重新阐释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命题,并展现出圣人“任自然”与“崇礼教”两种颇为相斥的面向.这套两可的圣人观,反映了六朝学人与传统若即若离的思想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声无哀乐论》是考察汉晋之际思想变迁的绝佳参照点.
    • 白冬芳
    • 摘要: 绪言《世说新语》载:“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里的“丝”指的是丝弦乐器,如琵琶;“竹”指的是管乐,如竹笛;“肉”指的是人声。这段话大体反映了古人在晋代的音乐观:丝弦不如箫笛,最佳乃是人声。它盛赞了声乐的艺术魅力,认为最动听的声音是人声。
    • 朱泓桥
    • 摘要: 18世纪不仅是启蒙运动发展的高潮时期,也是音乐风貌蜕变转型的关键时期,音乐风貌的新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在众多启蒙思想家中,卢梭对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作为音乐家,卢梭不仅通过明确的理论和创作促进音乐风格的革新,见证音乐审美趣味的变化,还对同时代乃至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重识音乐家卢梭,重探其音乐观及音乐活动轨迹,对于了解特定时期欧洲音乐史发展的全貌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 张戈
    • 摘要: 已经记不得第一次到昆明的日子,那还是在办《音响世界》的时候,走访商家,拜访发烧友,寻访作者。就知道有一位非常喜欢音乐的高手,开了一家唱片店,生意做得不错。也不记得是在哪个场合与他相识,只是觉得此君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懂音乐,能写出好文章。便时常约他赐稿,却总是没有下文。
    • 朱泓桥
    • 摘要: 18世纪不仅是启蒙运动发展的高潮时期,也是音乐风貌蜕变转型的关键时期,音乐风貌的新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在众多启蒙思想家中,卢梭对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作为音乐家,卢梭不仅通过明确的理论和创作促进音乐风格的革新,见证音乐审美趣味的变化,还对同时代乃至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重识音乐家卢梭,重探其音乐观及音乐活动轨迹,对于了解特定时期欧洲音乐史发展的全貌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 王月颖
    • 摘要: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可以起到教化人们的道德,以及消遣闲暇和精神享受的作用,具有的"煽动力量".同时,他肯定音乐的"净化"作用,认为音乐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平复人们哀伤、恐惧,甚至能够平复宗教狂热的情绪.在亚里士多德一贯的中道论中,其视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和谐,他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塑造人们和谐中道的性格,并把音乐列为教育课程.在他看来,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和对自由人有价值的学习.应该说,亚里士多德是从事音乐教育的先行者.
    • 唐大林
    • 摘要: 文章通过对有关德彪西创作观念研究的文献梳理,以及结合德彪西自述的相关言论,得出他的音乐观是一种近乎于自然的、运动的,以及顺应心灵的理念,其不希望音乐被传统框架所桎梏,而是期望创作应该从结构、风格等方面得以创新并归之于自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