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周期地震动

长周期地震动

长周期地震动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360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震灾防御技术、地震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防灾减灾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一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第三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学术论坛等;长周期地震动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白国良、王博、李英民等。

长周期地震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3604 占比:99.87%

总计:83712篇

长周期地震动—发文趋势图

长周期地震动

-研究学者

  • 白国良
  • 王博
  • 李英民
  • 陈清军
  • 刘伯权
  • 吴涛
  • 蒋连接
  • 袁伟泽
  • 代慧娟
  • 吴应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连接; 白国良; 黄伟强; 于晓明; 罗海艳; 朱浩
    • 摘要: 长周期地震动的频谱特性是影响长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其频谱特征周期参数的研究尚有欠缺。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界定方法,选取65条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和50条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计算各条地震动的10个频谱特征周期参数,通过分析各周期参数与长周期地震动低频特性指标的相关性和离散性,探讨合适的长周期地震动频谱特征周期表征参数。结果表明:5个卓越周期均不能合理地反映长周期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且离散性较大;Hilbert边际谱平均周期T_(mh)评价近场脉冲型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合理性不足,Hilbert能量谱平均周期T_(mE)评价近场脉冲型地震动频谱特性的稳定性较差。综合比较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的大小后建议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周期T_(avg)、T_(mh)作为表征远场长周期地震动频谱特性的特征周期,T_(avg)和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c作为表征近场脉冲型地震动频谱特性的特征周期,且T_(avg)是反映长周期地震动频谱特性的最优周期参数。
    • 张亮泉; 客金保
    • 摘要: 从Chi-Chi地震动数据中选取20条近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和20条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再从汶川地震渭河地震动数据中选取20条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作为输入,研究各个地震动记录相对应的地震动强度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了适合于长周期地震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筛选出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隔震体系的隔震层位移响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近、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中长周期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响应与频谱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比较好,在进行中长周期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时,PGD、Sd_(avg)及DSI与隔震结构的相关性较好,地震动强度指标在集集近场建议选取PGD和Sd_(avg),集集远场建议选取DSI和D/V,渭河远场建议选取Sd_(avg)和DSI;②在强相关范围内考虑相关性的高低,近场和远场的长周期地震动强度指标建议分别选取PGD和DSI。
    • 左海平; 刘昕业
    • 摘要: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针对软土场地,建立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考虑土与地铁车站结构相互作用的二维模型,对典型两层三跨地铁车站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典型软土场地上车站结构底板及顶板位置加速度峰值相比于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有比较显著放大;楼板和侧墙相交节点及底层中柱与楼板节点部位应力较大,属于抗震不利位置,设计应注意考虑。
    • 孙鸿玲; 胥彬; 刘秋林
    • 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震动,长周期地震动对结构的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选取10条KiK-net、K-NET台网中典型的长周期地震动,以及10条国内外的短周期地震动,对比分析两者时程特征和反应谱特征的差异。将所选长、短周期地震动输入钢框架结构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钢框架结构在长、短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短周期地震动的平均地面峰值加速度是长周期地震动的3.26倍,而平均地面峰值位移比长周期地震动低10.89%;短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钢框架结构顶点加速度响应平均值是长周期地震动的5.16倍,结构顶点位移响应平均值仅比长周期地震动多0.91%;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较大,结构底部受影响范围更广。对于长周期地震动隐患地区的高层钢框架结构,应对长、短周期震害分别进行考虑;对于中、长周期钢框架结构,建议选用峰值位移作为抗震分析指标。
    • 蒋连接; 白国良; 朱方之; 施云; 于晓明; 李琳
    • 摘要: 传统拟静力加载试验不能考虑长周期地震动作用特性的影响,无法准确评估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SRC柱的损伤程度。采用屈服后每级水平位移循环10次的长周期加载制度模拟长周期地震动作用,比较研究了SRC柱的损伤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峰值荷载后,位移多次循环作用使SRC柱的损伤开始快速增长乃至急剧发展,随着同级位移循环次数的增加,长周期加载试件的裂缝宽度增大、损伤程度加重,达到相同破坏特征时对应的位移角减小。考虑混凝土开裂、有效滞回耗能对SRC柱损伤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最大位移和有效累积滞回耗能组合的SRC柱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评估了含钢率、配箍率和轴压比对SRC柱地震损伤的影响,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SRC柱的损伤发展历程。结合试验现象和损伤指数计算结果,给出了SRC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损伤指数范围。
    • 吴应雄; 郑祥浴; 翁锦华; 王林建; 江丽玲
    • 摘要: 已有研究表明惯容系统与基础隔震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减小长周期地震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但惯容系统对层间隔震结构控制效果与基础隔震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出将SPIS‐Ⅱ惯容系统应用于层间隔震结构,对惯容系统进行参数设计,通过数值分析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下惯容‐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激励法求解结构的随机振动响应,能够快捷有效地确定惯容系统参数;惯容系统大大减少了隔震层位移,有效解决了长周期地震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的问题,且随地震动幅值增大,位移减震率也随之提高;惯容‐层间隔震系统在很好地控制上部结构响应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下部子结构的地震响应。
    • 李宇; 李琛; 赵福志; 李钊
    • 摘要: 选取139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参数(恢复力模型、刚度比η、阻尼比ξ、位移延性比μ)和地震动特性(周期T、震级MW、场地、PGA)对长周期地震的输入能量谱SEI、滞回耗能谱SEH和阻尼耗能谱SED的影响.研究表明:1)恢复力模型对长周期(常规)地震能量谱的影响很大(小);η对长周期和常规的地震动的能量谱的影响都很小;随着ξ增加,长周期(常规)地震的SEI的长周期段谱值增大(减小);随着μ增加,长周期(常规)地震的SEH的峰值平台段延长(缩短)且峰值降低(增大).2)MW越大,结构损伤越大;场地土越软,能量谱值越大;若已知基准PGAref的能量谱,其他PGAoth的能量谱可由(PGAoth/PGAref)2调整得到.基于以上的参数影响研究,采用三段式拟合函数,建立了长周期地震弹性输入能量设计谱,并拟合了μ和ξ对长周期地震能量谱的影响公式,进而得到长周期地震非弹性输入能量设计谱.
    • 谭潜; 李英民; 杨永斌
    • 摘要: 在实际地震记录形成过程中存在高、低频成分地震波的叠加,地震动高、低频成分的组成是地震动反应谱特征的重要反映。采用数字滤波技术,以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周期2 s为截止周期,结合经验模态分解,提取2 s以上的本征模态函数及残值重构并基线校正后作为长周期分量,其余本征模态函数重组为短周期分量;通过原地震动与分量的相关性、反应谱的离散性对提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与既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提取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出在长周期和短周期部分与原地震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震反应谱离散性较小的长、短周期分量,且较好地反映原地震动的谱特征,在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提取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 谭潜; 李英民; 杨永斌
    • 摘要: 在实际地震记录形成过程中存在高、低频成分地震波的叠加,地震动高、低频成分的组成是地震动反应谱特征的重要反映.采用数字滤波技术,以加速度反应谱平均周期2 s为截止周期,结合经验模态分解,提取2 s以上的本征模态函数及残值重构并基线校正后作为长周期分量,其余本征模态函数重组为短周期分量;通过原地震动与分量的相关性、反应谱的离散性对提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与既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该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提取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出在长周期和短周期部分与原地震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震反应谱离散性较小的长、短周期分量,且较好地反映原地震动的谱特征,在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提取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 李宇; 李琛; 赵福志; 李钊
    • 摘要: 选取139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参数(恢复力模型、刚度比η、阻尼比ξ、位移延性比μ)和地震动特性(周期T、震级MW、场地、PGA)对长周期地震的输入能量谱SEI、滞回耗能谱SEH和阻尼耗能谱SED的影响.研究表明:1)恢复力模型对长周期(常规)地震能量谱的影响很大(小);η对长周期和常规的地震动的能量谱的影响都很小;随着ξ增加,长周期(常规)地震的SEI的长周期段谱值增大(减小);随着μ增加,长周期(常规)地震的SEH的峰值平台段延长(缩短)且峰值降低(增大).2)MW越大,结构损伤越大;场地土越软,能量谱值越大;若已知基准PGAref的能量谱,其他PGAoth的能量谱可由(PGAoth/PGAref)2调整得到.基于以上的参数影响研究,采用三段式拟合函数,建立了长周期地震弹性输入能量设计谱,并拟合了μ和ξ对长周期地震能量谱的影响公式,进而得到长周期地震非弹性输入能量设计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