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陶冶

陶冶

陶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0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0篇、相关期刊435种,包括成才之路、现代教育、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等; 陶冶的相关文献由584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明海、陈冬华、严本敏等。

陶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0 占比:100.00%

总计:600篇

陶冶—发文趋势图

陶冶

-研究学者

  • 曹明海
  • 陈冬华
  • 严本敏
  • 仲煜
  • 何兴红
  • 冬雪
  • 冯爱东
  • 刘婕
  • 刘梦蝶
  • 唐长久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能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获得美的滋养陶冶,便会感到人生充满盎然的生机趣味。所谓“时时处处”,自然不止于风花雪月与琴棋书画,更在草木虫鱼四时万物、在柴米油盐人间烟火。但“时时处处获得美的滋养陶冶”并不容易,首要的是需对这一切美好有着敏锐而丰富的感受,这便是美育的意义。
    • 曾茵
    • 摘要: 从教近30年,我从未离开语文教学岗位,历经16年高中、13年初中的语文教学,几次实现初中、高中教学大循环。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渐渐悟出一个道理,即语文教学除了要达成工具性目标,更应追求人文性目标。简单地说,就是用语文陶冶学生的心灵。中学教学每天都在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转,很多老师或许满足于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常态。我常想,我们真正关注、在乎过这些“无处安放青春”的学生们的感受和渴求吗?每天踏进校门.
    • 支文梅
    • 摘要: 美育是我国新时代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小学生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而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如何让美育在小学歌唱课中发挥它的功能呢?对此,本文将从“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的价值出发,围绕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应用现状,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和音乐学科知识体系总结几条“情境-陶冶”音乐教学模式在小学歌唱课的应用策略,并针对小学歌唱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 路学军
    • 摘要: 先秦是中国陶冶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研究先秦陶冶文化必须改变当下重器物、轻文献的倾向,做到考古、艺术和文献并重。作为古典文献的代表,先秦诸子文献对先秦制陶业和陶冶文化发展有一定记述,其记载虽较为分散,但内涵却相当丰富,涵盖诸子思想、陶冶生产流通以及陶器品种和用途等内容。鉴于目前先秦诸子陶冶文献整理不完善,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探索,系统整理先秦陶冶文献,是_项必要且很有意义的工作。
    • 王永宏
    • 摘要: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重中之重。精准识别字、词、句中所凝结的情感是帮助学生体会、并得到陶冶的好办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阅读文章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精准识别。此时教师要通过布置识别任务和增加沟通频率来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识别准备,进而在精准识别字词句时有着积极的表现。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积累和应用,由此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规律,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日后的语文学习之路扫清阻碍。
    • 崔航
    • 摘要: 音乐能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可以满足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丰富其课后文娱生活,还可以传播正能量,以音乐艺术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广大未成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养,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音乐美育对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 赵滢纳;
    • 摘要: 优雅是一种和谐,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提到优雅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服装设计师,她用作品把女性的优雅和对细节品质极高的坚持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就是加布里埃拉·赫斯特(Gabriela Hearst)。
    • 詹长荣
    • 摘要: 一节语文课,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熏陶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性情,让学生实现美的精神享受,在美的体验中阅读文章、理解文章、诵 读文章,得到审美教育,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圣地。因此农村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使学生感受语文的美,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能力。
    • 黄瑞毅
    • 摘要: 作为班主任,更注重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这种具有审美意境和价值的班主任工作艺术,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本文从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创设学生喜欢的育人环境、建设班级美育风格、引导学生发现美、鼓励学生张扬美几方面进行阐述,体现教师艺术化的育人实践,展示教师对学生甘泉般的浸润教育,展现了教师培养具有高雅品性的学生的育人理念。
    • 李倩雯
    • 摘要: 历史核心素养是当今历史教学最为热门的理念 , 也是广大历史教师教学的新追求。历史核心素养涵盖了核心唯物史观 , 让学生跨越时空了解人类发展历史 , 尤其是感悟民族奋斗历史 , 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师要合理融入国内外时事新闻 , 带领学生分析历史素材 , 培育学生的敏锐的历史分析和判断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