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靶向

靶向

靶向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524篇,主要集中在药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3601篇;相关期刊482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2010年全国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2008年超声医学新技术研讨会等;靶向的相关文献由28222位作者贡献,包括陆伟跃、金涛、史向阳等。

靶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5 占比:6.3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3601 占比:93.65%

总计:14524篇

靶向—发文趋势图

靶向

-研究学者

  • 陆伟跃
  • 金涛
  • 史向阳
  • 何丹农
  • 谢操
  • 王海鹰
  • 魏于全
  • 史子啸
  • 王志刚
  • 何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孟德峰; 李长仔; 吴春涛
    • 摘要: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是两类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等生命活动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且lncRNA还可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与miRNA靶向结合,调控miRNA靶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INC02532可靶向结合miR-129-5p和miR-490-5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但对胰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还未知。目的:探讨LINC02532对胰腺癌干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①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测证实为胰腺癌且经手术切除的56例患者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INC02532和miR-145的表达水平;②以CD24^(+)CD44^(+)ESA^(+)为表面标记,流式细胞术在人胰腺癌细胞PANC-1中分选胰腺癌干细胞,分为正常组、si-LINC02532组(转染LINC02532小干扰RNA)、si-NC组(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si-LINC02532+anti-miR-145组(共转染LINC02532小干扰RNA和miR-145抑制剂)和si-LINC02532+anti-miR-NC组(共转染LINC02532小干扰RNA和miR-145抑制剂阴性对照序列)。转染12 h后,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INC02532和miR-145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21、Bax、Caspases-3、E-钙黏附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与LINC02532调控关系。结果与结论:①与癌旁组织比较,胰腺癌组织中LINC02532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LINC02532在胰腺癌干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145表达。与si-LINC02532+anti-miR-NC组比较,si-LINC02532+anti-miR-145组胰腺癌干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及P21、Bax、Caspase-3和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④结果表明,LINC0253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下调其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145表达进而抑制胰腺癌干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 王海龙; 李龙; 王建元; 闫斌; 西尔艾力; 陈洪涛; 伊力哈木·托合提
    •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可充当microRNA(miRNA)的"海绵"调节哺乳动物的基因表达.但circRNA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特征和分子机制以及其潜在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尚未有相关报道.目的:基于骨质疏松相关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互作网络及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可能通过竞争性内源RNA(ceRNA)机制,并对筛选出的参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circRNA进行功能和机制验证.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中的骨质疏松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随后,对miRNA预测的共表达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采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细胞分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筛选出的circ_0076906和其靶向的miR-29b及骨糖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茜素红染色检测骨形成情况,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以检测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结论:①实验从GEO数据库中最终筛选了5个共表达circRNA(如circ_0076906,circ_0004276和circ_0003060等)、10个共表达miRNA(如miR-183-5p,miR-29b和hsa-miR-15b-3p等)以及241个共表达mRNA(如骨糖蛋白基因、SMARCC1和LRP6等),并成功构建了骨质疏松相关circRNA-miRNA-mRNA网络;②GO分析结果揭示了78个生物过程,其主要包括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等功能;③KEGG分析FoxO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传导途径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④对筛选出的差异显著同时有靶向关系的circ_0076906、miR-29b和骨糖蛋白验证结果显示,circ_0076906、miR-29b及骨糖蛋白基因在疏松症患者和对照组骨组织和血清中均呈差异表达,circ_0076906可诱导成骨分化,其沉默可抑制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和RUNX2)表达,circ_0076906可充当miR-29b调节的骨糖蛋白基因表达的海绵;⑤上述数据说明,实验成功构建了骨质疏松circRNA-miRNA-mRNA网络,筛选出的circ_0076906和其靶向的miR-29b及骨糖蛋白基因可能在骨质疏松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人间充质干细胞中circ_0076906通过竞争性抑制miR-29b从而促进骨糖蛋白表达,缓解骨质疏松症并促进成骨分化.该研究方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XY20190501-1.
    • 孟德峰; 李长仔; 吴春涛
    • 摘要: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是两类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等生命活动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且lncRNA还可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与miRNA靶向结合,调控miRNA靶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LINC02532可靶向结合miR-129-5p和miR-490-5p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但对胰腺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还未知.目的:探讨LINC02532对胰腺癌干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①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测证实为胰腺癌且经手术切除的56例患者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INC02532和miR-145的表达水平;②以CD24+CD44+ESA+为表面标记,流式细胞术在人胰腺癌细胞PANC-1中分选胰腺癌干细胞,分为正常组、si-LINC02532组(转染LINC02532小干扰RNA)、si-NC组(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si-LINC02532+anti-miR-145组(共转染LINC02532小干扰RNA和miR-145抑制剂)和si-LINC02532+anti-miR-NC组(共转染LINC02532小干扰RNA和miR-145抑制剂阴性对照序列).转染12 h后,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INC02532和miR-145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21、Bax、Caspases-3、E-钙黏附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与LINC02532调控关系.结果与结论:①与癌旁组织比较,胰腺癌组织中LINC02532表达水平升高(P < 0.05),miR-145表达水平降低(P < 0.05);②与si-NC组比较, si-LINC02532组胰腺癌干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率及P21、Bax、Caspase-3和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而si-NC组与正常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LINC02532在胰腺癌干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145表达.与si-LINC02532+anti-miR-NC组比较,si-LINC02532+anti-miR-145组胰腺癌干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细胞凋亡率及P21、Bax、Caspase-3和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④结果表明,LINC0253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下调其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145表达进而抑制胰腺癌干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 张文典; 崔杰; 夏一帆; 段少峰
    • 摘要: 目的基于阴离子脂质体制备一种叶酸靶向miR-221反义寡核苷酸(anti-miR-221)递送系统,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肝癌效果。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叶酸靶向anti-miR-221脂质体(FRL),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以钙黄绿素为模型药物,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观察所制叶酸靶向阴离子脂质体在人肝癌HepG_(2)细胞中的靶向递送效果。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RL对HepG_(2)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所制FRL的粒径为(172.70±3.76)nm,Zeta电位为(-1.16±0.15)mV,包封率为(83.53±1.85)%。体外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叶酸靶向阴离子脂质体成功将模型药物钙黄绿素递送至HepG2细胞中,且递送效率高于普通非靶向脂质体(P<0.01)。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FRL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普通非靶向脂质体作用后的细胞(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FRL可使细胞的S期缩短,并将细胞阻滞于G_(0)/G_(1)、G_(2)/M期。结论FRL可以较好地包封anti-miR-221,并成功将其递送至肝癌HepG_(2)细胞中,而且在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呈现出良好的体外抗肝癌效果。
    • 许仕琳; 许海燕
    • 摘要: 单克隆抗体已经广泛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但由于肿瘤属于异质性疾病,涉及介导疾病进展的多种配受体信号变化以及信号级联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针对单一抗原的治疗难以有效抑制疾病的进程,而阻断多种不同的病理因素和途径是有望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等在不断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设计工程化的治疗性抗体或可为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具有两种抗体特异性的人工抗体,可以同时识别不同的抗原或表位,由此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可以将T细胞重定向至肿瘤细胞并同时阻断两条不同的或相互串扰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纳米载体技术则为双抗体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新工具。本文首先对双特异性抗体的生产和制备做简要介绍,然后对双特异性抗体在恶性血液肿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和头颈癌等)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分类介绍,并进一步介绍了双特异性抗体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形成的递送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双特异性抗体在设计和医学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纳米技术介导的靶向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双特异性抗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疫苗等其他疗法联合应用的可能。
    • 张驰; 史清明; 顾康生
    • 摘要: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P53共变对靶向+化疗治疗老年肺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94例老年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因突变及治疗方式分为A组(n=24,EGFR突变,靶向治疗)、B组(n=20,EGFR+TP53共变,靶向治疗)、C组(n=24,EGFR突变,化疗+靶向治疗)、D组(n=26,EGFR+TP53共变,化疗+靶向治疗),评价4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高于B组,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TP53对老年肺腺癌患者靶向治疗有负向作用,EGFR+TP53双共变时靶向结合化疗更好,而化疗改变TP53负向的影响,提高靶向联合化疗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高。
    • 巫瑶; 于洋; 朱玲; 王霞; 万莉红
    • 摘要: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直径约40-100 nm的盘状囊泡,具有天然脂质双分子层,其内包含了复杂的RNA和蛋白质。大多数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能产生外泌体,这些外泌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天然内源性纳米级载体,外泌体具有毒性小、稳定性好、、渗透性好、靶向归巢性强、能透过血脑屏障、可包载的物质种类多等特点,故可能成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本文主要介绍外泌体的基本性质、制备、载药方式,并归纳了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 王琦; 朱旭娜; 刘丽东
    • 摘要: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肝癌患者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常规和增强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且相对准确的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诊断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其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疗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肝癌靶向对比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影像学和非靶向对比剂检查的不足,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肝癌靶向对比剂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陶陶(编译)
    • 摘要: 封面图展示的是在血液和组织中,脂质纳米颗粒(图中的球体)正在使用抗体以特异性地靶向T细胞对抗CD5蛋白(图中蓝色部分为抗体;红色部分为CD5)。这些纳米颗粒将mRNA传递给T细胞,在体内对其重新编程,使其瞬间表达靶向致病性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金色部分)。在小鼠模型试验中,经过活体工程的T细胞可以缓解其心脏纤维化并改善心脏功能。
    • 潘振华; 刘红雨; 陈军
    • 摘要: 肺癌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耐药和复发是肺癌致死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在肺癌组织和细胞中存在一小群具有干性样特征的细胞,这群细胞被证实能够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无限增殖,在体内可以高效成瘤,能在放疗和化疗中存活,最终引起肺癌的耐药和复发。本文着重针对肺癌干性样细胞的来源、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鉴定方法以及广谱耐药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诊断和靶向策略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