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面积变化

面积变化

面积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测绘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0873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灾害学、湖泊科学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4年学术年会暨2014年第十九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多喷嘴对置式煤气化技术推广及应用研讨会等;面积变化的相关文献由47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霞、钟兵、黄雪涛等。

面积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0873 占比:99.71%

总计:40990篇

面积变化—发文趋势图

面积变化

-研究学者

  • 王海霞
  • 钟兵
  • 黄雪涛
  • 刘宗泽
  • 毋青松
  • 董新婷
  • 赵炜
  • 刘彦臣
  • 刘海启
  • 周辰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庆吉; 李晓东
    • 摘要: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湖泊面积持续萎缩的问题,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等方法,分析达里诺尔湖泊面积的变化状况及变化的驱动力因素。1989—2020年达里诺尔湖湖泊面积呈下降态势,缩减了32.34 km^(2),2000—2010年湖泊面积缩减幅度最大。研究表明,达里诺尔湖泊面积缩减的主要自然因素为多年来气温升高导致的蒸发量增大,以及降水量波动幅度较大,入湖水量不断减少,主要人为因素为耕地面积、牲畜存栏量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快速增加,致使水资源消耗急剧增长和生态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生态质量逐渐恶化。
    • 赵娅南; 王聪华; 罗峰; 李登科
    • 摘要: 针对高原湖泊面积监测问题,采用2017年4月和2018年4月的SPOT6遥感影像,结合DEM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图像镶嵌、正射校正和Gram-Schmidt Pan Sharpening算法融合等处理;再利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提取湖泊整体;然后通过高斯低通滤波器突出水体特征,结合目视解译,选取合适的阈值精确划分水体边界;最后统计得到玛旁雍错湖泊的面积。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4月,玛旁雍错湖泊总面积由412万km2减少到411.4万km2,平均退缩率为0.1%。通过分析普兰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发现,玛旁雍错湖泊的萎缩与当年降水量变化和气温变化有关,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泊萎缩,说明气象变化对玛旁雍错湖泊面积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 焦瑞峰; 葛雷; 黄翀
    • 摘要: 为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掌握湿地变化趋势,以1986—2018年间15 a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ERDAS 9.0和ArcGIS 10.3平台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遥感解译,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和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湿地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分布在沿海区域,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整体下降,其中自然湿地萎缩严重,人工湿地增长迅速,湿地面积和结构均发生较显著变化,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是湿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表明:基于遥感解译,采用ERDAS 9.0和ArcGIS 10.3平台能快速获取较多湿地类型信息,提高提取精度,可为大范围土地利用分类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 李炎臻; 刘小慧; 李毓炜; 高凡
    • 摘要: 为精准研究乌伦古湖面积变化趋势,利用研究区1989~2017年高分辨率Landsat遥感影像,在分析不同水体提取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提取乌伦古湖水体面积,识别乌伦古湖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面积2002年最大(1045.33 km2),2006年最小(1010.03 km2).总体而言,近30 a乌伦古湖水域面积变化呈扩张-缩小-扩张-相对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2002~2006年为湖泊萎缩最显著的时期,与该时期乌伦古河出现季节性断流导致入湖水量急剧减少的现象一致.
    • 郝美玉; 罗泽
    • 摘要: 本研究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使用Landsat影像进行像元级融合,重构目标年份最小云量影像集。基于水体指数方法,经过人工修正和精度验证,获得了1987–2017年11期青海湖水体边界数据集。数据集时间序列较长且包含湖泊面积等属性信息,可作为湖泊时空变化、湖泊水量变化评估的基础数据,也可作为水资源变化、湖泊与气候变化相应等研究的重要依据。
    • 耿晓庆; 胡兆民; 赵霞; 沈海花; 方精云
    • 摘要: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数量多,面积大,占内蒙古湖泊总面积的58%。近年来该地区湖泊趋于萎缩,但是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大型湖泊,缺乏对该地区湖泊整体,尤其是小型湖泊(<1 km^(2))的研究。通过利用Landsat系列(TM、ETM+、OLI)卫星数据,参照该地区湖泊图集、湖泊名录以及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分析了1986—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湖泊数量和面积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候和人类活动资料,讨论湖泊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30 a呼伦贝尔地区湖泊显著萎缩,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是小型湖泊,新增5个,干涸19个,总面积减小超过30%。2000年前各类型湖泊面积均有增加,1998年降水量最大,湖泊面积相应达到峰值;2000—2010年湖泊面积呈萎缩趋势;2010年以后有所回升。将湖泊面积与气候条件(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及人为活动因子(放牧强度、原煤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湖泊面积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 郝美玉; 罗泽
    • 摘要: 本研究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GEE),使用Landsat影像进行像元级融合,重构目标年份最小云量影像集.基于水体指数方法,经过人工修正和精度验证,获得了1987–2017年11期青海湖水体边界数据集.数据集时间序列较长且包含湖泊面积等属性信息,可作为湖泊时空变化、湖泊水量变化评估的基础数据,也可作为水资源变化、湖泊与气候变化相应等研究的重要依据.
    • 丁洪
    • 摘要: 数学学习离不开"定量"和"定性".其中,侧重行为操作的"定量刻画",通过问题驱动、知识迁移和对比展示,实现初探激趣、再探体验和深探建构,助推线性理解的发生;侧重思维操作的"定性把握",通过分类定性和分层定性,实现二维理解和多维联系,助推结构理解的生发.最终,实现探索活动的温度可感、广度可拓和深度可测.
    • 刘烨焜
    • 摘要: 应用Landsat和Sentinel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水体指数法和人机交互修正提取方法,提取1973—2018年岱海湖面积,对面积变化进行时空分析,并对影响其变化的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岱海湖面积呈明显减小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缩减最为显著,年缩减率达到3.02 km^(2)。水体面积有明显季节性变化,春季到夏季面积增加,夏季到秋季面积有所下降;从秋季到第二年春季,面积又会出现小幅度增加。岱海湖各个方位面积都出现萎缩态势,西南方向面积缩减最为严重,缩减了29.02 km^(2)。气象因子对水体面积变化影响较大,研究表明:气温逐年升高引起湖泊水体面积不断缩小,短期内蒸发量增大会导致水体面积缩小,长期水体面积缩小也会反作用于蒸发量,使其逐年减少。降水量与水体面积呈现减少趋势,二者具有正相关性。此外人类活动造成的工农业用水量增加、水源补给渠道阻塞或不畅和环境污染加重都改变着湖泊演化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