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镀层厚度

镀层厚度

镀层厚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30550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科技创新导报、材料科学与工艺、计量学报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分会电镀专家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第10届中国热浸镀学术技术交流会暨节能减排新技术推介会等;镀层厚度的相关文献由110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岩、秦大伟、宋君等。

镀层厚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30550 占比:99.08%

总计:30834篇

镀层厚度—发文趋势图

镀层厚度

-研究学者

  • 张岩
  • 秦大伟
  • 宋君
  • 王军生
  • 费静
  • 侯永刚
  • 刘宝权
  • 尹付成
  • 柴明亮
  • 周玄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志业; 李阳; 王进军; 耿莽河; 郭燕
    • 摘要: 根据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在镀层厚度为7.6~15.2μm的条件下对某磁性测厚仪的测量系统能力进行评估,并考察了基体粗糙度、校准方法和结果统计方法对测量系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粗糙度(Ra)小于1.6μm,采用两点校准(含零点),并以ASTM B499-09标准规定的舍点法进行统计时,测量系统能力较高,但仍不满足精确性公差比(P/T)小于30%的要求。
    • 张向红; 王艳辉; 臧建兵; 张金辉
    • 摘要: 采用真空微蒸发镀覆工艺制备不同镀层厚度的镀铬金刚石,对铬镀层的物相组成和镀层厚度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改变镀覆温度和保温时间,可控制镀铬金刚石的镀层厚度。镀层的物相组成可通过镀覆质量增加来控制:质量增加10%的铬镀金刚石,其镀层只出现Cr_(3)C_(2)相;质量增加为20%时,有少量Cr_(7)C_(3)出现。从金刚石基体到铬镀层,镀层结构由低Cr比例的碳化物向高Cr比例的碳化物逐渐过渡,即为Cr_(3)C_(2)/Cr_(7)C_(3);在金刚石尺寸确定的情况下,使用理论分析镀层厚度与镀覆质量增加的关系,如质量增加10%和65%的金刚石对应的铬镀层厚度分别为0.77μm和4.76μm,此结果与试验观察相吻合。
    • 马闻宇; 李学涛; 郑学斌; 郝玉林; 徐德超; 潘跃
    • 摘要: 为深入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硬度、微观组织、镀层厚度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不大于900°C时,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硬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加热温度大于900°C时,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硬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当加热温度为850~930°C,保温时间为4、8 min时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微观组织在模具淬火冷却过程中均转化成为马氏体。在相同加热温度下,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合金层的厚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加热温度升高至930°C时,镀层因氧化而挥发严重,导致镀层变薄,所以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930°C以下。保温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增加导致元素扩散显著,聚集的硅元素含量和面积由于其不断向四周扩散而降低。同时铁元素大量扩散到镀层中,镀层中铁元素含量增加显著。高温下,镀层发生明显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促进了微孔洞的形核和长大。
    • 张舒; 叶正浩; 王烨
    • 摘要: 研究铜波导镀银层厚度对电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检测,确认电性能满足要求,通过湿热试验和盐雾试验研究铜波导镀银的耐蚀性,分析镀层厚度对试样耐蚀性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为了达到所需镀银层厚度,制定工艺改进措施,兼顾了电性能和耐蚀性,提高了可靠性。
    • 傅仕楠; 戴剑; 陈静
    • 摘要: 为拓展电镀镍工艺在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器件上的应用,针对镀镍工艺对钕铁硼磁体磁性能造成衰减的问题,进行了关于底层镀镍层对产品磁性能影响的研究。通过对钕铁硼磁器件底层镀镍工艺的调整,获得不同底层镀镍的镀层厚度,以磁器件磁通衰减作为判断镍镀层厚度对磁性能影响的衡量指标。试验结果得出:当底镍层过于薄时,对产品基体存在过度腐蚀,致使磁通衰减严重;随着底镍层厚度增大到一定合适范围,磁通衰减出现最小值;继续增大底镍层厚度后,因为镍的铁磁性属性,屏蔽磁性输出,进一步导致磁通衰减;底层镍镀厚度对磁通衰减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梯度增大的趋势。
    • 彭聪; 罗晗; 骆祎岚; 朱世根
    • 摘要: 为解决槽针电镀中出现的针槽处镀层厚度不均和针钩处镀层“烧焦”的问题,通过COMSOL有限元软件对槽针电镀进行模拟,探讨了设置屏蔽板和陪镀条以及它们的摆放位置变化对针槽和针钩表面镀层厚度分布和电力线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当屏蔽板和陪镀片与槽针的距离分别为2 mm和8 mm时,槽针表面镀层厚度最均匀。在该条件下电镀所得镍镀层光亮,针钩处无“烧焦”现象,针槽内镀层厚度与仿真结果相近,说明仿真模型可靠。
    • 姜峰; 刘祥玲; 索忠源; 吕海波
    • 摘要: 考察了分别采用15%NH4Cl+35%ZnCl2、25%NH4Cl+25%ZnCl2和20%NH4Cl+30%ZnCl2助镀时,304不锈钢热浸镀Al–x%Si–0.5%RE(x=1,3,6,9)镀层的厚度与截面形貌.结果表明,采用25%NH4Cl+25%ZnCl2助镀后,镀铝层厚度最大且均匀,与基体的结合面较平直,无分层和不连续现象.经X射线衍射分析,镀层的外表层由Al2O3、SiO2和α-Al组成,次外层由Al2O3、SiO2以及FeAl2、FeAl、Fe2Al5组成,内层主要由Fe2Al5和FeAl3组成.
    • 郭健; 魏焕军; 杨丽娜; 赵江林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钢板表面铝-硅镀层的微观组织,利用热模拟机研究了铝-硅镀层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镀层中合金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利用辉光光谱仪测定了铁元素向合金层中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前镀层合金层组织由Fe2Al5二元金属间化合物和Fe2SiAl7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热处理后镀层合金层组织由Fe2SiAl2,Fe2Si2Al5等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镀层表面生成致密的Al2O3膜;硅元素在合金层与镀层的交界处富集,抑制了铁元素由钢基体向镀层表面的扩散,可以有效阻止合金层厚度的进一步增加;随着加热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铁元素溶出量增多,镀层表面铁质量分数达到45%~55%,导致合金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 李鹏程; 汪雪涛; 左汪楠; 孙国庆; 钱健清
    • 摘要: 将不同锰含量的冷轧钢板分别在锌浴成分为Zn-Al和Zn-Al-Ni的锌锅中进行热浸镀锌,研究Mn含量对热浸镀锌层组织及厚度的影响,寻找锰含量过高时热浸镀锌层过厚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锌浴成分为Zn-Al镀液、钢中Mn质量分数大于0.7800%时,镀锌层厚度增加较快;锌浴成分为Zn-Al-Ni镀液、钢中Mn质量分数大于1.7000%时,镀锌层厚度才增加较快;锌浴成分为Zn-Al-Ni时,Ni元素通过细化ζ相晶粒的方式减少其对镀锌层厚度的贡献,有效控制ζ相的长大,可得到厚度合适的镀锌层.
    • 董孟宪; 杨小青; 刘玉爱; 孙衍国
    • 摘要: 气保焊丝在贮运、施焊过程中会出现锈蚀、堵枪头、喷溅、气孔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金相观察,研究化学镀铜层厚度、表面疏松、结合面质量等因素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及这些因素对镀层防护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镀层质量的检验方案和质量控制指标,有利于控制和提高焊丝的防护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