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附着基

附着基

附着基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普通生物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4328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海洋科学、河北渔业、海洋渔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附着基的相关文献由83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成胜、王印庚、廖梅杰等。

附着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4328 占比:99.95%

总计:214438篇

附着基—发文趋势图

附着基

-研究学者

  • 杨成胜
  • 王印庚
  • 廖梅杰
  • 李彬
  • 丁刚
  • 于瑞海
  • 吕建福
  • 徐开达
  • 李琪
  • 杨书戈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穆显鑫; 苗德霞; 孙丹妮; 张文平; 闫密; 陈会娟; 朱明
    • 摘要: 将带有试验硝化细菌——食油假单胞菌X14-1-1的等面积陶粒、聚氯乙烯、纤维、火山岩、无纺布和流化床6种材料的附着基分别放入1 L的充气瓶内,在36°C、130 r/min的摇床上混合培养48 h后,洗脱计数测定菌种附着数量。模拟氨氮去除率试验中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0(不加硫酸铵)、10、20、30、40、50、60 mg/L,每组设3个平行。放入光照培养箱中在20°C、光照度5000 lx(光照周期12L∶12D)充氧1 L/h后,分别于第0、1、2、3、4天随机抽取10 mL水样,测定氨氮(NH_(4)^(+)-N)含量,以测定硝化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和无纺布为最适硝化细菌挂膜的附着基,聚氯乙烯为最适用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的附着基。在聚氯乙烯材质中,一次性分别加入10、20、30、40、50、60 mg/L氨氮时,其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7%、86%、86%、82%、88%和75%。在初始氨氮质量浓度50 mg/L时,该菌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最好。该菌株在海水养殖环境水质调节及养殖用水处理方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陈海昇; 刘东超; 王晓梁; 陈柏安; 徐聪
    • 摘要: [目的]探索不同附着基质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直立枝生长及藻体附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以垂直砂埋、水平砂埋、塑料网网夹、尼龙网网夹及无附着基质(对照组)五种附着方式进行实验,探究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的生长、附着能力、光合特性参数及营养含量的变化.[结果]垂直砂埋处理下,藻体的新生直立枝质量、质量长度比及球状小枝的直径与其他各组相比最优(P0.05).垂直砂埋处理对藻体总蛋白含量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对照组的1.26倍(P<0.05).[结论]长茎葡萄蕨藻直立枝以垂直砂埋附着方式生长最佳,以水平砂埋附着方式附着更牢固.
    • 晓风; 张瑜(绘图)
    • 摘要: 自由生活:装笼吊养扇贝类能靠双壳张合游动小段距离、过自甶生活,为防逃跑需养在网笼里。吊笼法:两三米长的网笼,被隔成十几层,扇贝放养在隔间里。网笼靠浮球挂在海里,收获时整笼提起,倒出扇贝。有时牡蛎养到足够强壮后,为卖相好看,也会从附着基上掰下来,养在吊笼里。
    • 田传远; 夏珮伦; 张嘉荣; 于瑞海; 郑小东; 顾忠旗; 黄继
    • 摘要: 本实验开展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亲螺人工促熟蓄养、卵囊采集、孵化、幼虫培育、变态和采苗等技术研究,同时,还开展了后期面盘幼虫对不同附着基的喜好选择性实验,以及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雌螺分批产卵,单个雌螺平均每次产出受精卵为61750粒;在水温27~29°C时,面盘幼虫经过20 d左右的生长发育,壳长达到约600μm,此时开始附着变态,由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附着后10 d左右变态为稚螺.后期面盘幼虫对附着基的选择性实验表明,固着牡蛎苗的栉孔扇贝壳和附有底栖硅藻的波纹板,是稚螺理想的附着基.不同饵料和光照对幼虫附着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附着变态期间,自然光照有利于幼虫附着变态;同时,连续投喂糠虾肉糜可显著提高幼虫变态率和稚螺成活率.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疣荔枝螺产业化繁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 李海昆; 王永旺; 刘洋; 于瑞海; 马培振; 陈洪彰; 孙长兵
    • 摘要: 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为材料,从亲贝性腺促熟培养条件和幼虫培育的盐度、密度、附着基等方面对近江牡蛎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进行探索,开展近江牡蛎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研究发现:采用升温促熟的方式进行黄河三角洲近江牡蛎亲贝促熟培养,经过40 d室内培育,性腺发育成熟;以阴干-升温水刺激方式产卵排精,亲贝精卵排放率达到80%以上;盐度20时,近江牡蛎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孵化率均最高,达到(96.96±1.91)%、(95.93±1.97)%和(95.87±0.92)%,幼虫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且显著高于25和30盐度组(P0.05)。通过幼虫培育,共获得近江牡蛎稚贝1.98亿粒;平均每个培育池附着基12万片,出苗650万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32.5×10~4粒/m^3,达到规模化苗种生产的要求。
    • 许翠娅
    • 摘要: 对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过程中4种附着基(扇贝笼、 编织袋、 遮阳网和空心砖)及其底栖微藻的种类组成、 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附着基对仿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以硅藻占绝对优势,扇贝笼、 编织袋、 遮阳网和空心砖上底栖微藻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46、2.46、2.77和3.82μg·cm-2;4种附着基上仿刺参的生长和存活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空心砖上的仿刺参生长较为缓慢,但成活率(66.5%)和产量(192.8 g·m-2)最高,扇贝笼上仿刺参的成活率(48.7%)和产量(169.8 g·m-2)仅次于空心砖,编织袋和遮阳网附着基上仿刺参的成活率和产量都较低.研究结果表明,池塘养殖仿刺参稚参的产量和成活率与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的生物量密切相关.
    • 李鲁晶1
    • 摘要: 网箱更换产卵网箱为200目筛绢网,外套0.3厘米聚乙烯网;当幼体发育到幼参,其体色开始变黑时将网箱更换成60目筛绢网;当参苗长到0.3厘米时,将网目更换成40目筛绢网;当幼体平均体长为2厘米时,将网目更换成0.3厘米聚乙烯网。网箱更换操作方法:先在排子的空格处系好要求目数的筛绢网衣,并在箱架上沿横向(或纵向)系几行(或几列)用于悬挂附着基的绳子后,再将需要更换筛绢的箱中附着基拎到已系好的网箱中,将附着基系好。
    • 耿慧霞; 颜天; 于仁成; 张清春; 孔凡洲; 周名江
    • 摘要: 本研究针对黄海绿潮早期发生过程,以浒苔生殖细胞附着生长特征为切入点,以其主要原因藻种浒苔(Ulva prolifera)为材料,对比研究了不同材料附着基质对浒苔孢子附着萌发的影响.发现孢子在2-6h内的附着率达到80%,尤其是在前2h内的附着速率最快,而且在不同材料的基质上都能完成附着萌发,但萌发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性,孢子在紫菜养殖筏架相关材料(塑料、竹片、尼龙网衣、塑料网衣)上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浅滩、礁石和养殖池相关材料(细砂、海泥、石块).浒苔孢子还可以在藻段上完成附着萌发,而橡胶和鱼粉袋相关材料对浒苔孢子的萌发存在抑制作用.对比浒苔孢子和配子的萌发特性发现两者有异同点,两者在塑料、竹片等筏架相关材料上萌发率均较高,而孢子在藻段以及橡胶浸出液和鱼粉溶液中的萌发数均显著高于配子.本研究发现紫菜养殖筏架更有利于浒苔孢子的附着萌发,这进一步说明苏北浅滩数十万亩的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形成过程中为浒苔孢子提供了重要的附着基质.本研究结果将为探讨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养殖筏架防附着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
    • 刘佳亮; 武鹏; 李君华; 李静; 王琳超; 宋盛亮; 王福辰; 曹学彬
    • 摘要: 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中设置20个1.2 m3保苗网箱进行现场试验,比较研究了波纹板式附着基、管式和网片式组合附着基、聚乙烯网片附着基、聚乙烯薄膜框式附着基、聚丙烯网片式附着基等5种类型附着基在刺参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对稚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波纹板式附着基和聚丙烯网片式附着基的茁种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而波纹板式附着基的网箱苗种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四组(P<0.05).上述结果显示,附着基类型对刺参中间培育过程中苗种成活率、增长率有显著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