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数学、逻辑学(论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261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证据科学、法制与社会、青年时代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创新教育论坛等;间接证明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冬冬、王金利、兰永胜等。

间接证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1.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61 占比:98.82%

总计:10384篇

间接证明—发文趋势图

间接证明

-研究学者

  • 周冬冬
  • 王金利
  • 兰永胜
  • 常丽
  • 曹志勋
  • 李国光
  • 林建
  • 武占元
  • 武锡环
  • 黄希

间接证明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乐川; 徐佳林(指导); 杨洁(指导)
    • 摘要: 实验有区别“空气有质量吗”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的一个实验,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中也有类似的实验。通过比较,我发现这两版课本中的实验存在差异。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是:用电子天平测质量,通过对比未充气的皮球质量和充满气的皮球质量,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而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是:往放在简易天平一端的充满气的皮球里再打入20筒空气,通过增加回形针或绿豆之类的小物体的数量来调平天平,间接证明打入皮球的空气有质量。除了称量用的天平不一样外,这两个实验关键的区别还在于初始状态的皮球是否充满气。
    • 王璐; 张群
    • 摘要: 间接证明因缺乏系统证明方法的规制与指导,证成活动内部逻辑难以客观展示,最终推定力备受质疑。实证考察民间借贷案件发现,间接证明运行中证据评价、证明力认定和逻辑推论的失范导致难以证明结论的正当性。证据环实现证据分类可视化、证据价值累积化、递推论证结构化、证明结论可接受化,以“四点共圆”的闭合结构解决间接证明直接推定力不足。提取借贷事实认定中的关键性要素,递进构建证据链、证据环及复合型证据环的间接证明模型,揭示证成活动的内部推论结构,展现证据与要件事实间的逻辑关系。引入证明力量化与概率推理两种进路,确定要件事实的发生概率,以概率检验结论的正当性,形成契合于庭审事实认定的科学的间接证明方法。
    • 李晓庆(译)
    • 摘要: P341 暴露于一名SARS-CoV-2感染的4岁儿童发病前的韩国保育中心//Yoonsun Yoon,Gwang-Jun Choi,Ji Yeong Kim,等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从学龄前儿童向儿童和成人传播的相关数据有限。本研究在韩国一家儿童保育中心进行SARS-CoV-2暴露情况的调查。一名感染SARS-CoV-2的4岁儿童在发病前(2020年2月19日至21日)去了该保育中心,2月22日出现发热,2月27日被确诊感染,可能感染自其祖母。该中心有190人(154名儿童和36名成人)被确定为接触者,其中44人(23.2%)为密切接触者(37名儿童和7名成人)。在末次暴露后的第8至9 d,190人SARS CoV-2检测全部为阴性。两名密切接触者(1名儿童和1名成人)在隔离期的最后一天出现症状,但随后的病毒检测为阴性。这项研究间接证明,即使在保育中心接触了症状前儿童,潜在的传染性也比较低。
    • 曹志勋
    • 摘要: 在两大法系的证明理论中,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均得到明确区分.从大陆法系法理来看,区分两者时应注意到同一事实在不同的请求权基础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属性.本身含义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在实体法中常常出现,法官不宜将其直接作为案件证明中的要件事实,而应当将案件中具体出现的、符合该抽象概念的事实类型作为要件事实.应当区分实体法规范中直接规定的、抽象的要件事实概念与争议案件事实中出现的、对应法律构成要件的主要事实,通说中广泛承认的直接证明模式应当继续存在.在间接证明中,可以基于对审理技术和裁判技术的认识并考虑根据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攻防的可能性,区分以下三类证明方式,即较高盖然性经验法则的经验法则常规适用,经验法则虽然盖然性达不到前述较高的程度、但是能够排除其他可能性的经验法则弱化适用,以及通过完善证据链条达到证明效果的、一般的间接证明.间接证明对应专门的制度设计,可能体现为证据链与证据环的不同形式.
    •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摘要: 从学理和例证角度分析,毒品犯罪司法解释中“明知”的认定方式是间接证明.认定毒品“明知”常见的间接证据有通用型、充分型和欠缺型三种.可以根据行为人接触或感知涉案物品的状况和行为人对涉案物品的异常行为表现两种方式认定毒品“明知”,运用后一种方式必须严格遵循四个条件.异常行为的多寡可影响“明知”认定的可能性程度.毒品“明知”的认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正、反两方面因素判断,达到证明标准方可作为入罪要素.
    • 包冰锋; 王悦
    • 摘要: 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应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证明力进行判断,可谓民事诉讼经验法则之所在。经验法则的内涵较为抽象,为使法官在经验法则的运用中,有较为具体的标准,应对经验法则进行类型划分。根据盖然性高低,可将经验法则分为自然律/生活律、经验原则、简单经验法则和纯粹偏见。不同类型的经验法则所对应的机能亦不同,自然律/生活律、经验原则具有限制法官心证的效力;经验原则亦能够成为表见证明的大前提;简单经验法则为间接证明的大前提。在司法实务中,当事人对经验法则的证明,法官对经验法则的说明,判决文书对经验法则的阐释,均对经验法则的规范适用产生积极效用。
    • 摘要: 雷丘是皮卡丘的进化形态,进化后体型大了不少,而且颜色更深了、尾巴更长了、耳朵更大了,电子音模拟的鸣叫声也比皮卡丘更为霸气,但那张可爱的脸还是保留了下来。虽然种族值的分配(物攻和特攻都是90)使得雷丘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但可以掌握专有的电属性物攻大招“伏特攻击”,以及能使用“诡计”大幅提升特攻、学到水属性强力招式“冲浪”这些,也都让雷丘拥有自己专属的特色与强大感。事实上在早期《宝可梦》的图鉴介绍中,雷丘可是连印度象都能放倒的厉害家伙。不仅如此,还是关都地区的枯叶道馆馆主马志士的压轴宝可梦,也间接证明了其实力。
    • 曹志勋
    • 摘要: 在两大法系的证明理论中,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均得到明确区分。从大陆法系法理来看,区分两者时应注意到同一事实在不同的请求权基础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属性。本身含义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在实体法中常常出现,法官不宜将其直接作为案件证明中的要件事实,而应当将案件中具体出现的、符合该抽象概念的事实类型作为要件事实。应当区分实体法规范中直接规定的、抽象的要件事实概念与争议案件事实中出现的、对应法律构成要件的主要事实,通说中广泛承认的直接证明模式应当继续存在。在间接证明中,可以基于对审理技术和裁判技术的认识并考虑根据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攻防的可能性,区分以下三类证明方式,即较高盖然性经验法则的经验法则常规适用,经验法则虽然盖然性达不到前述较高的程度、但是能够排除其他可能性的经验法则弱化适用,以及通过完善证据链条达到证明效果的、一般的间接证明间接证明对应专门的制度设计,可能体现为证据链与证据环的不同形式。
    • 杜正敏
    • 摘要: 证明不等式问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证明不等式问题的方法主要有直接证明法和间接证明法两个路径.直接证明法主要包含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等,其适用范围较广;常用的间接证明法有反证法,一般需要从问题的反面寻找解题的切入口.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谈一谈如何运用直接证明法和间接证明法证明不等式.一、直接证明法1.综合法综合法主要是指根据已知条件,利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一系列的推理论证。
    • 林家红
    • 摘要: 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明知"幼女在强奸罪中的法律定位以及"明知"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从而对"明知"的证明造成影响.应当在责任主义原则的立场上分析这一要素的法律定位.当幼女同意发生性关系时,"明知"是强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当幼女不同意发生性关系时,"明知"则是从重量刑的情节.而且,较之从认识程度的角度理解"明知",从证明方式的角度理解"明知"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基于此,可以将"明知"理解为运用证据直接或间接证明的"明知"以及运用推定证明的"明知".由于推定具有或然性,缺乏直接证据时,应当优先选择间接证据证明"明知".此外,运用推定证明"明知"应当遵循基础事实为真、不得二次推定、推定可反驳等基本适用原则.最后,应当为"明知"的证明提供相应的程序保障,进而确保间接证据证明得以优先适用,并由此防止推定的滥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