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恨歌》

《长恨歌》

《长恨歌》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18篇;相关期刊1154种,包括文史知识、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电影文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天台山文化当代价值理论研讨会、丝绸之路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等;《长恨歌》的相关文献由219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安忆、张中宇、王雅静等。

《长恨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8 占比:84.7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418 占比:15.14%

总计:2760篇

《长恨歌》—发文趋势图

《长恨歌》

-研究学者

  • 王安忆
  • 张中宇
  • 王雅静
  • 傅兴林
  • 贾素平
  • 周明
  • 朱安义
  • 蔡欣洁
  • 袁应该
  • 陶方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罗婷
    • 摘要: 王安忆的《长恨歌》不仅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获得广大读者和学界的一致认可;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长恨歌》中,不管是对人物形象还是对上海都市文化的研究都还存在可挖掘的空间。并且,随着全球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推进,以王安忆为代表的女性主义作家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以《长恨歌》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研究价值也在逐步提高。最重要的是,从对《长恨歌》的深度研究中,我们能够加深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理解,认识到女性人生中蕴含的生命哲学,借此关照现实生活,对现代女性的生活产生影响。
    • 邵宁
    • 摘要: 非叙事性话语属于话语的范畴,因其对故事情节的不介入性,经常被看做叙事的边角料。王安忆的《长恨歌》反而利用了非叙事性话语不介入情节的这一特点来阐发议论,表现叙述者的声音。非叙事性话语在《长恨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平衡叙事节奏和填补叙事空白。非叙事性话语既为叙述者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又反作用于文本叙事,使得作品突破了以情节为中心的传统叙事模式,体现出王安忆在创作中的先锋性追求。
    • 刘清泉; Adam(图)
    • 摘要: 《长恨歌》是著名作家王安忆的代表作,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和电视连续剧,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当代社会中,《长恨歌》都曾产生强烈反响。一部长篇小说引得众说纷纭,应该是对其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褒奖。
    • 石坤; 谭春艳
    • 摘要: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派诗人的代表,从人物形象塑造到创作手法都充斥着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质赋予了他的"诗仙"称号,他酣畅淋漓地将自信、天真、浪漫、狂傲等情性发挥出来,同代诗人中无人与之能敌。歌咏爱情的李白中国古诗词中歌咏爱情的诗篇有很多,其中名篇佳作亦不少,但往往一提到爱情诗,总会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商隐的《无题》等经典诗篇,对于李白,浪漫大气。
    • 杨彩娟
    • 摘要: 《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令千百年来的读者为之动容。而模糊性是指一个词或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多种效应,因此在翻译时,诗歌模糊性的传达是一个难点。而《长恨歌》作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其中有诸多体现模糊性的地方,为唐诗英译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和杨宪益、戴乃迭的《长恨歌》英译本,发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可以应用于古代诗歌中模糊性的翻译与传达。
    • 单丽妘; 陈玢
    • 摘要: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有影响的一首诗,该诗的翻译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大有裨益。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许渊冲都为翻译作出过巨大贡献,他们所译的《长恨歌》影响深远。杨宪益、戴乃迭和许渊冲在翻译时虽采用了不同的衔接方式,但译文都较为连贯。这就启示译者在翻译时应树立语篇意识,重视衔接的作用,这样才能创作出连贯的译文。
    • 杨微
    •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与生俱来就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而她在马嵬坡前化作黏土,结束了38年短暂的人生。杨贵妃在中国和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那么杨贵妃的角色在中国和日本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呢?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文献、文学、电影、电视中都有大量杨贵妃的形象。日本文化中也出现过很多杨贵妃形象。杨贵妃是中国唐代皇帝妃子,宫廷音乐家、舞蹈家,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和坟墓,现在在日本各地还有很多。本文将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分别纵向、横向比较杨贵妃在文学和电影中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形象,探讨中日文化的兼容性和吸收性,分析杨贵妃形象的变迁。
    • 子规
    • 摘要: 虚无缥缈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青天白日出自李白《上留田行》:“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意谓天空晴朗,大白天。金童玉女出自徐彦伯《幸白鹿洞观应制》:“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旧时道教指供仙人使唤的童男童女。后泛称男女儿童。
    • 刘奕彤
    • 摘要: 白居易的《长恨歌》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从爱情的喜剧开始,以爱情悲剧为论述重点,最后形成浪漫主义结局,整首诗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展现出多种情感。从诗的内容分析,其中描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但是从整首诗的分析来看又渗透了深刻的家国情怀、人性思考等艺术层面的内容。通过“情”“恨”交融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的意蕴表达得更深刻,情感抒发更幽深,对后世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长恨歌》中以“情”绘“恨”的艺术创作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王悦莹
    • 摘要: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长恨歌》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广泛,斩获了不少奖项,也奠定了王安忆在当今文坛的地位。王安忆总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用细致的文字描绘出悲情女主人公坎坷跌宕的一生。小说《长恨歌》以上世纪旧上海的女性“王琦瑶”为主角,记述她传奇的人生经历。本文将通过分析王琦瑶这一人物形象,阐述其悲剧命运的形成根源,对小说中这一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