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闽西

闽西

闽西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8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6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408种,包括福建党史月刊、人民政坛、炎黄纵横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华东公路科技情报网200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等;闽西的相关文献由88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学秋、刘雄、钟晋兰等。

闽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6 占比:99.8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1%

总计:877篇

闽西—发文趋势图

闽西

-研究学者

  • 郑学秋
  • 刘雄
  • 钟晋兰
  • 符维健
  • 傅柒生
  • 吴升辉
  • 苏俊才
  • 俞如先
  • 卢如昌
  • 孔祥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加斌
    • 摘要: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闽西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之一。1928年8月至1934年10月,闽西苏维埃政权就在福建的西部开展一系列立法、司法、执法的“红色法治”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大规模、成体系的法治实践。
    • 杨玉凤; 蓝松英; 林金扬
    • 摘要: 闽西是福建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较早的地方,党的八七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闽西各地建立的兵工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闽西苏区、开展军事斗争的迫切需要下诞生的。闽西红色军工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发展壮大——分散转移三个阶段。闽西军工人把一切献给党,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为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为党和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 景云; 储悦
    • 摘要: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本源,具有深化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价值意蕴。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活化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法,使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富”起来、形式“活”起来、方法“潮”起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学习教育价值,深化和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 李文春; 汤丽英
    •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普通话推广促进了区域间交流,同时也挤压了方言使用的空间。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当前能熟练运用客家方言的儿童却越来越少。通过对闽西5个客家县域3—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闽西客家儿童方言能力的概况及儿童使用方言的环境,探究影响儿童方言传承的主要原因,并针对闽西客家方言传承危机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 张凤英
    • 摘要: 傅连暲在早年生活中兼具基督徒医生、转型期知识分子、倾慕革命者三重身份。西方教会为其提供教育机会,奠定其医学专业知识基础,培养了他基督徒医生式的人道博爱精神。青年傅连暲的思想介于新旧知识分子之间,既积极推广新知识以响应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也试图从传统儒家士大夫的著作中寻找救国良方。傅连暲的三重身份是清末民国社会转型的缩影,在向西方文化、儒家文化寻求救国之路无解之后,他在与中国共产党人交往中完成思想转变,最终走上革命之路。
    • 钟日兴; 张雪英
    • 摘要: 在中央苏区时期,党在闽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宣传制度,锻炼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宣传队伍。党在闽西的革命宣传工作具有阶级性、群众性、广泛性、针对性、动员性、反复性等特点,在思想舆论引领、文化价值引导、鼓动争取群众、保证革命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形成独特的革命文化,有效地推动土地革命的深入进行。
    • 兰春福
    • 摘要: “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金交椅。”这首广泛流传于福建龙岩(通称闽西)地区的当地民谣,道出了福建龙岩梅花山的美丽与神奇。梅花山,一个不被很多人知道的美丽生态地方,一个藏在闽西一隅的神奇宝山,与庐山、黄山、武夷山相比,如果说庐山、黄山、武夷山是大家闺秀,梅花山至少可以说是小家碧玉,在有些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名山。
    • 王若伊; 陈丽
    • 摘要: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被称作“红色三绝”系列,呈现了闽西在中国革命史的独特贡献。该系列电视剧通过平衡虚构作品与纪实作品之间的审美趣味,实现在收视过程中使人得到精神洗礼的艺术追求。“红色三绝”遵循紧贴历史进行艺术创作的理念,坚持还原“历史真实”的叙事风格,塑造了一系列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平民化”草根英雄形象,并且围绕地域特性充分反映了闽西客家的族群性格,使作品呈现出真实、崇高且具有现代性的审美特色。
    • 饶卫忠
    • 摘要: 客家方言是客家人沟通与交往的独特语言,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客家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与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息息相关。从语言生态学视域对闽西客家方言生态进行调查和研究,能够揭示客家方言日渐式微的原因,探索相应的保护和传承对策。
    • 姜宏
    • 摘要: 近年来闽西依托自身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挖掘区位特色,红色文化保护迈出实质步伐,但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要素支撑、产业融合欠缺等发展困境.产业融合视域下,闽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挖掘资源,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抱团发展,建构形成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创新形式,着力打造主题丰富复合型产品;凸显特色,继续加强红色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多措并举,有效提升产业服务整体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