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陕南地区

陕南地区

陕南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782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新西部(下旬刊)、山西农经、当代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Summit Forum in 2011 & the Second Design Academic Conference of Chinese Worldwide (IDM 2011)(2011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华人设计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等;陕南地区的相关文献由5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双、李文正、杜建括等。

陕南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 占比:2.6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782 占比:97.27%

总计:13141篇

陕南地区—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义学
    • 摘要: 陕南3市28个县(区),总面积7.02万平方公里,超过40%的面积属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地区经济总量仅占陕西全省的13.1%,曾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对实际,“十四五”期间,陕南地区该如何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 李彬; 张文; 文冉
    • 摘要: 中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区域构造应力场各向异性显著,了解地区地壳应力状态是判断隧道设计阶段线路布设合理性的基础,也是预测隧道施工过程可能出现岩爆、断层滑动等其他工程灾害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陕南特长高速公路隧道现今地应力状态,基于古仙洞隧道钻孔(ZK10钻孔)与化龙山隧道钻孔(ZK11钻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两隧道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古仙洞和化龙山特长深埋隧道最大埋深处S_(H)值分别为13 MPa和22 MPa;古仙洞与化龙山隧道的应力关系分别为S_(H)>S_(h)>S_(v)和S_(H)>S_(v)>S_(h),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S_(H)方向为近北西—北西西向,与区域现今构造活动背景基本一致,主要受秦岭造山带活动断裂影响。基于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断依据认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夹角,有利于隧道围岩稳定,研究区内古仙洞与化龙山隧道的总体布置是合理的;采用岩石强度应力比法、陶振宇判据、Russenes判据和岩石应力强度比法综合判定研究区内两隧道不具备发生中等强度以上等级岩爆的可能;利用莫尔-库伦准则及拜尔定律,摩擦系数μ取0.6~1.0,对研究区内两隧道的现今地应力状态分析后发现,两隧道附近断裂带的地应力大小未达到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处于较稳定的应力状态。
    • 张磊; 马乔璐; 史珂; 赵敬源; 冯翠; 郭成睿
    • 摘要: 在中国的乡村民居建设中,不同气候区下的民居表现出各自独有的建造特征,建筑立面是有效回应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陕南新民居的建筑热环境现状,提高民居室内热舒适性,通过对安康市江安村典型新民居热环境实测分析,发现陕南新民居的立面各部分构造的传热系数与规范要求的传热系数相差较远,从而导致了民居室内热环境不适宜。结果表明:在建筑朝向以地形为优先条件下,可以通过优化民居立面的构造做法有效改善新民居室内热环境和建筑的保温性。根据建筑立面的面积大小权重排序为墙体,屋面,窗户,门,系统地构建优化策略。将外墙改为使用页岩空心砖,在构造层中加入30 mm聚丙苯板保温层,并将北向墙体厚度增加至370 mm;屋面采用厚炉渣混凝土构造的保温层,加入一定厚度的厚炉渣混凝土来调整屋面的构造层次;门窗选择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减少热散失,综合提高新民居建筑立面各部分的热工性能。
    • 张秀楠; 王静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了一种新兴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构建陕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近几年间相关指标的具体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南地区近年来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陕南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扩大数字网络的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重视创新技术的培养等,以期对陕南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转型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刘少琪; 王静
    • 摘要: 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陕南地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多面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陕南地区虽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交通便利等优势,并紧跟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但由于其发展基础薄弱,导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较为缓慢。文章针对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威胁以及机会,为陕南地区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 杨宝国
    • 摘要: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分析了陕南地区贫困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5个方面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可持续减贫策略,并建立相应的可持续减贫保障机制。当前,陕南地区绝对贫困基本消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未来应聚焦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宜居、从扶贫扶志扶智到乡风文明、从基层党建扶贫到治理有效、从扶贫主体到振兴队伍等策略的不断升级,完善制度供给与资金来源保障机制,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杨晓; 薛新雅
    •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靠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要靠广大农民的努力奋斗。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带动了乡村农民依靠自主创业来促进农村发展的热情。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创业的耦合机制,发现两者之间能够互相影响,融合发展。简述陕南地区乡村发展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农民创业绩效的因素。为了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提出构建陕南地区农民创业的长效促进机制:加强政策支持,让农民“敢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让农民“想创业”;提高主体优势,让农民“争创业”;加大推进力度,让农民“创成业”。
    • 敖义俊; 胡麟虹; 李云; 饶文轩; 邓家锐; 张波
    • 摘要: 陕南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受秦岭山脉的影响冬季可阻断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形成有利于柑橘安全越冬的逆温小气候,即秦岭山脉南麓海拔800米以下的浅山地带,冬季极端低温条件下,极端低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越高越暖),海拔每升高100米,极端低温升高0.8~1.2°C。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域年平均气温12.7~16.7°C。
    • 黄路阳
    • 摘要: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陕南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师资队伍配置不均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差距较大、城乡学校生源差异明显、缺乏办学特色等问题。实现陕南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均衡配置师资力量;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合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吸引农村优质生源留在当地学校就学;凝练办学特色。
    • 陈炜; 刘妞; 吴蔚晨冕
    • 摘要: 目的基于陕南地区2000-2016年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农用物资(化肥、农膜、灌溉和农机)投入所引起的碳排放,揭示该地区2000-2016年种植业碳排放的变化规律,分析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发展间“耦合脱钩”的关系。方法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陕南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特征以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陕南地区2000-2016年种植业碳排放呈升高的趋势,而种植业碳排放增速呈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城市间种植业碳排放存在显著差异;(2)化肥的使用是该地区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碳排放总量的75%;2000-2016年陕南地区单位GDP碳排放比逐渐降低,且地区间差异减小;(3)商洛市和汉中市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GDP处于脱钩状态,而安康市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GDP仍处于耦合状态。陕南地区应优化种植业物资的投入,促进形成低碳农业和农业GDP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