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型钢混凝土柱

型钢混凝土柱

型钢混凝土柱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60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6篇、会议论文70篇、专利文献313911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建材与装饰、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科学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青年结构工程师论坛、2012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论坛等;型钢混凝土柱的相关文献由15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勇、郭子雄、于云龙等。

型钢混凝土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7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3911 占比:99.89%

总计:314247篇

型钢混凝土柱—发文趋势图

型钢混凝土柱

-研究学者

  • 杨勇
  • 郭子雄
  • 于云龙
  • 李俊华
  • 毛小勇
  • 薛亦聪
  • 聂少锋
  • 于峰
  • 孙晓岭
  • 孙玉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政; 阮海燕; 刘文武
    • 摘要: 提出一种内部型钢由花纹钢板制作的花纹型钢混凝土组合柱。通过设计2个花纹高度不同的新型试件和1个普通型钢混凝土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骨架特性、刚度退化、内置型钢的应变变化规律等,分析型钢表面的花纹高度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柱,花纹型钢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延性、变形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均得到有效提高,且型钢表面的花纹凸起高度越大,提高效果越好。
    • 申利成
    • 摘要: 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80根高大型钢混凝土独立柱,通过优化梁柱节点箍筋、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改良施工工艺、选用优质模板体系等技术攻关,样板柱混凝土外光内实、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模板拼缝位置表面棱角分明、平滑整齐,柱脚无漏浆、烂根现象,已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观感效果。
    • 史有涛; 卞晓芳; 逄金祥
    • 摘要: 大望京2#地·昆泰嘉瑞公寓主塔楼高213.35m,是一座超高层纯公寓楼,结构形式采用型钢混凝土柱外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成的密柱框架-核心筒结构。本文分析了主体结构受力体系和特点,包括设计准则、结构体系和弹性分析结果等,重点介绍了核心筒+双U型墙肢的“一筒双墙”布置,高区取消部分外框柱的方案选择、超限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并介绍了基础变刚度调平整体设计、建筑造型“眼眉”“披肩”“裙摆”的结构实现、避难层悬吊楼层以及特殊节点设计等。
    • 王焕林
    • 摘要: 在土建成本中,结构成本占据相当重要的比例,对复杂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通过经济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可以达到降低结构成本的目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核心在于方案阶段的结构体系选择。该文结合实际工程,提出180m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优化思路及步骤,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性对比分析,对今后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方判断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具有参考价值,从而推动超高层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 李东原
    • 摘要: 依托郑州南站13号线车站主体结构工程中的型钢混凝土柱,针对其施工过程中垂直度一次合格率不高的状况,展开了调查研究与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其根本原因是定位器锥型定位钢板设计不合理致使型钢柱定位困难和型钢柱无有效校正措施,并提出更改定位器锥形定位钢板的位置、采用钢管加顶托斜顶型钢柱进行微调垂直度的解决措施。经相应措施改善后,型钢柱垂直度一次合格率显著提高,整体合格率高达98%,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 袁军海; 邵永健; 盛炜仲; 李国建
    • 摘要: 为研究型钢混凝土柱在反复荷载下的受扭损伤,完成了11根型钢混凝土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复合受扭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构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研究两种不同型钢混凝土柱的裂缝开展与分布规律。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考察了柱截面配钢形式、扭弯比、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箍率以及配钢率对累积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柱的损伤演变分为3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配钢形式、扭弯比和配箍率是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配型钢,降低扭弯比和提高配箍率对于损伤指标分别最大降低了22.1%、14.3%和14.0%;损伤指标受轴压比、配钢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程度较小。
    • 赵巍平; 张晓彬; 沈锋; 温欣
    • 摘要: 为了研究基于预制轻骨料型钢混凝土柱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通过对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柱与基础、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与主体结构等连接节点的受力和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得出本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模块化施工的建设模式。本结构体系的研究是国家政策、环保和能源政策的需要,大大加快了整个变电站的建设进程,势必成为装配式变电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 李帼昌; 曹凯奇; 杨志坚; 邱增美
    • 摘要: 目的研究轴心受压状态下采用新型抗剪连接件的型钢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方法采用ABAQUS对构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典型构件的混凝土纵向应力、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应力,研究抗剪连接件形式、布置间距、体积配箍率等参数对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随着体积配箍率以及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布置π形开孔板抗剪连接件、π形CR抗剪连接件的型钢混凝土柱承载力逐渐提高,其中混凝土强度由C70提高至C80,构件承载力提高幅度变小;且布置抗剪连接件的构件荷载-位移曲线下降段明显变缓,延性得到提高。结论抗剪连接件可以提高型钢与混凝土的接触应力,从而改善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
    • 丁传奇; 屈超; 李华; 曹永祯
    • 摘要: 针对中国人民大学教学科研楼的主体结构中核心筒剪力墙暗柱与钢骨框架柱之间设置复杂的多角度钢骨斜梁拉结的设计特点,通过应用BIM技术从型钢结构深化、加工和安装一体化,多角度钢骨斜梁、钢筋和模板深化设计,钢筋与型钢梁柱节点深化及复杂型钢框架柱混凝土施工分析,解决了复杂型钢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技术难题。
    • 吴保强
    • 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梁(PRC)及型钢混凝土柱(SRC)节点抗震性能是大跨度框架结构安全设计的关键,为避免节点梁纵筋开孔穿过型钢柱,采用型钢短梁的新型节点形式.基于ABAQUS分析软件,建立PRC-SRC梁柱中节点精细化的数值模型,对其柱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循环荷载加载试验,得到的骨架曲线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较为吻合,破坏形式基本一致,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和预应力度对节点混凝土应力,钢筋与型钢应力和预应力筋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先出现屈服,其次是柱内型钢腹板,最后是柱型钢翼缘和梁短梁,这说明配置柱内型钢和梁短梁可以有效提高节点承载能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加,型钢和钢筋笼节点核心区屈服范围减小,节点承载能力提高,并梁内预应力筋的应力有所增加.配置型钢短梁的预应力混凝土梁(PRC)-型钢混凝土柱(SRC)节点形式可以一方面有利于节点处梁纵筋的安置,还可以增加节点刚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